經期便血的症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經期便血癥狀,相信很多人都不夠了解吧,經期便血對女性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而且還影響了生活質量,那麼有關經期便血癥狀,下面就由小編來為您詳細介紹!

  

  經行便血最常見的症狀型別是胃腸鬱熱症。形成胃腸鬱熱的原因,多與平日嗜食辛辣熱物,或恣意飲酒,以致熱邪久積有關。從經絡學說分析,胃與大腸都屬於陽明經,而與子宮相聯絡的衝脈,又隸屬於陽明經。因此,當月經將至或已至之時,由於氣血下注於子宮,致使衝脈之氣亢盛,衝氣通過陽明經的通路又引動腸中積熱,使得腸中血絡被灼傷,因而出現便血。這種徵型的臨床特點是,便血多發生在經潮前的一兩天,而且血量較多,血色深紅。由於血失於後陰,從而導致經量的減少,經色紫紅,質粘稠。同時還伴有面頰潮紅、口乾咽燥、便幹淡黃,以及舌紅苔黃,脈象滑數等。

  經期便血是什麼

  經期便血是指,每逢月經來潮前或值經期,有的女性就會出現有便血的症狀,但是月經過後便血也逐漸停止,每月如此,反覆發作,這種情況就稱為經行便血。也稱差經或錯經。這種症狀可見於西醫所說的內膜異位症。如果素有痔疾或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經期也可能偶有便血情況,但非每月必見,不具有周期性,因而不屬於便血的範疇。

  經期便血的原因

  子宮發育不良、內膜少、位置不正或畸形等病變,都是造成錯經的原因。這是因為,子宮病變導致了卵巢功能障礙,而卵巢功能是受下丘腦及腦垂體統帥的,如果卵巢功能障礙,勢必引起行經錯亂;陰血不足,加上勞心過度,如多愁善感,憂思過度、情志不遂、焦慮煩躁等導致陰津虧虛;素嗜辛辣炙之物,致熱積於內,損傷陰絡;脾虛不能統血,肝虛不能藏血,腎虛攝納無權,胞宮之血錯長。看來,錯經與情緒、飲食及脾、肝、腎的疾病有關。

  經期便血的預防

  1、注意衛生:每天用溫水清潔外陰,不宜盆浴,儘量用淋浴,以防感染。勤換衛生巾,一般2小時換一次。內褲和毛巾用開水燙洗,最好是置於太陽下晒乾;

  2、注意保暖:溫水洗澡,少喝冷水,少吃冷飲,少碰冷水;

  3、注意休息: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保證良好的睡眠。特別是經期,睡眠一定要充足,多臥床休息;減少運動:經期可小幅度運動,最好是不要劇烈運動;

  4、注意飲食: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忌酒;保持心情舒暢:經期可用聽音樂的方法緩解緊張的情緒。

  經期便血的治療

  胃腸鬱熱證的治療宜採用清腸瀉熱、涼血止血的原則,可選用槐花散方加減。方中針對胃腸鬱熱的主因,以槐花為主藥清熱涼血,合黃連清胃腸之熱,二藥相伍共奏正本清源之功。再以丹皮、側柏炭涼血止血,炒荊芥疏風清熱,三藥相合可加強止血之力。

  陰虛血熱證治療則用滋陰清熱、涼血止血之法,可選用大補陰丸方加減。方中的生地、白芍、沙蔘滋陰益腎兼能柔肝;丹皮、知母、槐花、地榆清血中伏熱並能止血。脾失統攝證治療宜採用健脾益氣、溫陽止血之法,可選用黃土湯加減。

  方中的灶心土也叫伏龍肝,功能溫陽健脾,配合黃芪、白朮具有補中益氣、增強脾胃功能的作用。脾胃強健,自能統攝血行。阿膠、地黃補血養血,並能止血,從而改善因失血而引起的血虛。同時佐用黃芩,以防止灶心土、黃芪的辛燥太過,損傷陰液。至於炙甘草,與白朮、黃芪配合可健脾氣,與阿膠、地黃相伍可補陰血。全方剛柔並濟,配伍周到,是一首治療脾不統血而便血的專方。


宮腔分離症狀是什麼
女兵體檢要求
相關知識
經期便血的症狀
排卵期出血的症狀有哪些
哺乳期貧血的症狀
經期提前的症狀
女性更年期貧血的症狀怎麼調理
肺癌晚期死前的症狀
貧血的症狀及護理措施
女性更年期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女性早期腎炎的症狀有哪些
嬰兒地中海貧血的症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