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近年的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學生已成為心理健康的弱勢群體,老師可以多舉例來開導學生。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1

  怕學習的孩子趙健,男,小學五年級學生;像這樣的現象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2、家長方面,家長都較為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但在教師和家長的眼裡,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3、學生方面,農村學生純樸、善良固然是其優點,但;而針對上面學生的案例,

  

  怕學習的孩子趙健,男,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較差,尤其是這學期以來,成績逐步下降。課堂上能遵守紀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老是趴在課桌上。不肯寫作業,不寫回家作業。有時干擾同學上課,同學們不喜歡他。父親在外工作,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也沒有心思管他,對他放棄了。母親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沒有能力管得動,因為他的母親說上去根本不聽。由於害怕學習,不想完成作業,又不願意接受同學的幫助,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惡性迴圈,沒有學習興趣,對學習越來越怕。他說,走進學校就討厭、害怕、無力。喪失了對整個學校生活的興趣。

  像這樣的現象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縱觀整個社會的學校,都普遍反映小學生的作業量較大,內容單調重複,作業時間較長,學生的書包越來越大,且越來越重。產生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學校方面,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並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

  2、家長方面,家長都較為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於有的孩子來說,儘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

  但在教師和家長的眼裡,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3、學生方面,農村學生純樸、善良固然是其優點,但同時也存在少人管教,懶散的缺點。放學後自由的時間較充足,活動的空間大,自有他們的自由天堂,所以學習上的事常常因為現而忘了。有的孩子對於挫折的歸因總是傾向於外界或者他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久而久之,很容易養成推卸責任、怨天尤人的不良習慣。

  而針對上面學生的案例,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教育教學活動。

  1, 個別談心:老師經常與其個別談心,以全面瞭解其心理狀況、問

  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揚。讚揚可以對兒童產生奇蹟,過多批評則塑造自卑、怯懦的“綿羊”;懲罰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對他的進步即便是點滴進步也予以及時、熱情的表揚

  3、與家長溝通與協調。通過家訪,電話聯絡,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對家長的教育態度表示理解,同時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給孩子溫暖,共同做好轉化工作。指導家庭對策。***如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指導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

  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責任,我們不僅僅只停留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髮展,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疏導,使他們成長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

  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體驗到好好說話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愉快心情。瞭解說話時要面帶微笑,說話之前要先想好,說話時不能急躁,而且要為別人著想。學會一些說話的技巧。適應年級:小學中年級

  活動準備:

  1.瞭解學生心理狀況。

  2.準備闖關的課件。

  3.教師準備:鏡子 禮物 兩種紙牌 題板

  4.學生準備:一面小鏡子

  5.教師事前對班長進行心理調查。

  6.邀請一位神祕嘉賓。

  活動過程:

  今天很有幸將要和大家一起度過這一節課的快樂時光,大家肯定沒想到,我還邀請了一位神祕嘉賓,你們一定想知道他是誰吧?掌聲有請! 看來神祕嘉賓不肯輕易露面,大家看,原來他藏在那裡呢!***大螢幕上出現一個人物剪影***

  要想見到他必須穿過一座迷宮,而且路上還有七口大箱子擋住了去路,只有闖過這七關拿到箱子裡的法寶才能見到他。大家有信心嗎?

  【分析】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實踐活動和探索的情景,讓學生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地學習。所以,教師設計“走迷宮”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知不覺地把學生帶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

  第一關:跟我學

  ——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說

  【分析】這一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借闖關的形式揭示課題。

  第二關:笑著說話

  實驗:請你用以下幾種表情對著鏡子說“請你讓一下”比較一下那種表情讓你的心情最好?

  平淡地說 微笑著說 煩躁地說

  咱們平時說話要儘量面帶微笑,讓自己和聽的人都有個好心情。

  【分析】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需要學生自己去認知,、感悟和建構。這個過程不是單純靠外力,由外部刺激向內部意識的“傳授”“教導”和“訓練”,而是由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的轉化過程,是一種感悟。所以,教師安排學生對著鏡子來表達,客觀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以達到自我教育的教學效果。

  評出“微笑天使”,讓大家向他們學習。

  對著鏡子微笑著說——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說

  第三關:漫畫故事《張秀才請客》

  觀看漫畫故事:《張秀才請客》

  誰能解開他的疑問?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辦?

  我們說話的時候可不能像他那樣,我們會——***說話前要先想好*** 對自己說——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說

  【分析】教師要善於運用多種方式調節控制課堂氣氛,既要活又不能俗。過於嚴肅,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從而抑制學生的思維、情感;過於隨便,容易使課堂氣氛活躍,卻難以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起不到教育作用。 《張秀才請客》是教材中的一個故事,教師用多媒體分解漫畫,使故事更細緻,再加上配音,使故事更生動,教學效果當然比讓學生看書或聽故事要好得多。

  第四關:心理體驗

  請大家拿出彩筆和紙,我們要開始做一個心理測試。

  責怪學生沒帶筆

  集中矛盾焦點,責怪班長沒有提醒大家,看看班長是否能心平氣和、有理有節地應對老師。

  其實老師是在考驗他。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定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在活動中哪怕只有一個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這個活動都是失敗的。活動中涉及到對班長的冤枉和批評,所以事先一定要了解班長性格是否開朗,是否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並且要告知他在活動中會表揚他,批評他,讓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大學主題班會策劃書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相關知識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績總結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論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