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雜文作為一種特殊的政論性文體,從誕生之初就與新聞媒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追過千帆歲月,落聽平淡故事

  我拼命拼著你的樣子,用海浪惹起你柳眉的勾動,用綠色塗飾你髮絲風中飄逸的有神,用山青之竹拐著你的心跟我一起向前走。我想,愛是柺杖,總有人依靠著他行進在人生這條十字路口,有你陪伴,斑馬線只是愛的背景,不是嗎。

  走著,一隻老鷹忽然從我手上勾走了一疊紅色的紙鈔——那是我吃飯的命根啊,我的,我的,老鷹你別跑!

  我開始追他,路過山谷,我挺身一越,便踩在白色的霧裡飛了過去,身上粘來許多苦味的綠渣,但我沒空去聞,即使他夠薰倒一排大象;我繼續追,來到了一個沼澤,我看到許多會動的小白蟻在掙扎呼喊著要我去為他們帶去重生,我有股想下去的衝動了,正想降低點高度,卻聽見老鷹的挑逗:“小子,聽見沒,飯碗裡裝滿了鈔票,如果慢一步,他們將破掉,並在碗底開一個洞,飯粒將一顆又一顆失掉的。”啊,那是我的,你不能拿走。我腦袋裡閃著金色的光,我不能停,不能。於是,又把高度拉昇了許多,在白晝裡拼命的追逐他。後來,我飛的很高了,在雲上的高空看到了一輛跑車,那老鷹正坐在車頂悠閒得看著我向著它跑,它嘴裡的那兩顆金色門牙在一開一合得勾引著我。我向前追,跑車真的跑得好快,跑得我滿額頭都是汗,連眼睛都被汗水給模糊了,世界的顏色從此成了單色,或者黑,或者白,或者什麼都不是,我腦袋一空,也許連思維都沒有了,機械的前進成了生活追求的一部分,為了那一碗飯,可能為了更多香飽肚囊。

  我告訴自己,我不疲憊,因為只要追到他,我將會給予愛人更多的幸福,給父母更大的房子,給遺失的歲月更好的補償,所以,我把木板釘在自己的骨頭上,提醒自己,每次停止意味著像木板一樣永遠只能依附在一個地方,比如牆頭,比如一張床或者書櫃,或者當成一張紙讓字主宰他們。

  當仍然不如意料裡的開懷結局。老鷹有一天累了,便向我扔來那蝶鈔票,包括碗,我興奮死了。多少,有多少,我的手指頭開始死命地點鈔票。點啊點,一百張,一千張,不,一千張才一疊,還有一百疊,一千疊。我快暈了,金光閃閃照得眼睛幾乎失明,我不想說什麼了,我開始不再飛了,因為我要的有了,何必再飛?

  於是停在空中。

  忽然,身體自動地下墜。我這才知道自己骨頭上釘著木板,我麻木得任憑它拉著自己往下掉,無能為力了。

  離地面還有一千米。我看了看鈔票,先是興奮,再是興奮。

  離地面還有五百米。我再看了看鈔票,覺得他們怎麼都不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或者是已經失去的愛,至少要變回來吧,或者是親人的笑容,但為什麼我看到的只是蒼白的離別記憶,難道他們已經白色了這個人生;我有點慌張了。

  離地面還有二百米。一陣暴風吹來,鈔票全被捲走了。我開始哭,什麼都沒了。

  離地面還有一百米。我看到自己愛人在地面上叫著自己的名字,還有親人在問:“衣服穿得暖嗎,賺錢辛苦嗎,有空回家看看。”於是他們指了下家的方向,但我知道,自己將會怎麼樣了。

  離地面還有五十米。我知道自己累了,於是乾脆閉上眼睛,一為回憶,二為休息,已經很就沒那麼愜意的休息了。

  只有十米了。墜地已成定局,我開始沉默,白髮突然蓋住了頭顱,並遮住了陽光的滲透,我咬咬牙,發現只是抿了下空氣而已,再怎麼失落也只是徒勞了。我開始想起搖椅的故事,那是我的童年;我又想起樹梢上掛著紅潤的愛人的臉盤,跟夕陽一樣的美;還想起桌子邊刻著得:“家=溫暖”。看,一根筷子一個碗,幾道菜與白色的米飯,再看,那熟悉的親人在往你碗裡放大肉呢。呵,追憶跟黃昏一樣,總有點赤紅,但離幕下是那麼的近。

  “撲通!”我落地了,並漸漸成了木板,我附在地球的面板,聽著世界上所有的故事,但主角已經不再是我了。

  二:雙城記之上海-香港

  不算短途的出差或旅行 我曾經在這兩個城市分別居住過四年。 十幾年前來到香港工作,當我開始仔細打量這座城市時, 就隱約感覺它與我多年前居住過的上海似曾相識:隨處可見的歐式建築夾雜在高樓大廈之間; 並不寬敞又不失潔淨的街道上車輛擁擠,但秩序井然;人們行色匆匆,大都衣著整齊,舉止得體;飯店裡菜餚精美,服務生雖然態度專業但缺少溫情;住宅樓裡無開放式陽臺的房間使用面積利用巧妙…… 特別當我置身於講著粵語的人群中,彷彿一下找到了多年前剛落腳到上海時的感覺,非常奇妙。

  於是我試著從兩個城市的歷史中尋找一些它們的內在聯絡,還真的看出些端倪: 其實這兩個城市在開始受到西洋文化入侵的時候都是在甲午戰爭前後 當時上海因為地理氣候等優勢引得西方列強蜂擁而至 六七十年間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 金融和貿易高度發達,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頂峰,那時香港只能望其項背,勉強稱為“小上海”。而後隨著二戰開始,結束,內戰爆發,一直到改革開放前,上海受西方影響幾乎是戛然而止,而正是這段時間裡, 香港由一個嶺南文化佔主導的廣東城市蛻變成一個保留著部分中國傳統但西化非常徹底的國際大都市。可以說上海西化的過程沒有系統,接近於野蠻生長, 當時租界林立,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而香港的西化開始雖然沒有上海那般猛烈,但是一直以英國人為主導,有其持續性和法律基礎。 所以這兩個都受過西方殖民文化長久洗禮過的城市之間有著某種形似或神似也就不足為奇了……

  來香港之初,恰逢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的轟動效應還未褪去,片中描繪的身著豔麗旗袍,說著上海話的曼妙女子漫步在香港老街的場景,也揭示了這兩個城市某種內在聯絡: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大批商界,藝術界的精英從上海遷移到香港,而他們對香港的影響至今猶存。這部在國際上廣受好評的電影,更將香港和上海,中國和西方混合的文化色彩以一種朦朧而絢麗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二十年中國和世界的鉅變,又將這兩座城市聯絡在一起。 但無論它們誰將是中國或是亞洲的金融貿易中心,無論海派文化或是港式文明誰佔上風,我對這兩座城市的印象還是多停

  留在過去的回憶和感受,如同這兩座城裡的歷史遺蹟和經典電影裡的美麗的影像一樣無法抹去……

  三:茶酒人生

  萬丈紅塵千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幅出自於《茶道》的對聯真的極為精緻,精緻得無可挑剔。

  中國有十大名茶,也有十大名酒,而中國男人大多都喜歡茶和酒,還酷愛談茶論酒。實際上,很多人的人生也就是茶和酒的人生。

  我們的老祖宗真的很聰明,幾千年傳承下來了許多經典的文化,這些文化更是世界文明史中不可缺少的珍寶,比如四大發明、琴棋書畫、武術戲曲、說學逗唱……不過,唯恐在茶與酒這兩樣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和瀟灑自如了。不信?你看,以酒評英雄,以茶談梟雄;以茶酒論個人成敗、述社會榮辱、說國家興衰……論起茶和酒,雖不是國粹,可它幾乎能夠等同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輝煌的文明史,正所謂靜如清茶般之優雅,動如烈酒般之剛烈。這或許就是人生中茶道與酒經的最高境界吧!

  自古以來,關於茶的經典傳說是不計其數,像孫浩賜茶代酒、陳納杖侄、單道開茶飲蘇、苦口師、貢茶得官……關於酒的歷史故事也是數不勝數,像鴻門宴、煮酒論英雄、長安酒會、群英會、千叟宴、杯酒釋兵權、貴妃醉酒、醉打金枝……茶酒如人生,人生亦如茶酒。茶酒始終與五彩斑斕的人生共舞,如慢慢地思量“茶、酒”二字,再細細琢磨自己一生的風風雨雨,你不免會放下一切,莞爾一笑,心甘情願地讓所有的功名利祿付之東流。

  其實,對於茶道、酒經,我都不是很瞭解,只是從書本和生活中耳濡目染了一些,儘管不求甚解,可並不影響我對茶、酒的獨特感受,甚至還有些鍾愛有加!

  客人來了,先敬上一杯茶,後端來一壺酒,其他的似乎都不太重要。我對茶的深刻記憶,應該起源於老成都的蓋碗茶,一小撮茶葉,笑逐顏開的沸水只管沖泡,只要你盡情享用,整個人定會似醉卻醒;還鍾情於北京的大碗茶,一大捧茶葉,一大壺開水,無須做作,粗狂灑脫,野味十足,一個“爽”字貫始喝茶的整個過程。我對酒的痴情,卻起緣於東北嶽父家的小燒,一壺65度的烈酒,一盤冷盤,一捧昨日剩下的花生米,幾個嚼勁十足的豬蹄和一大盆熱乎乎的地三鮮,會讓你覺得生活已經過到極致,那份美美的愜意和真真切切的知足常樂,只有自己的內心才能體會。“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這是古話,對此話,我雖不能完全解讀,但我認定人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尋茶找酒的過程,從單純的好奇到深深的領悟,再到不懈的執著,以至於我到家和辦公室的第一件事都是燒好開水,沏壺濃茶,然後再開始做事;飯桌上,再多的菜餚我都不屑一顧,鍾愛的卻是一瓶白酒。

  有人說,熱腸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喜品茶的是隱士,愛喝酒的是俠士。茶越品越香,心越品越靜;酒越喝越暖,情越喝越深。古往今來,文人俠士無不愛酒,李白斗酒詩三百,長安市上酒家眠。酒還是逍遙江湖的俠客,沒有酒,哪會有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哪會有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哪會有劉邦的《大風歌》?哪會有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傳》……俗話說,沒茶不成客,無酒不成席。不過,對於酒,你千萬不可以貪杯,小飲怡情,多飲傷身;來日方長,好自為之。茶不一樣,那是隱居山林的高人的最愛,諸葛亮獨自隆中品茶,胸中卻裝滿天下大小事。“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的感覺是酒;“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意境是茶。我也愛酒,我也愛茶,不過,比起李白,比起諸葛亮,我實在是相差甚遠了。

  品茶講究的是“寵辱不驚,任憑窗外花開”!人生就像一杯茶,平平淡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遠的芳香和無窮的回味是它對愛茶人的饋贈;細品人的一生,恰似品茶,看似苦澀,可香味盡在其中。一杯上等的好茶,色清而味甘,淡香而微苦,一個“香”字便概括了有緣人一生的追求,一個“苦”字便蘊含著無懈的奮鬥。所不一樣的是,溫水衝沏的茶,平平靜靜,波瀾不驚,平淡無奇,沒有激情,沒有動感,更看不到幻舞跳躍的茶葉,也聞不到清雅的幽香;而沸水衝沏的茶,卻是洶湧澎湃,氣宇軒揚,在一遍又一遍的翻騰、踴躍下,溢位精華,也舞出完美的人生。

  人生也像一杯酒,雖然剛烈,也有柔情。喝茶,是修心養性的雅緻;喝酒,是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會喝茶和喝酒的人絕不會真正懂得生活,他們都會一口將其吞下,就像喝白開水,一個“糊里糊塗”貫穿整個前後;懂茶和懂酒的人都深深懂得“品”這個字的厚重,只有慢慢的品,慢慢的回味,才能感覺出茶酒的韻味,就像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唯有經歷之後,才可以在心底悟出生活的真諦,才可以懂得取捨……

  人生的路總是那麼漫長,所有的人只能陪你一程!好日子和壞日子,就像杯中的茶和酒一樣,都是有一定比例的,不可能天天是好日子,也不可能天天都是你想象的那麼糟糕!唯有心中的希望和大愛不能消失,有盼頭的日子,有愛的日子,有陽光的日子,有茶和酒的日子,即使再壞,也會充滿了幸福和安寧。

  在人生路上,不能自己獨自行走,那樣會很孤單,需要有個人、有件事來陪伴你我,那個人是你嗎?是茶?還是酒?也許什麼都是,也許什麼都不是!***作者簡介:黃巨集宣,男,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東方作家創作中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三級創作員,在各類刊物、網站上發表作品六百餘篇,十多篇散文在各級評比中獲獎,並出版散文集《我這十年》和長篇小說《深深嘆息》***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感悟
雜文隨筆
相關知識
關於時間雜文隨筆
最值得看的雜文隨筆推薦
雜文隨筆集
作家雜文隨筆推薦
高中雜文隨筆推薦
雜文隨筆
雜文隨筆
高一散文隨筆
高中散文隨筆
國畫作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