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區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你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經濟

  1.經濟協作區

  1958年,國家計劃委員會為了逐步改變生產力佈局的不平衡和不合理狀態,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區人力、物力資源,在全國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同時,試圖在地方上也建立不同水平、各具特點的工業體系,於是在六大行政區***1954年撤消***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七大經濟協作區。

  七大經濟協作區包括:

  東北經濟協作區——黑、吉、遼

  華北經濟協作區——京、津、冀、晉、內蒙古

  西北經濟協作區——陝、甘、寧、青、新

  華東經濟協作區——魯、蘇、皖、滬、浙、贛、閩、臺

  華中經濟協作區——豫、鄂、湘

  華南經濟協作區——粵、桂

  西南經濟協作區——川、貴、滇、藏

  1961年,國家將華中和華南經濟協作區合併為中南經濟協作區,於是全國調整為六大經濟協作區。各大經濟協作區均設有中央局和大區計委,負責協調大區內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之間的經濟聯絡,並組織各種經濟協作。因此,這是一個按行政系統組織起來的經濟區。

  2.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在“七五”計劃***1986-1990***期間提出了地區經濟的梯度開發思想,以沿海為基地,以其經濟技術優勢開發內地資源,進而再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形成東部沿海、中部內陸、西部地區三大經濟地帶***圖10***。

  東部地帶:包括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瓊、桂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暫不包括港、澳、臺***,是全國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最大、經濟實力雄厚、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

  中部地帶:包括黑、吉、內蒙古、晉、豫、鄂、湘、皖、贛9省、自治區,是全國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

  西部地帶:包括川***含後設立的重慶市***、貴、滇、藏、陝、甘、寧、青、新9省、自治區,是全國經濟比較落後、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三大地帶覆蓋的地域範圍有所變化。廣西和內蒙古被劃入西部地帶後,調整為東部地帶包括11個省、直轄市,中部地帶包括8省,西部地帶包括1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3.“九五”計劃提出的七大經濟區

  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在三大經濟地帶內部,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特點和條件仍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例如工業分佈上存在著“北重南輕”的結構差異和“北煤南水”的能源賦存差異,農業上更是存在著水熱組合條件和農業利用結構上的差異等。

  因而,從中國國情出發,1996年在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的“九五”計劃***1996-2000***中提出了中國七大經濟區的新方案。

  ***a***環渤海經濟區:以北京、天津、瀋陽、大連、濟南、青島、石家莊、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為核心,坐落於東北亞的中心,是國家政策引導發展的重點區域。

  ***b***東北經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盟市。地處東北亞開放地帶,石油化工、礦冶機電裝置、交通運輸裝置製造在全國居突出地位。

  ***c***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區:包括長江三角洲15個市和沿江28個地市。全國最大的經濟技術核心區,成為內聯中、西部的中國與亞太經濟區的結合部。以地方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建立起來的,以輕紡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均較發達的綜合經濟區。

  ***d***中部五省經濟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帶向西部的過渡帶和上海、連雲港、廣州三個對外開放“視窗”的連線地帶。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達,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

  ***e***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兩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區***今後可將港、澳、臺劃入***,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特區集中的地帶,是中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

  ***f***大西南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西藏、海南以及廣東西部。資源組合條件良好,但資源開發程度較低,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前沿。廣西、西藏和海南經濟相對落後,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前沿。

  ***g***西北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盟市。生態環境脆弱,但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礦產等資源豐富,少數民族集中,經濟總體水平偏低,是我國通往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的重要門戶。

  氣象

  以下內容引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編制***2009年12月30日***的國家標準《中國氣象》***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使用的標準,是2006年8月由氣象出版社以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和國家氣象中心名義出版發行的《中國氣象手冊》中提出的標準,兩者略有出入:

  1.全國一級氣象

  一級區劃中,將我國劃分為十一個大區,分別為:

  西北地區: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區***;

  華北地區:山西、河北二省,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南、山東兩省黃河以北地區;

  內蒙古地區: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

  黃淮地區:黃河至淮河間所含的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地區;

  江淮地區:淮河至長江間所含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地區;

  江南地區: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

  向東延伸***等地;

  江漢地區:江淮、黃淮以西的河南、湖北其餘地區;

  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臺灣四省***區***和福建南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四省***區、市***;

  西藏地區:西藏自治區。

  2.全國二級氣象

  西北地區:分為西部、中部和東南部、東北部。

  西部包括新疆和青海西北部、甘肅酒泉等地;中部主要指甘肅河西的張掖、武威和隴中的西部、甘南等地部分地區以及青海西北部以外的其餘地區;東南部主要指陝西南部和甘肅隴南等地;東北部含陝西中北部、寧夏和甘肅隴東、隴中的中東部部分地區。

  華北地區:南北向分為南部、中部、北部,東西向分為東部、西部。

  南部包括山西和河北兩省南部和河南、山東兩省黃河以北地區;北部指恆山和燕山山脈以北的山西、河北兩省北部地區;中部為恆山和燕山山脈以南至華北南部以北的京、津和山西、河北兩省中部地區。東西則以太行山山脈及延長線將華北劃分成東西兩部分。

  內蒙古地區: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東北地區:南北向基本按三省邊界分為南部、中部、北部;東西向基本上以小興安嶺北端向南與鬆嫩和遼河平原東側連線為界分為東部、西部。

  黃淮地區:南北向以伏牛山、桐柏山連線處與蘇魯兩省交界處為連線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以東經116 度經線分為東部和西部。

  江淮地區:東西向基本以江蘇和安徽交界線分為東部和西部。

  江南地區:南北向基本以浙贛和湘黔兩條鐵路線為界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基本以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線和江西與湖南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江漢地區:以武當山東側山麓為界,分為包括河南南陽盆地、湖北中東部以平原為主的東部和以山地為主的西部。

  華南地區:南北向基本以北迴歸線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以福建與廣東、廣東與廣西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西南地區:分為包括川西高原和雲南西北部部分地區在內的北部,雲南和四川西南部等地的南部以及重慶、貴州和四川盆地的東部。

  西藏地區:按方位分為西藏南部、北部、東部、西部和沿江一線。

  海域氣象

  4.1 渤海:由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合抱而成,經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為渤海與黃海分界線。

  4.2 黃海:黃海西臨山東半島和蘇北平原,東至朝鮮半島,北接遼東半島。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的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為黃海與東海分界線。

  4.21 黃海北部:渤海海峽以東,北起鴨綠江口,南至成山頭至朝鮮的長山串***37.0°N,124.6°E***一線的連線;

  4.22 黃海中部:北起成山頭至朝鮮的長山串***37.0N,124.6E***一線的連線,南至北緯35 度線;

  4.23 黃海南部:北起北緯 35 度線,南至長江口北角與韓國的濟州島西南角連線;

  4.3 東海:位於中國大陸和臺灣島,日本琉球群島、九州島之間。北與黃海毗鄰,東北以濟州島、五島列島、長崎一線為界,並經對馬海峽與日本海相連,東和東南以日本九州島、琉球群島與太平洋隔開,南以福建省平潭島到臺灣北頭的富貴角連線為界,致北緯25.0 度緯線。

  4.31 東海北部:北起長江口北端至韓國濟州島西南角一線,東北至韓國、對馬二海峽西側,東及東南至日本九州島、琉球群島北部,南至北緯29.5 度線為界。

  4.32 東海南部:北至北緯29.5 度線與東海北部為界, 東及東南至琉球群島與太平洋相鄰,西南至臺灣海峽北口,南至北緯25.0 度線。

  4.4 臺灣海峽:臺灣海峽北端,以福建省平潭島到臺灣北頭的富貴角連線為界,它的南端以廣東的南澳島到臺灣南頭的鵝鑾鼻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 公里,東西寬約170 公里。

  4.5 臺灣省以東洋麵:以臺灣北部沿北緯25.0 度線至琉球群島為北界, 琉球群島至巴士海峽為其東界,西界為臺灣島東岸及臺灣南頭的鵝鑾鼻至巴士海峽,巴士海峽北部為其南界。

  4.6 巴士海峽:位於中國臺灣省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平均寬185 公里,最窄處只有95.4 公里,其間被巴坦群島和巴布延群島隔成巴士海峽、巴林塘和巴布延海峽3 條水道,通常把這3 條海峽統稱為巴士海峽。

  4.7 北部灣:位於南海西北部。廣東雷州半島南端的燈樓角與海南省西北部的臨高角連線作為北部灣的東界,海南省西南的鶯歌海與越南永靈附近的來角一線為其南界。

  4.8 南海:南海北接中國大陸,南至加裡曼丹和蘇門答臘島,東連菲律賓群島,西臨中南半島,為一個完整的深海盆地。

  4.81 南海北部:北緯18度線以北的南海海域。

  4.82 南海中部:北緯18度線和北緯14度線之間的南海海域。

  4.83 南海南部:北緯14度線以南的南海海域。

高一地理必修二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練習試題
八上地理期末測試卷試題
相關知識
地理區劃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計劃
高二地理區域練習題及答案
高二地理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教案
高三地理區域知識點總複習
2017高考地理區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地理區時換算
四大地理區域教學視訊
八年級地理行政區劃教案
高一地理的教學計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