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附答案譯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河北高考語文科目的文言文閱讀是考試的一個難點,同學們加強文言文閱讀的練習是備考的關鍵,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河北高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供大家閱讀練習。

  河北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禮於其嫂,買臣見棄於其妻。一旦高車駟馬,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夾道之人,相與駢肩累跡,瞻望諮嗟,而所謂庸夫愚婦者,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此一介之士,得志於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者也。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之士聞下風而望餘光者,蓋亦有年矣。所謂將相而富貴,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窮厄之人僥倖得志於一時,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以驚駭而誇耀之也。然則高牙大纛①不足為公榮,桓圭袞冕不足為公貴;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聲詩,以耀後世而垂無窮。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於公也。豈止誇一時而榮一鄉哉!

  公在至和中,嘗以武康之節來治於相,乃作晝錦之堂於後圃。既,又刻詩於石以遺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蓋不以昔人所誇者為榮,而以為戒。於此見公之視富貴為如何,而其志豈易量哉!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而夷險一節。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絃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

  餘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於是乎書。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註釋:①高牙大纛:高大的旗幟、氣派的儀仗。

  河北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1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是一項是 *** ***

  A.世有令德,為時名卿 令:美,好

  B.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譽為可薄 矜:注重,珍重

  C.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被:及,遍及

  D.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措:處置,安排

  1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得志於當時 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B.又刻詩於石以遺相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 所以銘彝鼎而被絃歌者 所以遣將守關者

  D. 而喜為天下道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鯤

  18.下列各項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讀書人沒有躋身仕途,在“困厄閭里”之時,總是被世人輕視侮辱;而他們一旦做了大官,高車駟馬,衣錦還鄉之時,世人就會驚駭、羨慕了。

  B.大丞相魏國公不認為“高牙大纛”是榮耀的事,也不把“桓圭袞冕”看得多麼高貴,

  然而他追求“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希望能對後世產生有益的影響。

  C.第三部分,既詳寫了晝錦堂的經過,也盛讚了大丞相魏國公的的卓著功業和卓越才能,稱頌魏國公是“社稷之臣”,他的功業是“邦家之光”,遠不只是“閭里之榮”。

  D.本文在寫法上頗有特色,最突出的是文章高論巨集載,雄駕今古。文章既不從晝錦堂寫也不從魏國公的為人和功德寫起,而是把視野投向社會,對封建社會古今皆同的社會觀念進行概括和議論。

  19.把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1***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4分***

  ***2***於此見公之視富貴為如何,而其志豈易量哉!***3分***

  20.用“/”給下面文段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乎

  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

  ——節選自《評陶韓柳詩·蘇軾》

  河北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16.B ***誇耀***

  17.C.***C都表原因;A“在”,“對於”;B.“用來”,“因為”;D “跟,同”;“成為”***

  18.C ***沒有詳寫了晝錦堂的經過***

  19. ***7分***

  ***1***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後回到故鄉。這在人情上認為是很榮耀的事情,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仕宦”翻譯成動詞“做官”1分;“所榮”“所同”所自結構1分;判斷句式1分;語句通順1分***

  ***2***從中可見魏國公是怎樣來看待富貴的,而他的志向難道能輕易地衡量嗎?***“視”翻譯成“看待”1分;“易量”翻譯成“輕易衡量”1分;語句通順1分。***

  20. ***3分***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枯淡/亦何足道。***錯1—2處,扣1分;錯3—4處,扣2分;錯5—6處,扣3分,淵明子厚之間可斷可不斷。***

  斷句翻譯:

  柳宗元詩比不上陶淵明,卻比韋應物好。韓愈文風豪放奇險的氣勢超過了他,但溫和華麗精微深沉的細節卻比不上他。喜歡枯瘦淡然風格的人,常說表面枯瘦而實質豐滿,表面淡然而實質美好,陶淵明和柳子厚就是這樣的。但如果表裡全都枯瘦,風格淡然又有什麼用呢?

  河北高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做官做到將相,富貴之後返回故鄉,這從人情上說是光榮的,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時候,困居鄉里,那些平庸之輩甚至小孩,都能夠輕視欺侮他。就像蘇季子不被他的嫂嫂以禮相待,朱買臣被他的妻子嫌棄一樣。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馬拉的高大車子,旗幟在前面導引,而騎兵在後面簇擁,街道兩旁的人們,一起並肩接踵,一邊瞻望一邊讚歎羨慕,而那些庸夫愚婦,恐懼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對車輪馬足揚起的灰塵,十分後悔,暗自認罪。這麼個小小的士人,在當世得志,那意氣的壯盛,以前的人們就將這些當作富貴之後回故鄉的榮耀。

  只有大丞相魏國公卻不是如此。魏國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魏國公年輕時就已中了高高的科第,登上顯要的位置。全國的士人們,聽聞其傳佈四方的德音,仰望其播及的風采,大概有多年了。所謂出將入相,富貴榮耀,都是魏國公平素就應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一時僥倖得志,出乎庸夫和愚婦的意料之外,為了

  他們驚慌害怕而誇耀自己。如此說來,高大的旗幟、氣派的儀仗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光榮,華美的圭璧官服、公侯的禮服也不足以顯示魏國公的富貴;只有恩德遍及於百姓,功勳延及國家,事蹟鐫刻在金石之上,傳播在聲樂和文章裡,光耀後世,永世不朽,才是魏國公的心志。讀書人也是在這點上寄望魏國公啊。哪裡只是為了榮耀於一時一鄉呢?

  魏國公在仁宗至和年間,曾以武康節度使身份治理相州,就在後園建造了“晝錦堂”。後又刻詩於石碑上,贈送給相州的人們。詩中認為,那種以計較恩仇為快事,以沽名釣譽而誇耀自我的行為是可恥的。他不以昔日人們所誇耀的為榮,反而卻以此為戒。從中可見魏國公是怎樣來看待富貴的,而他的志向難道能輕易地衡量嗎?因此他能出為大將入為丞相,勤勞地為朝廷辦事,不論平安艱險氣節始終如一。至於面對重大事件,決策重要議題,都能衣帶齊整,執笏端正,不動聲色,把天下國家處理得如泰山般的安穩,真可謂是國家的重臣啊!他有如此的豐功偉績,因此被銘刻在鼎彝之上,流傳於絃歌之中,這是國家的光榮,而不只是一鄉一里的光榮啊。

  我雖然沒有獲得登上晝錦堂的機會,卻榮幸地曾經私下誦讀了他的詩歌,為他大的志實現而高興,並且很高興地同天下敘說,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修記。

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選擇專項練習
相關知識
河北高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附答案譯文
遼寧高考文言文練習題附答案譯文
天津高考文言文練習題附答案譯文
天津高考文言文練習題附答案譯文
佛山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附答案譯文
河北公務員數字推理練習題附答案解析
河南高考文言文閱讀習題附答案譯文
廣東高考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譯文
青海高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譯文
雲南高考文言文閱讀習題附答案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