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李椿是南宋時期官員,李椿治政才能精湛,且能做到不阿諛主子的喜好,不求一時的讚譽。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宋史李椿傳》閱讀材料

  李椿,字壽翁,洺州永年人。父升,進士起家。靖康之難,升翼其父,以背受刃,與長子俱卒。椿年尚幼,奉繼母南走,艱苦備嚐,竭力以養。以父澤,補迪功郎,歷官至寧國軍節度推官。治豪民偽券,還陳氏田,吏才精強,人稱之。

  張浚闢為制司準備差遣,常以自隨。椿奔走淮甸,綏流民,布屯戍,察廬、壽軍情,相視山水砦險要,周密精審,所助為多。

  移湖北漕,適歲大侵,官強民振糶,且下其價,米不至,益艱食。椿損所強糶數而不遏其直,未幾米舟湊集,價減十三。每行部,必前期戒吏具州縣所當問事列為籍,單車以行,所至取吏卒備使令。凡以例致饋,一不受,言事者請下諸道為式。

  除樞密院檢詳。小吏持南丹州莫酋表,求自宜州市馬者,因籤書張說以聞。椿謂:“邕遠宜近,故遷之,豈無意?今莫氏方橫,奈何道之以中國地裡之近?小吏妄作,將啟邊釁,請論如法。”說怒,椿因求去,上慰諭令安職。

  年六十九,上章請老,以敷文閣待制致仕。越再歲,上念湖南兵役之餘,欲鎮安之,謂椿重厚可倚,命待制顯謨閣、知潭州、湖南安撫使。累辭不獲乃勉起至則撫摩凋瘵氣象一如盛時復酒稅法人以為便歲旱蠲租十一萬糶常平米二萬活數萬人。

  潭新置飛虎軍,或以為非便,椿曰:“長沙一都會,控扼湖、嶺,鎮撫蠻徭,二十年間,大盜三起,何可無一軍?且已費縣官緡錢四十二萬,何可廢耶?亦在馭之而已。”未滿歲,復告歸,進敷文閣直學士致仕,朝拜命,夕登舟,歸老野塘上。

  淳熙十年,卒,年七十三。朱熹嘗銘其墓,謂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龜”,“不阿主好,不詭時譽”雲。

  ***選自《宋史•李椿傳》,有刪改***

  《宋史李椿傳》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累辭不獲/乃勉起至/則撫摩凋瘵/氣象一如盛時/復酒稅法/人以為便/歲旱/蠲租十一萬/糶常平米二萬/活數萬人

  B.累辭不獲/乃勉起/至則撫摩凋瘵/氣象一如盛時/復酒稅法/人以為便/歲旱/蠲租十一萬/糶常平米二萬/活數萬人

  C.累辭不獲/乃勉起至/則撫摩凋瘵/氣象一如盛時/復酒稅法/人以為便/歲旱/蠲租十一萬糶/常平米二萬/活數萬人

  D.累辭不獲/乃勉起/至則撫摩凋瘵/氣象一如盛時/復酒稅法/人以為便/歲旱/蠲租十一萬糶/常平米二萬/活數萬人

  11.下列讀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推官”,唐朝始置,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等下皆設一員,位次於判官、掌書記,掌推勾獄訟之事。宋時亦有節度、觀察等推官。

  B.“移”表示官職調動,文言文中類似的還有“調”“徙”“出”“行”“判”“權”等。

  C.“敷文閣”是南宋紹興年間建的一座閣樓,用以收藏宋徽宗的各種作品,設定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官。

  D.“銘”在本文指墓誌銘,是刻在墓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文章。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椿的父親和哥哥死於靖康之難,年幼的李椿侍奉繼母南逃,吃了不少苦頭,因父親的恩澤,補任迪功郎。

  B.李椿質疑拿著南丹州莫酋表要求去宣州買馬一事,觸怒張說,請求離職,皇上親自出面,言辭撫慰,下令重新安排職務。

  C.李處不留戀官場,被提為敷文閣直學士退休後,早晨接到命令,晚上他就上船,回到野塘養老。

  D.李椿去世,朱熹曾為他寫墓誌銘,說他“從反面瞭解得失,不假借蓍草龜甲占卜”“不阿諛主子的喜好,不求一時的讚譽”等。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椿奔走淮甸,綏流民,布屯戍,察廬、壽軍情,相視山水砦險要,周密精審,所助為多。

  ***2***凡以例致饋,一不受,言事者請下諸道為式。

  《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

  10.B

  11.B***“行”“判”表兼代,“權”表暫代***

  12.B***皇上安慰他要安心任職***

  13.***1***李椿奔走於淮甸之間,安撫流民,安排屯田、戍守之事,考察廬、壽二州軍情,精細詳實、對張浚的幫助是很多的。***“綏”“布”“察”各1分,句意2分0

  ***2***凡是按慣例得到的饋贈,他一概不受,說事人的請求***把他出行的方式、做法***下達到各道作為範例。***“致”“下”“式”各1分,句意2分***


  

高考語文宋史晁補之傳閱讀題附答案
宋史張洎傳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宋史李椿傳閱讀答案
宋史趙玭傳閱讀答案
舊五代史李愚傳閱讀答案
宋史龐籍傳閱讀答案
宋史扈蒙傳閱讀答案
宋史孫沔傳閱讀答案
宋史郭勸傳閱讀答案
宋史黃洽傳閱讀答案
宋史陸佃傳閱讀答案
宋史楊畋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