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文章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我們都喜歡喝茶,可是又有誰去了解過茶葉?真的去了解過茶文化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茶葉中發現稀土,還能喝嗎?

  我們在中學學化學時都學過化學元素週期表,稀土就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中鑭系15個元素以及鈧***Sc***和釔共17種元素的統稱,稱為稀土元素***Rare Earth***,簡稱稀土***RE或R***。

  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開始被科學家陸續發現,由於當時人們常把不溶於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這些元素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

  稀土對健康有弊亦有利

  稀土元素進入機體主要途徑是呼吸道和面板,也可通過攝食經消化道吸收。稀土元素進入人體後主要積聚在肝和骨中,骨中含量最高。不同稀土元素在不同人體器官中含量也是不同的,如鈧在肺中含量最高,肝中其次,腎中最低;釔在肝中含量最高,肌肉和骨骼其次,肺中最低;鈰和鑭在肺中為最高,腎中最低。

  大劑量稀土進入人體後可引起急性中毒,主要症狀有嘔吐、腹瀉、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全身抽搐等,有可能導致瀰漫性腹膜炎、腹膜粘連、血性腹水、肝混濁腫脹、局灶性肺出血等病理現象;嚴重者會出現心跳、呼吸停止,並迅速死亡。在一般情況下低劑量接觸稀土元素不會有明顯的危害,但長期低劑量攝入可能會給人體健康或體內代謝帶來不良後果,如影響大腦功能、加重肝腎負擔、損害心臟功能、導致生育異常等。

  當然,稀土元素也不完全是有害的,有些稀土元素對人體健康不僅無害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稀土化合物是一種典型的抗凝血劑,在醫藥方面可作為抗凝劑使用;有的稀土化合物還具有抗菌作用,可用於治療燒傷。研究表明,稀土有抗腫瘤活性和抗炎作用;稀土還具有調節胰島素細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對肝細胞的弱分裂活性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改變肝細胞週期時相,減少正常肝細胞凋亡。

  茶葉中為什麼有稀土

  稀土廣泛存在於土壤岩石中,茶樹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的稀土元素並蓄積在茶葉中。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原國家衛生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汙染物限量》GB2762-2012明確規定,稀土在茶葉中的限量標準是2.0mg/kg。因此,茶葉中稀土元素含量只要符合標準要求就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茶葉種植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是世界主要產茶國和茶葉出口國之一。為減少茶葉中稀土元素的汙染,要選擇生態條件好,遠離城市和工礦區汙染源,土壤汙染物含量較低的地方建立茶園;並在茶葉生產、加工、貯運和銷售全過程中,嚴格控制茶葉不受汙染,確保茶葉消費安全。

  關於2:茶葉,要這樣儲存才不會變質!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健康,食品已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人們更看重的是它的保健功能,食品從健康型到保健型已成為必然。

  茶葉作為走在前列的保健品,在一定時期內要保證其質量不受或最大限度的降低影響,有效延長茶葉保鮮期,讓消費者能夠買到色、香、味、形都儲存完好的茶葉產品。茶葉儲存就是在茶葉基本包裝的基礎上,確保茶葉保持原有品質所進行的一個過程。

  茶葉吸溼及吸味性強,很容易吸附空氣中水分及異味,若貯存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在短時期內失去風味,而且愈是清發酵高清香的名貴茶葉,愈是難以儲存。

  通常茶葉在貯放一段時間後,香氣、滋味、顏色會發生變化,原來的新茶葉消失,陳味漸露。因此,掌握茶葉的儲存方法保證茶葉的品質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茶葉儲存的要點

  茶葉很容易吸溼及吸收異味,因此應特別注意包裝貯存是否妥當,在包裝上除要求美觀、方便、衛生及保護產品外,尚需要講求貯存期間的防潮及防止異味的汙染,以確保茶葉品質。

  引起茶葉劣變的主要因素有︰一、光線。二、溫度。三、茶葉水分含量。四、大氣溼度。五、氧氣。六、微生物。七、異味汙染。其中微生物引起的劣變受溫度、水分、氧氣等因子的限制,而異味汙染則與貯存環境有關。

  因此要防止茶葉劣變必須對光線、溫度、水分及氧氣加以控制,包裝材料必須選用能遮光者,如金屬罐、鋁箔積層袋等,氧氣的去除可採用真空或充氮包裝,亦可使用脫氧劑。

  茶葉貯存方式依其貯存空間的溫度不同可分為常溫貯存和低溫貯存兩種。因為茶葉的吸溼性頗強,無論採取何種貯存方式,貯存空間的相對溼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下,貯存期間茶葉水分含量須保持在5%以下。

  根據茶葉的特性和造成茶葉陳化變質的原因,從理論上講,茶葉的儲藏保管以乾燥***含水量在6%以下,最好是3%-4%***冷藏***最好是零攝氏度***無氧***抽成真空或充氮***和避光儲存為最理想。

  但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以上這些條件往往不可能兼備而有之。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抓住茶葉乾燥這個必需的要求,根據各自現有條件設法延緩茶葉的陳化過程,再採取一些其他措施。茶館茶葉的儲藏方法不妨可借鑑家庭的儲藏方法。

  鐵罐的儲藏法

  選用市場上供應的馬口鐵雙蓋彩色茶向做盛器。儲存前,檢查罐身與罐蓋是否密閉,不能漏氣。儲存時,將乾燥的茶葉裝罐,罐要裝實裝嚴。這種方法採用方便,但不宜長期儲存。

  熱水瓶的儲藏法

  選用保暖性良好的熱水瓶作盛具。將乾燥的茶葉裝入瓶內,裝實裝足,儘量減少空氣存留量,瓶口用軟木塞蓋緊,塞緣塗白蠟封口,再裹以膠布。由於瓶內空氣少,溫度穩定,這種方法保持效果也較好,且簡便易行。

  陶瓷壇儲存法

  選用乾燥無異味,密閉的陶瓷壇一個,用牛皮紙把茶葉包好,分置於壇的四周,中間嵌放石灰袋一隻,上面再放茶葉包,裝滿壇後,用棉花包緊。石灰隔1-2個月更換一次。這種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溼效能,使茶葉不受潮,效果較好,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茶葉品質,特別是龍井、大紅袍等一些名貴茶葉,採用此法尤為適宜。

  食品袋儲藏法

  先用潔淨無異味白紙包好茶葉,再包上一張牛皮紙,然後裝入一隻無空隙的塑料食品袋內,輕輕擠壓,將袋內空氣擠出,隨即用細軟繩子紮緊袋口取一隻塑料食品袋,反套在第一隻袋外面,同樣輕輕擠壓,將袋內空氣擠壓在用繩子紮緊口袋,最後把它放進乾燥無味的密閉的鐵桶內。

  低溫儲藏法

  將茶葉貯存的環境保持在5攝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儲存茶葉,使用此法應注意:貯存期六個月以內者,冷藏溫度以維持0~5攝氏度最經濟有效;貯藏期超過半年者,以冷凍***-10至-18攝氏度***較佳。

  貯存以專用冷藏***冷凍***庫最好,如必須與其他食物共冷藏***凍***,則茶葉應妥善包裝,完全密封以免吸附異味。冷藏***冷凍***庫內之空氣迴圈良好,已達冷卻效果一次購買多量茶葉時,應先予小包***罐***分裝,再放入冷藏***凍***庫中,每次取出所需沖泡量,不宜將同一包茶反覆冷凍、解凍。

  有冷藏***冷凍***庫內取出茶葉時,應先讓茶罐內茶葉溫度回升至室溫相近,才可取出茶葉,否在驟予開啟茶罐,茶葉容易凝結水氣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葉加速劣變。

  關於3:茶葉不同,茶湯各色,你會泡嗎?

  茶是中國的國飲,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喝的飲料。可是很多朋友在泡茶時卻未必得法,甚至長期堅持某種不正確的泡茶方法。

  我們總結了五種常見不合適的泡茶方法,也針對不同的茶葉列出了不同的沖泡方式,希望能幫到愛茶的朋友們。

  不合適的方式一:習慣於泡濃茶

  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5-8克左右的茶葉,白茶3-5克。有的人喜歡 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 後可續水再泡3-4杯。

  不合適的方式二:茶時間過長

  茶葉浸泡1分鐘以內飲用最佳,有些只需幾秒或10幾秒就可出水,不宜久泡。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他可溶性物質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味。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不合適的方式三:用保溫杯泡茶

  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 ,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不合適的方式四:扔掉泡過的茶葉

  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可以把茶葉咀嚼後再將茶葉吐掉,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

  不合適的方式五:用沸水泡茶

  用沸騰的開水泡茶,要因茶而異。泡黑茶、紅茶、青茶或白茶中的貢眉、壽眉,可以用沸水沖泡,水溫高才能泡開茶葉,讓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充分釋放。但如果 是黃茶、綠茶,用沸水沖泡則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P等, 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 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說了這麼多錯誤的泡茶方法,那改如何正確泡茶呢?怎樣泡茶才能使口味更好呢?根據茶葉的品種不同,沖泡時方法也略有不同。

  綠茶

  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 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紅茶

  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紅茶是全發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紅茶可以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具體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再投入3~5克茶葉,然後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郁。

  烏龍茶

  烏龍茶可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時邊上要 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衝,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泡烏龍茶最好用紫砂壺,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

  黑茶

  黑茶應先洗茶,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 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 的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 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為2~3分鐘。

  黑茶一般用專業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為了保持茶葉的芳香,泡茶最好選用金屬離子含量低的“軟水”,如純淨水和高品質的礦泉水。

關於遊戲的文章
茶葉的文章精選
相關知識
茶葉的文章精選
茶葉的文章精選
關於茶道的文章精選
茶道的文章精選
茶文化的文章精選
茶的文章精選
茶的文章精選
積極勵志的文章精選
勵志感恩的文章精選
大學關於勵志的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