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中的抓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在採訪中我們常遇到一些攝影記者為了得到自己理想的畫面,在拍攝現場充當“導演”,對拍攝物件的動作及表情進行指揮。這樣拍攝出來的圖片,如果“導演”得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也許A被採用。但這類圖片缺乏真實性,呆板且不自然,“導演”不好還會引發穿幫等笑話。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說說。

  一、的涵義和淵源

  1、涵義

  抓拍是攝影者在不干涉和不干擾被攝物件情況下,對其自然運動變化過程中具有某種意義的瞬間的攝取。

  抓拍涵義的要點:

  A、拍攝者沒有干涉和干擾被攝物件,所攝圖片是新聞物件真實狀況的直觀形象記錄;幻燈片 11

  B、抓拍的物件是動態的,處於自然的運動變化狀態之中,因為相對靜止的物件無須“抓”。

  C、是對拍攝物件具有某種意義的瞬間攝取。

  2、抓拍與擺拍

  擺拍:是攝影者根據某種拍攝意圖對拍攝物件進行設計、導演、調配的一種拍攝方法。

  抓拍與擺拍在攝影理念和攝影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 抓拍以客觀真實性為第一價值取向,基本價值理念是客觀真實性,通過拍攝的影象真實地反映現實;擺拍則以拍攝者的主觀創作意圖為首要價值取向,拍攝者通過導演、設計等方式來進行拍攝,以達到拍攝者某種創作目的和藝術效果。

  3、抓拍的淵源

  A.抓拍的淵源首先來自攝影技術的變化

  在攝影史上,擺拍先於抓拍。這是由攝影器材的歷史侷限所決定的。抓拍,是隨著小型相機的出現和感光材料感光度的提高而發展起來的。18***,喬治¡¤ 依斯曼公司研製的 24×36MM膠捲問世;1924年,萊卡135相機開始上市。這使抓拍在技術上成為可能。

  B.攝影方法與觀念的變化。

  方法:靜物攝影和擺拍向動態攝影和抓拍轉變; “向受眾展示新聞現場的真實情況,表現新聞人物的現場真實形象,比影像清晰而形象呆板更具價值”。

  觀念:追求畫意向追求紀實***真實***轉變***攝影的本質特徵在於紀實***,紀實攝影成為攝影的主流。

  二、新聞攝影中的現場抓拍

  現場抓拍不僅是一種拍攝方法,更重要的是新聞攝影的理念、原則、立場,其次才是一種方法。

  1、現場抓拍是新聞真實的根本要求

  新聞攝影的真實性首先要求拍攝過程的真實性¡ª¡ª只有抓拍的現場新聞圖片,其真實性才能保障。通過導演、設計等擺拍的照片,是違反新聞真實性這一根本要求的。

  2、現場抓拍是新聞攝影事實真實和形象真實相統一的根本要求

  A、新聞攝影真實性是事實真實和形象真實的統一,形象真實是新聞攝影真實性的特殊要求;

  B、“本質真實”與“形象真實”的問題

  3、抓拍是獲取新聞“典型性瞬間”或“決定性瞬間”的唯一途徑

  新聞攝影要求運用最能體現新聞價值的¡°典型瞬間¡±來報道新聞。因為只有典型性的瞬間形象,才有可能反映新聞事實的本質特徵;而典型瞬間攝取,只有通過抓拍才能實現。

  三、的優勢

  1、抓拍的照片歷史價值高

  重大新聞事件的攝影報道,往往都會作為那一時代的象徵性符號,被永久儲存進人類歷史的博物館。抓拍的照片紀錄了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環境,為人們認識歷史、研究歷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依據。

  2、抓拍照片的現場感強

  抓拍完全不干涉被拍攝物件的活動狀態,因此能夠逼真地再現新聞事件的現場氣氛,使人看了如身臨其境。

  3、抓拍照片的人物表情真實、生動、自然

  被拍攝物件處於自然運動狀態,不受任何干擾,只有這樣才能捕捉到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和思想感情的瞬間,捕捉到人們毫無修飾、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

  4、抓拍有利於克服新聞照片的公式化

  四、的物件

  1、抓拍新聞瞬間的黃金點

  所謂瞬間的黃金點,是指新聞物件變化發展高潮到來之前的一剎那,亦即尚未到達頂點的瞬間。這一瞬間最能暗示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想象力,使人從畫面中既能看到事物的過去,又能看到事物的即將發生的將來。通過這一事物發展的黃金點,把過去和未來凝聚在同一瞬間,從而揭示新聞事件的本質,引起懸念,對讀者起到啟發和耐人尋味的效果。

  2、抓拍新聞高潮的瞬間

  高潮是新聞物件發展的頂點。高潮往往驚心動魄,具有強烈的震撼力、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

  3、抓拍高潮後的瞬間

  高潮已過,但事物發展並未結束。高潮後的瞬間往往孕育著事物內在意義的延伸,大多含蓄而深沉,能啟發讀者在高潮過後進行回味和思考。

  4、抓拍富有象徵意味的瞬間

  新聞物件正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某一時刻,以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人物之間的聯絡,以及人物與背景、環境之間的關係等等,來展示新聞物件的情節,表現人物的情感性格,揭示新聞的意義和價值。

  5、抓拍最能表現人物精神情感世界和性格特徵的瞬間

  新聞攝影的重點表現物件是人,是人物的精神情感世界和人物的個性性格特徵。但人物的精神情感世界是內在的、無形的,而攝影只是一種外在的、直觀的形象反映。如何運用它來表現人的無形的、內在的精神情感和性格個性?那就需要抓住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所構成的具有意義的關係。

  五、新聞攝影中如何抓拍

  如何才能抓到"決定性瞬間"呢? 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眼明、手快、有預見性"。

  眼明:在同一事物、同一情節面前,有人激情滿懷,有人卻無動於衷,這種差別取決於攝影者的觀念、情感和認知能力。當代攝影的競爭已不僅僅停留在鏡頭上,更重要的競爭是在鏡頭的後面¡ª¡ª攝影者的素質。

  手快:攝影常常被人看作是一個簡單勞動的技術問題。但在剎那間要解決構圖用光、裝置調焦、神態捕捉等一系列問題的抓拍,需要紮實的基本功訓練是不言而喻的。熟能生巧,平日多練苦練,用時才能得心應手,以免和珍貴的新聞場面失之交臂。

  有預見性:很多新聞事件都具有很強的偶然性,但這不等於說攝影記者都處在被動的狀態。一般說,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可循的,我們儘可以通過認識、把握這些規律預見到事物的發展,抓拍到"決定性瞬間"。

  抓拍常用的抓拍方法:

  ①伏擊法。 ②突然襲擊法。 ③障眼法。 ④佯攻法。 ⑤聲東擊西法。

  抓拍的忌諱:

  1、忌諱攝影者的衣著穿戴與當地當場人群反差大。 2、忌諱興師動眾、聲勢浩大。

  3、忌諱在抓拍現場毛手毛腳、情緒外露。 4、忌諱急躁。5、忌諱亂抓亂拍。

  第三節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

  新聞的採訪拍攝1、事件性新聞的分類

  預知事件:有明顯的發生、發展和終結的過程,持續且時間性明確。在發生之前,記者能夠得知相關情況並做出充分的準備。

  突發事件:在人們不可知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對其發展的程序和結果也無法預料的事件。偶發性、突然性、未可知性。記者無法在事先做出準備,倉促應戰,需要機敏、靈活、勇敢。

  2、預知事件的採訪拍攝

  拍攝內容:各種會議,各種活動***慶祝活動、紀念活動、文娛體育活動等等***。

  拍攝要求:拍攝前做好充分準備,瞭解新聞事件的程式、新聞人物的活動場所等,預先制定好拍攝計劃;拍攝時儘量擺脫套路,力求創新,注意計劃外細節的捕捉。

  3、怎麼拍好預知事件的新聞圖片

  a. 拍出新意:不一樣的拍攝視角,多元化和全方位的思維方式,先想後拍。

  b. 跨出記錄階段,走向見證階段:不是簡單的記錄,而是攝影師對事件的認識、判斷和思考,發現獨特的典型形象,抓住獨特的典型瞬間。

  c .抓取出乎意料的情節:預知事件發展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十分具有新聞價值,能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d. 抓取趣味性的瞬間。

  4、突發事件的特點

  突發性、偶發性、不可預料,給採訪拍攝造成了特殊的困難,但資訊量大,常常觸目驚心,引人關注。

  拍攝要求:能夠熟練地操作裝置,熟悉攝影技術。

  5、怎麼拍好突發事件的新聞圖片

  a 、重視對突發事件的連續報道,尤其是那些持續時間長、有一定階段性的突發事件。

  b 、不僅要著眼於突發事件本身瞬間的抓取,還應重視由突發事件所引起的反應的抓拍。

新聞攝影中的抓拍
新聞攝影的道德選擇與評價
相關知識
新聞攝影中的抓拍
新聞攝影中的抓拍
新聞攝影的抓拍技巧
新聞攝影抓拍作品精選
新聞攝影抓拍作品賞析
中西方新聞攝影發展的繁榮時期
新聞攝影拍攝的知識點
中國新聞攝影的發展
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重要性
參加培訓的收穫與體會之新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