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燒製的過程與文化價值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陶瓷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它有著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底蘊。那麼,關於陶藝燒製的過程與藝術價值,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陶窯的溫情,燒鑄最美的陶藝

  ***一***電窯

  電窯爐燒製出來的陶藝的品質較為穩定,而且電窯體型較小便於陶藝的燒製,所以現代一般的陶藝大都選擇電窯,但是電窯單一的效果阻擋了陶窯藝術的表達。電窯最適合燒製氧化焰氣氛的陶瓷製品,但其電熱絲較弱,所以應避免燒窯工具與作品相觸,免得對電窯和作品造成破壞。

  ***二***燃氣窯

  燃氣窯以其體積小便於陶藝的燒製的優點,普遍被使用。燃氣窯的燒成方式為倒焰窯式,一般由高階的保溫材料製成。燃氣窯具有溫度易控制,且乾淨方便的優點,因此現在許多陶藝製作都樂於選擇燃氣窯。如今,使用燃氣窯的比例在逐漸上升,受到很多陶藝工作者的喜愛。

  ***三***柴窯

  柴窯是我國製作陶藝的傳統的陶窯,現在柴窯是繼承前人留下的好窯再加以現代元素而成的。它們具有成本低的優點,在純粹手工的陶窯製作中大受歡迎。作為柴窯的燃料——木柴,是陶藝製作是否成功的關鍵。首先是木柴的準備,燃料木材必須儘早準備,因為它們不像燃氣或電那樣操作簡便。木材的來源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包括木柴品質的好壞,交通運輸是否方便,供應是否穩定等問題。很多人比較講究木材的類別,比如會計較松木和苦楝樹木哪個能更好。但燒窯是否成功不單單在於樹種,而是木材的品質,例如木材的比重,乾燥程度,長短粗細等。

  投柴品質的選取常因時段而異,每一次選取都有它特別的作用,例如:粗重的木材可用來當作基礎蓄熱;幹輕的木材燃燒快,溫度也容易升高,可用來進行升溫階段;溼的木材可用來對特殊效果進行處理。

  火的魅力,成就最具藝術性的陶藝

  火痕其實就是一種藝術。許多陶藝師熱衷於窯火留下的痕跡與肌理,並認為那可以成為陶藝展現出來的修飾之美。美國陶藝家保羅?蘇特納在創作陶藝的時候就很善於利用火的藝術來打造陶藝。他會將剛燒製出來還很發燙燒紅的陶製放入植物等中,此時的陶製身上還留有火的痕跡,這時陶製就會在火的痕跡下和植物等物品融合,呈現出斑斕的色彩,這是非人為可以塗染的色彩,這是火的魅力。這樣燒製出來的陶藝不會有重複,也很難複製,因為它的誕生完全就是一隨機事件,這正是因為這樣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才成就了“火”與“泥”完美結合。

  過程之美,陶藝之美

  經驗豐富的燒製師會通過看火色的情況來判定燒窯時的溫度從而判斷燒製的程序,這些火在他們眼中就是活躍的精靈。掌握好燒製的過程是完成陶藝作品的重要步驟。

  窯爐的溫度的變化與窯體結構有著直接的關係。常用的倒焰窯的結構主要分為三部分:窯體、通風裝置及燃燒器。當然還與窯體的材料尺寸有關。控制燒製過程,可用聽“聽”和“看”,“聽”可以是直接聽窯中的聲音,也可以借用醫用聽診器來聽,主要是聽有無爆裂等異常聲響;“看”是火色,觀察其溫度,掌握好火候,嚴謹控制燒製過程。在燒製過程中,窯火的控制是難的也是關鍵的,是陶藝作品展現肌理的重要過程。

  如同千年前的人群圍著跳躍的篝火進行歌舞一樣,燒窯是一件美好而令人興奮的事情,是一種神祕又神聖的儀式,同時又是多麼的令人血脈奔騰,充滿期待。這也是為什麼燒窯人總是為此感到莫名的激動與歡喜,燒窯人對窯內作品的期待時常是支援燒窯人產生堅持下去的動力;對於燒窯人來說,燒窯過程就是一種崇高而神聖的行動與生活藝術。

 

中國日用陶瓷的知名品牌
陶藝燒製的過程與文化價值介紹
相關知識
陶藝燒製的過程與文化價值介紹
陶藝燒製的過程與文化價值介紹
陶藝燒製的原理_陶藝作品的燒製
燒雞公的做法及營養價值介紹
紅燒安康魚的做法和營養價值介紹
瓜葉菊的花語及文化背景介紹
金沙玉米粒的做法和營養價值介紹
聖誕玫瑰的花語及文化背景介紹
白色槐花的花語及文化寓意介紹
丁香的花語及文化背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