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讀後感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陋室銘》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後來被收進《古文觀止》,全文共81個子,成為該書字數最少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陋室銘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陋室銘讀後感篇一

  “惟吾德馨”是《陋室銘》的主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人處世的根本要求,立身做人,仁為首,德為先,勤修德養德,既是傳承民族優良傳統的要求,也是事業興旺的現實需要。 當好表率需要德。為官者,是民之表率,當好表率要有德。領導幹部品行如何,關係到黨的形象,關係到所在地方、所在單位的風氣,關係到道德建設價值取向。人品連著官品,官品是人品的延伸,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好官一定是好人。

  《詩經》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說品德像大山一樣崇高的人,一定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會有人效法他。領導幹部要當好典範,發揮模範作用,具備良好的道德是基礎條件。 幹好事業需要德。領導幹部肩負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群眾發展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要幹好事、幹成事,是否受到群眾擁護,在群眾中是否享有威信很關鍵,何謂威信?一是要有威,二是要有信。我理解,有威本資料權屬文祕寫作網,放上滑鼠按照提示檢視文祕寫作網更多資料就是要有一正壓三邪的威力,要有一身正氣,堂堂正正做人做官做事;而有信,則是來自於領導幹部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產生人格的魅力,這種魅力“如夏日之蔭,冬日之爐,不求人親而人自親之”,這種魅力能增強領導幹部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能以一當十的力量,更好團結和帶領群眾開創事業新局面。

  陋室銘讀後感篇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週末,我在家裡細細的品讀這段古文——《陋室銘》,呀!真是美!作者劉禹錫僅僅用了81個字,通過讚美陋室而表現出了他那種不求功名、不慕榮利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意思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靈異了,大家會發現,這兩句話中的仙和龍應該是突出山或水的,但是,作者卻是用仙和龍與他們的陋室相比較,突出了他們身居陋室,但是他們的行為,語言、並不“陋”,突出了劉禹錫的高尚情操。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意思是: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晚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劉禹錫認為他們都是一個個有才的學者,來和他們談論,所以,無論每個人,在他的心中,都是博學的,從這裡可以看出劉禹錫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的意思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看得出劉禹錫把地位、財富……放到了最後幾位,他是一個不求功名的人,因為他是一個追求之高雅的人。

  從《陋室銘》之中,我知道了:一個人受不受人的尊敬不在於它的家是否華麗,而在於這個人人品怎麼樣。我還感受到了劉禹錫是一個不慕榮利的人,並且對這個世界有一種不求聞達的生活情趣!

  陋室銘讀後感篇三

  《陋室銘》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後來被收進《古文觀止》,全文共81個子,成為該書字數最少的一篇文章。

  劉禹錫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曾於貞元九年***793年***考上進士,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被德宗皇帝貶至和州***今安徽和縣***當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在衙門裡三間三廈的房子,知縣見他被貶而來,百般刁難,安排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政治上的打擊,生活上的折磨,但他抗歷不屈,遂憤然提筆寫下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陋室銘》,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流傳千古。

  所謂“陋室”,即斗室,蝸居也,人不堪其憂,詩人把它寫成人間樂園。他想求得一方淨土,找一個世外桃源。在這裡,一切是那麼和諧、恬靜、閒雅和怡然,對於身心疲憊的詩人來說,也是一種特有的享受。儘管是“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牒之勞役”。詩人把陋室寫得如此優美,一方面表現出詩人的豁達大度,氣量恢巨集,另一方面也是對當時官府的抗議和控訴。

  住房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當今世界,老百姓住房條件的好與差,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民生的一把尺子。人們不會忘記,在抗戰時期,國難當頭,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哪有蹲身之處?即使是大學教授也難以安身。當時華羅庚和聞一多在西南聯大任教,兩家合住一間16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中間用一塊木板隔開。他們夜以繼日工作,在教學、科研兩方面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在這個時期,華羅庚先生寫出了《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兩本專著及十幾篇論文,讓他成為數論學領域的新星。

  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振興,離不開國民的共同奮鬥。第二次大戰後,德國的城市幾乎變成一片廢墟,當時有兩個美國記者到柏林區採訪。他們走到一個地洞裡,採訪一家工人,看到此景此情,一記者說:“我看德國沒有希望了。”另一名記者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他說“我看德國人還是有希望的。”“何以見得”?前一位記者問。另一名記者說:“剛才你沒有看到,住在地洞裡的工人,還中了一盆蘭花,這就是德國的希望所在。”

  戰後,德國人勵精圖治,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經濟發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政府造了大批的廉租房。據報紙披露,從1977年以來的三十多年,房價平均每年上漲僅為1,創世界奇蹟。另外,據說德國年輕人77租房住,老百姓安居樂業。

  《陋室銘》一千多年來在我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即使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我們知道,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會遇到挫折或處於逆境,就應該有一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受到別人的尊嚴,詩人劉禹錫值得我們學習。
 

花蕊夫人有哪幾位女詩人
米芾是什麼居士
相關知識
陋室銘讀後感精選
陋室銘讀後感範文
劉禹錫陋室銘讀後感
課文陋室銘讀後感
課文陋室銘讀後感
兩個小八路讀後感精選
百年孤獨讀後感精選兩篇優秀讀後感
國學經典論語讀後感精選
讀陽光心態心得體會_陽光心態讀後感精選
草房子讀後感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