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體書法家沈長軒書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沈長軒 男 1924年出生,紹興人。復旦大學肄業,英士大學***浙江師範學院前身***畢業。是我國著名的爨體書法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沈長軒生平

  沈長軒男1924年出生,紹興人。復旦大學肄業,英士大學***浙江師範學院前身***畢業。從事中學、大學教學事業40餘年。愛好書法,師事名師爨寶子書法家周庸村先生。學習東晉名帖《爨寶子碑》體達十餘年,作品遠播日本、香港、臺灣等地。2004年紹興電視臺、錢江電視臺曾作專題介紹。國內外媒體也多有介紹。出版物有《沈長軒書畫作品集》。作品獲全國書法大獎賽一等獎,中國書畫報書法精品展獎等。現為浙江華夏書畫院、三味書畫院、紹興市政協墨華書畫院和紹興市老年書畫會會員。

  ​爨體字歷史

  ​爨體,作為中國魏晉時期社會流行的書體,是隸書向楷書轉變的過渡書體,饒有篆、隸、行、草、楷書諸體一爐的意趣。已故著名金石大家郭沫若在談到爨體書法時說,中國的文字及書法發展史,曾有過三次大的改革浪潮。從造字伊始自甲骨文,鐘鼎文謂之古文字改革;從楚漢簡帛,西漢刻石謂之篆變改革;從漢末兩晉南北朝謂之隸變改革。而爨體正是第三次改革的標誌。

  爨體字 由於爨體出現魏晉時期,當時對於書體的保留一般還止於碑文,但因曹操和後來的司馬炎的"禁碑令",爨體這一當時社會廣為流傳的書體因而從歷史上神祕失傳。

  直到清乾隆戊戌年,清代乾隆年間,雲南曲靖出土了《爨寶子碑》和《爨龍顏碑》,世稱"二爨",成為現今僅存的爨體字碑刻和爨體字來源,也引起當時和其後的飽學之士和書法大家、歷史研究者們對這個塵封千年書體的關注。然而,由於當時落後的傳播手段等因素,對這個被稱為中國書法史重大發現的"爨體"書體研究和了解,始終停留在上流社會的官員和研究者之間。直到今天,真正瞭解和知道這個本來被視為主流、高貴、雄渾的"爨體"也只有在曲靖當地和少數書法界。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由於工作原因,當時還是解放軍某部幹事的毛廣淞一次在某大機關圖書館查閱資料時,偶爾接觸到1965年的郭沫若發表的一份《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真偽》材料,與"爨體"結緣,也就從那時起,已經在行書和楷書等書法領域頗有造詣的他,在書法領域又多了一項內容--書寫和研究爨體。

達青書法家書法
爨體書法家沈長軒書法
相關知識
爨體書法家沈長軒書法
爨體書法家沈長軒書法
當代書法家沈鵬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法作品圖片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書法字型作品
書法家王鐸楷書書法特點有什麼
明朝書法家王鐸的書法特點
明代書畫家沈周
大書法家王羲之書法
大連書法家張紹先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