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的盡忠敢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盡忠敢言才是真臣子,唐朝的狄仁傑就是這麼一個人,今天跟著小編去看下吧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唐高宗的時候,有人曾經這樣評價狄仁傑:“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由此可見狄仁傑的賢明能幹。狄仁傑在年輕時就得到很多人的賞識。後來他做了掌管刑法的大理丞,上任不到一年,就處理了大量案件,這些案件涉及一萬七千多人,可是結案後沒有一個人上訴申冤,足見他的公正廉明。

  狄仁傑不僅善於斷案,他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直言敢諫。當時,有兩個大臣失手將昭陵上的柏樹砍斷了,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砍斷了那裡的柏樹就是對先帝的不敬,二人嚇得戰戰兢兢。有人將這事報告給唐高宗,唐高宗勃然大怒,下令將二人斬首示眾。這兩個大臣一句話也不敢說,只是連連向唐高宗叩頭求饒,別的大臣也都不敢多說一句話。這時候,狄仁傑站出來,說:“他們二人的罪過還不至死,陛下重重責罰一下就夠了,不該殺掉他們。”唐高宗瞪著狄仁傑說:“砍斷昭陵的柏樹,他們是想讓我做不孝之子,難道還不應該殺掉嗎?”唐高宗怒不可遏,可狄仁傑沒有退縮,他向前一步,不慌不忙地說道:“漢代有人偷了高祖廟中的玉環,漢文帝想要滅掉他的九族,可是當時的大臣張釋之勸諫說‘如果這樣的話,一旦有人挖了高祖陵墓的土,這種大罪就沒有更嚴重的刑罰了’。罪不至死卻要判處死刑,砍斷一棵柏樹卻要處死兩個人,這讓後人怎麼看待陛下呢?”唐高宗聽了這番入情入理的話,不由得點了點頭,接受了狄仁傑的勸諫,免去二人的死罪,並且升了狄仁傑的官。

  還有一次,狄仁傑上書彈劾大臣王本立,歷數他的種種罪過。王本立是唐高宗寵愛的臣子,平日作威作福,欺壓百姓,唐高宗雖然知道他的這些行為,但總不忍心責怪他。和狄仁傑關係好的官員都勸他不要上書,可是狄仁傑堅持己見,非要讓唐高宗治王本立的罪。唐高宗看了狄仁傑的上書,不以為然,下旨寬恕王本立的罪過。狄仁傑知道後,面見唐高宗,義正詞嚴地說:“當今朝廷缺乏賢能的人才,卻不缺王本立這樣的人。他有罪卻不受懲罰,陛下這麼做是違背王法。如果不治他的罪,那麼就把我放逐荒野吧,讓那些忠貞的臣子都以我為戒!”唐高宗無話可說,只好嚴厲地處罰了王本立,朝中的群臣都對狄仁傑肅然起敬。

  唐高宗去世後,皇后武則天登基為帝,許多老臣都被武則天藉故處死,而狄仁傑由於正直賢明,不僅沒有被殺掉,反而更加受重用了。武則天信奉佛教,想要鑄造一尊巨大的佛像,這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狄仁傑勸諫道:“佛教以慈悲為懷,鑄造大佛既耗費金錢又勞累百姓,這和佛教立教的宗旨相違背。再說如今邊境還不安寧,而且各地總是突發水災或旱災,如果把金錢和人力都用在了建佛像上,萬一哪個地方遭災,到時候怎麼救助呢?”武則天覺得有道理,接受了狄仁傑的勸諫。

  狄仁傑忠心耿耿,敢於直言,在朝中獲得了很高的聲望。他去世以後,滿朝文武都為他痛哭流涕,武則天也長嘆道:“狄仁傑去世了,朝堂也就空了。”由於狄仁傑生前曾經勸諫過武則天立太子,使皇位又回到李氏子孫的手裡,所以之後的皇帝也都對狄仁傑尊崇有加。

兒童故事白雲枕頭
狄仁傑的盡忠敢言
相關知識
狄仁傑的盡忠敢言
狄仁傑的盡忠敢言
出自少年神探狄仁傑的鬼童謠
關於神探狄仁傑的趣味解讀
狄仁傑的簡介
狄仁傑的簡介
狄仁傑的死因介紹_狄仁傑是怎麼死的
唐朝宰相狄仁傑的生平簡介
名偵探狄仁傑中的經典臺詞
狄仁傑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