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引進落空合即出中的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武術有多個部分組成,我們今天學習,掌握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有助於提升太極境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學習太極拳使自己做到心靜體鬆,達到完全忘我的境界。

  太極練習者對於王宗嶽所述之“引進落空合即出”耳熟能詳,其中“引進落空”是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經典太極思想,然而對於“引進落空”之後所謂的“合即出”卻知之尚淺。不妨在此梳理了解一下。

  倘若太極的一招一式,如海浪一般潮退潮湧,則“引進落空”猶如退潮之水,意在開啟城門,誘敵深入,“捨己從人”避之鋒芒,在拳理上使對方之力無法施加到實處,在自身穩固的前提下,對對方的攻擊順勢牽引,在空間上把對手誘入我方陣營,使之由主動淪為被動。我方不冒進,不對頂,四兩撥千斤。

  學習太極拳勁法能提高技擊能力,特別是在太極拳實戰中,要控制對方的動向。

  然而太極之智慧是在陰陽、進退、虛實中互為轉換,潮退之後接著潮湧,黑夜過後日出大海,當引進落空後對方的攻擊已由強弩之初變為強弩之末,防與攻的轉換已悄然孕育。

  太極的連綿不斷表現在以退為進,為守為攻

  太極的連綿不斷表現在以退為進,為守為攻。退與守是進與攻的蓄勢,當對方淪為頹勢,無法馳騁之際,正是四兩撥千斤,“合即出”的良機。

  這裡著重指明“出”的方式是合,什麼是合

  學習武術要學會運用丹田,丹田集合了人體力量,在太極拳實戰中,可爆發很強的力量,使對方失去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力的爆發須符合外三合與內三合。外三合講的是結構——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一般拳友都是認為是肩與胯合,但是事實上楊澄甫宗師傳給我祖父傅鍾文先生就是“肩與膀合”***。

  內三合講的是意識——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外相合,上下相隨,萬鈞之力,合於一處,方能排山倒海,力拔山兮。

  首先,合的技巧是心靈與身體的結合

  首先,合的技巧是心靈與身體的結合,身體的要求有嚴格的規範,外三合其實是融合在練拳的每一個動作細節中,一絲不苟的精確,符合拳理的運動方能符合外三合。當外三合達到了一定的境界,習練者不自覺地體會到內三合的作用,意氣為君骨為臣,做到內外高度的統一,“合”方是完整統一自然的。

  其次,合的認識是不能孤立的,通常認為合的過程是勁的出發,故而把“引進落空”與“合即出”分離對立起來。其實,開合是互為前提,互為過程,互為轉換的。

  “引進落空”一則是請君入甕,以柔克剛,另一則的目的是為“合”騰出空間,蓄勢備勁。打得開,方能合得攏。此理如泵的收放、人之呼吸,故而合的過程並非在“引進落空”之後,而是在“引進落空”的過程中徐徐孕育了。

  最後,我們須知道“合即出”並非招式的結束。潮退潮湧是迴圈往復的運動,合與出的完成必須保持自身的結構與完整,不能把自己也陷入強弩之末,所以王宗嶽先師再雲“粘連黏隨不丟頂”,不丟頂方可保持自身的中正,不至於落入對方的地盤而喪失了自己的立場。

  所以“引進落空合即出”是滔滔之水的一次往返,當往返迴圈,進退自如,太極才是一真正的活水,動力之源,立於不敗之地。

  讓我們細細品味太極的經典,體用太極的精華,讓身體,靈魂成為太極,用道法自然渾然一體,則無往而不勝!

  練習太極拳開合的方法

  學好開合功要注意方式方法,開合的練習要用意控制,姿勢自然收放。

  當我們得出了:“開合是意氣循經絡而動”的結論後,自然會提出在習練太極拳時如何實現開合的問題。為此,要真正理解下述三個基本概念。

  首先,太極拳的“勢”與“動”有區別,“開合”是在“動”中實現的。動就是對每一勢運動過程的分解。

  如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共有74勢,而這74勢則是由354個動作組成。前者為勢,後者為動,我們在習練太極拳中體會“開合”的經絡執行是按“動”體會而不是“勢”。

  其次,“開合是意氣循經絡而動”的結論與太極拳內勁執行規律是一致的,只不過大師們沒有明言罷了,如:武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的名言:“力從腳起,行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講的就是太極內勁起於足,循足三陰經上行交督脈後,沿手三陰經達手指。再如恩師陳正雷先生在介紹懶扎衣勢的內勁時寫到:“懶扎衣勢,勁由左腿上纏至腰,下行於右腿;上行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

  那麼,這個左腿的勁又是從哪來的呢?是由上一動送下來的。講的也是太極內勁起於左足指,循足三陰經上行交於丹田,丹田內轉,兵分兩路,一路走的是足三陰經至右足;另一路走督脈交手三陰經,按照肩、肘、手的順序達指端。

  所以,為什麼許多人練的都是半截拳

  所以,為什麼許多人練的都是半截拳。只見上半身運動自如,不見下盤之穩固,道理就在於他們只練手三陰三陽與丹田的交接和迴圈,而忽視了足三陰與三陽的迴圈。看來練好太極拳,還得學一下《黃帝內經》。

  開是大,非頂撞也;縮是小,非躲閃也

  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者,氣轉也;靜者,有預動之勢也。所謂視靜猶動,視動猶靜。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非兩手亂動,身體亂挪。緊要全在蓄勁,蓄勁如張弓,發勁似放箭。無蓄勁,則無發箭之力。

  發勁要上下相隨,勁起於腳根,注於腰間,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腰如弓把,腳手如弓梢,內中要有彈性,方有發箭之力也。自己安排好,彼一挨我皮毛,我意接定彼勁,挨皮毛。

  即是不丟不頂,用意去接,即是順隨之勢;能順隨,則能借力;能借力,則能打人,此所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是也。

  到此地步,手上便有分寸,能稱彼勁之大小,能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左顧右盼,處處恰合,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

  平日走架打手,須要從此做去,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此皆一理。

  走架每一勢要分四字,即起、承、開、合是也。一字一問對不對,少有不對,即速改換。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能領悟此意,行住坐臥皆是太極,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平日走架行功時,必須以意將氣下沉,送于丹田***以意非以力,非努氣,非用呼吸***,存養涵蓄,不使上浮,腹內鬆靜,氣勢騰然。依法練習,日久自能斂氣人骨***脊骨***。

  然後用意將脊骨之氣由尾閻從丹田往上翻之。達此境界,就能以意運氣,遍及全身。

  彼挨我何處,我意即到何處,氣亦從之而出,如響斯應,疾如電掣。

  周身無一處不是如此,此即所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亦即“意到氣即到”是也。

  又丹田之氣,須直養無害,才能如長江大海之水,用之不竭,取之不盡。

  追至功夫純熟,煉成周身一家,宛如氣球一樣,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杏,物來順應,無不恰合。

  凡此皆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在內不在外”,亦即“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是也。

  太極拳開合拉氣要領

  一‍、要領

  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鬆胸實腹,提襠塞尾,氣沉丹田,頂膝坐胯,足心含空,五指微屈,虎口圓撐。

  二、要求

  首先進行放鬆的誘導,由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逆腹式呼吸,按練功的說法就是先做好“三調”,即調身、調息、調心,做到身正、息穩、心平;然後做身體放鬆的除錯,由頭開始逐漸下鬆,一直鬆到腳下,再由腳下依次上鬆,直至鬆到頭頂,反覆除錯愈鬆愈好,以全身通透為佳。自感全身鬆暢後即可進行開合拉氣的訓練。

  特別提示

  本法雖名“開合拉氣”,只是沿用舊說,在意不在“氣”,氣不過一種內在感悟,並無玄虛,只要習者感氣不而求氣,人人能得,所謂“不氣而氣”,即感悟到身,氣不求自明,不求而自得,皆純任自然,絕無虛妄、玄虛之虞,信也有,不信也有,所謂“氣”只在得法,功到自然成。習者只能從鬆上找感悟,萬萬不可想氣、運氣、引氣、導氣,否則極易出偏而誤入歧途,所謂“走火入魔”,皆虛妄之為。

  所以說,我們需要注意方法和要去,不能陷入誤區。

  三、動作

  以太極混元樁,熟練後可產生多種自然形變

  以太極混元樁,熟練後可產生多種自然形變。操演時先自然站立,雙臂鬆垂,引頸、拔背、拉腰、長身,先行“三調”放鬆,然後兩腳開立,略寬於肩,屈膝下蹲,同時兩手從腹前提肘沉肩,雙臂環抱圓撐,上提至胸前止,掌心向內,掌指相對,距七寸許,拇手指齊鼻,沉肘略低肩,雙臂撐圓如抱球,雙臂外撐內合,頭正項豎,脊直身端,目視掌指間,要做到骨撐、筋伸、肉鬆、勁縮,手勁縮於肩而達腰,腳勁縮至胯而合於腰,保持要領和要求。

  以上為靜樁,即外靜內動的內意開合訓練,待靜樁掌握後,便可轉入動樁訓練,即由內意開合轉為外形開合,以形合內,內外合一而練。

  ‍四、凝神調息

  息穩心平身自鬆,身鬆息微神自凝,斂神意注通陰陽,氣機升降自開合。“形圓、意圓、氣圓”。隨呼吸調整,漸入鬆靜,一氣貫穿,周身內外脹縮。

  神凝祖竅意注兩掌間,掌雖不動,掌間自有磁石般兩極變化的吸斥感產生,自吸自斥,吸斥等力,吸之不能開,斥之不能合,謂之意念開合;同時吸氣時,腰部拔伸向兩端牽拉,身體放長,呼氣時,身脹肩沉氣自落丹田而鼓盪。

  開合拉氣,感之在掌,動之則在胸脊,此即“胸中腰間開合”之謂。初始開合,隨意念輕重而輕重,輕重由掌及臂而身,繼而隨息深淺而輕重,終而脫息脫意自輕重。

  即隨著凝神調息的深入,調息而忘息,凝神而神遊,似有若無,若即若離,感而不感,不感而感。

  五‍、效驗

  功後周身通暢,精神飽滿,身體如鑄,輕盈不滯,氣感充盈,勁力殷實,筋骨強壯,祛病延年。

 

太極拳的實戰
太極拳中常用的手法
相關知識
太極拳引進落空合即出中的合
太極拳引領廣場運動新風向
太極拳鬆沉落到腳底的感覺怎樣的
太極拳初級階段心靜體鬆的功夫層次
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比較介紹
太極拳站樁動作要領練習的方法
武式太極拳對腰椎間盤突出作用
太極拳入門如何化去身上的僵勁
練習太極拳怎麼避免膝蓋受損的處理方法
太極拳呼吸與意念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