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以意行氣心為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打拳全憑心意用功,運化全在一心之中。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古人認為:心為一身執行之主宰,五官百骸無不聽命於心,並以“心意君來骨肉臣”作形象比喻。按現代運動學的觀點,全身神經系統皆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指揮。習拳練功或推手較技時,心有所感,意必致動,就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司令部”,接到各感官系統傳來的“資訊”,在一瞬間作出判斷、處理,並將結果***指令***通過神經系統迅速地傳導到各運動部位而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心意一動則全體皆動,心神一靜則全體官骸無一不靜;心神放鬆則周身內外皆放鬆,心神緊張則筋肉皮骨無不緊張;心想開合則四肢全體皆開合;心意纏繞則渾身上下無不纏繞;心氣一下則全體之氣無不俱下;心中意思輕輕領起來,則頂勁虛領,上自百會、下貫長強,中氣一線穿成;心勁一發則筋脈骨節無不隨從,搠、捋、擠、按皆隨心意而為,採、捌、肘、靠皆隨心所欲;心想前、後、左、右、中,則有進、退、顧、盼、定之五行。概言之,外形動作、神態、氣勢的變化,其實是內部心神意氣的外在表現。所以,拳經雲: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習練者,應靜心想著練,用心想著練,專心想著練,細心想著練,久而久之,有意歸無意,有心變無心, 漸入心成化的神明境界。



 

  太極拳是意氣神形的運動,既練意又練氣,既練衝又練形,既練太極之形又練太極之氣。因此,意氣衝形須合一,以意行氣是法則。以意行氣的過程就是東意、練氣的過程,心息相依,意氣相隨。練意離不開氣,練氣離不開意,所以古人說“意為氣頭,氣隨妻行”。太極拳的練氣就是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通過動靜、開合、出入、迴圈的意識運動,把體內之氣司動、聚集、充實起來,使氣血通暢旺盛,營衛周身內外。太極拳的練意就是使大腦處於相對人靜的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指揮能力得到最佳調節,更趨穩定、協調、完整和專一, “令必行,行必果”,以助內氣的調動、聚集和充實,心神合一、神氣合一、心腎合一,培養和壯大人身三寶精、氣、神,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虛靈,修煉後天培補先天。由此可見,練意就是練氣,練氣就是練意,意行氣行,意到氣到,氣到勁自然到。

  以意行氣,氣隨意行,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此乃關鍵。要用意想著練,用意想著運,切莫想著氣如何行,更不能追求氣怎樣運。中和之氣,隨意所至,意之所向,全神貫注。當練到功形圓滿時,凌神於天門則身輕如羽,凝神於地戶則沉重如山,注神於氣海則可得其中和之道。以意行氣意在神,氣隨意行任自然。

  太極拳以意行氣的同時,又強呼叫意不用力,以意行氣而不是以力帶氣,這是內外兩家拳術區別之所在,習練者不可不明,不可不分。練太極拳若用拙力,則周身血脈不能通順,經絡不能舒暢,肌腱不能放鬆,筋骨不能柔活,以致全身拘謹,而為拙氣所滯。拙氣滯於何處,則何處成病,當時不覺,必於後發。

  用意不用力的鍛鍊,一則能逐漸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僵勁,使全身筋、皮、肉、骨、肌、腱、韌帶儘可能地得到放鬆、鬆開、伸拔、拉長和舒展;同時,由於伸筋拔骨而使內氣通於經絡,筋肉離骨而使內氣 充於肌膚,骨節開張而使內氣斂於骨髓,由柔順而漸人沉著,周身形成富有彈性的搠勁,外柔而內剛。所以,以意行氣心為主的要領是太極拳運動的執行法則。
 

陳氏太極拳雀地龍圖解和動作要點
候姓屬豬寶寶起名
相關知識
太極拳以意行氣心為主
太極拳以意導氣
太極拳以意導氣
太極拳勁意引導心法
老人初學太極拳注意事項
楊式太極拳的意在先
太極拳初級階段心靜體鬆的功夫層次
太極拳和健身氣功八段錦的比較介紹
練太極拳如何做到心知與身知相結合
太極拳套路調氣活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