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的學習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1、不要被老師牽著走

  高三有其特殊性,學生要時刻抱有“因人而異”的觀念,密切結合自身情況學習。然而不可避免,老師佈置學習任務往往得顧及整體,這使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不得不做“無用功”。所以高三需要學會的第一點就是:不要被老師牽著走。譬如抄寫,如果你覺得不用抄寫你也能背出單詞,那就別抄;譬如整理文言文課文中的詞法、句法,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很簡單,已經掌握了,那就別整理了……時間寶貴,得把它用在更需提高、更見成效的地方!

  2、參考書的使用應求“精”

  《高中歷史怎樣學》、光明日報版的《高三數學測試與評估》、龍門書局的《高考中的數學方法》等都是相當不錯的教輔書。吃透一本好書比潦潦草草地做幾本有效得多。有些同學光做習題不對答案,這種做法的效果幾乎是零。不對答案,意味著根本無法“從錯誤中提高”。但做錯的題並非看懂答案就行,而應在“看懂”後的第二天嘗試獨立地再解一遍。

  3、別忙著查詞典

  做英語試卷時常會碰到不認識的詞,不要立刻查!陌生的詞多碰到幾遍,反覆記憶後,它就成了你詞彙量中的“庫存”了。查生詞時,注的解釋最好是英文的,一方面英語的點滴閱讀能培養良好的語感,另一方面英語解釋常有中文解釋無法比擬的貼切性。

  4、老老實實地背誦

  高三要背誦的東西相當多,而人的遺忘率是呈先快後慢的走勢的。因此,背誦時應背誦看、背結合——一小時後再背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七天後再背一遍……相信很多人對繁重的背誦很是頭疼,但如果高考中因為這種“死”的東西造成失分,不會覺得不甘心嗎?所以,老老實實地背吧!

  5、精選講座、補課班

  在高三後期,各類講座、競賽會接踵而至。對於講座,要選擇針對自己水平的去聽,十分關鍵的一點是要當個“包打聽”,詢問有經驗的老師,一定要把某時某地舉行的權威講座給“挖”出來!補課也是同樣道理。花些時間去聽個“經典”的補課班,一旦參加就要認真去學。但補課得保證自己是學有餘力的,先基礎後提高。

  6、通過“玩”進行“學”

  一整年毫無休歇地學估計沒人撐得住,即使身體不垮,心理上也會受不了。但這個理由並不能成為高三“玩”的藉口,在高三,“玩”中亦應有“學”。看看簡化版的英文偵探小說,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聽聽《瘋狂英語》中美妙的詩文朗誦,我保證那決不會比流行音樂差;看看能為作文提供人文底蘊的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在緊張枯燥的高三學習中,這些已是足夠有趣的消遣了。

  典型不良學習習慣

  1、概念的重要性被忽視,而一些難題,怪題倍受青睞。

  2、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科目上,冷落了其它科目。

  3、平時依賴計算器,一考試就犯計算上的錯誤,搞的自己手忙腳亂。

  4、聽老師講例題覺得會了,自己用參考書時一看題明白了就以為自己會了,不再動手去做。

  5、匆忙應付老師作業,搞題海戰術,卻不認真對待做題時發現的問題。

  6、聽課時將內容一股腦塞進去,不動腦筋去思考所以然。

  7、成績好一點的同學認為老師上課講的太簡單,開小差。其實忽略了老師對某一些關鍵問題的分析。

  8、將老師講的例題一字不漏的抄下來,而同時忽略了老師精闢的分析。

  9、 晚上開夜車,白天沒精打采,形成惡性迴圈。

  一般學習策略

  1、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聽課時才能有重點的聽。

  2、認真聽講:將老師將的精華抓住。“課上一分鐘,課下半天恭”。

  3、記筆記:基本概念不用記,而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特別要記。老師講例題時,將題抄好之後,就聽老師分析、解題,最後把答案抄下來,課後在自己獨立做出來。

  4、課後把當天所學的內容看幾遍,想一遍,直到全部理解後再去做題,否則只是應付作業。這樣事半功倍的掌握了知識,以後少了許多障礙。

  5、每次考試前都將平時作業和以前試卷中做錯的題重新做一遍。這是查陋補缺最好的方法。

  二

  一、 高中文科生,你是否會學習文科?

  我曾經對高中文科生的學習方法問題搞過專題調查,總的感覺是文科生們尚未能很好地“學會學習”。主要表現為:

  第一,學習與生活的時間安排缺乏科學性。如睡眠時間不能保證,文體活動時間被擠佔,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這當然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第二,學習過程缺乏主動性,如過份地依賴對教材的閱讀而很少採用做筆記、卡片等更有效的文科學習方式;很少帶著問題閱讀教材,變成了閱讀就是背書,這顯然不利於歸納、比較、分析和概括等學科能力的培養;對考試麻木不仁,消極應付而很少進行研究,積極應對。這種被動學習的態度與行動,顯然與“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高考改革方向相悖,因而也就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第三,記憶方法尚未優化。毫無疑問,文科各學科“主體知識系統的基礎還是必須識記的,這是學好文科的基礎,也是順利應試的前提。調查表明,無論是識記的內容還是識記的方法,文科生們都未必能很好地掌握了,這當然不利於知識的鞏固,也不利於備考。

  簡言之,從我瞭解到的情況看,不少文科生離會學習尚有不小差距。顯然,誰首先在“會學”方面取得突破,誰就更有把握將自己的學習潛能轉變為現實的成績;更關鍵的問題是,誰現在就開始行動,誰就能笑在最後。

  二、學好文科必須重視的五個基本環節

  深信每個高中文科生都想走上學習的成功之路。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事實上,只要是在學習,不管是否意識到,人們都在選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只不過所用方法有優劣之分罷了。學習得法,事半功倍,不但能幫助文科生在今後的一年間順利前行,取得優異成績,更能成為一個人的寶貴財富而讓人終身受益。

  其實,達爾文早就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那麼,學好高中文科有哪些方法?怎樣去掌握這些方法呢?筆者以為首先必須抓好以下五個關鍵環節。

  1、 教材的閱讀

  閱讀是“學習之母”。它既是學習的開端,也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研究表明,閱讀後的記憶率要比聽講後的記憶率高出1.66倍。

  當然,看書未必是閱讀,只有讀懂了至少是用腦了才能算是閱讀。那麼,從高中文科生的角度看,應該怎樣閱讀文科教材?

  從閱讀的步驟看,首先是要經常看看目錄及其教材內各章節下的子目。目錄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它能體現各章節、各子目之間的關係和核心內容,因而是學習的導遊圖,經常加以瀏覽,就能對教材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間的關係瞭然於胸。如閱讀《中國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錄就不難發現編者將中國古代社會分成了六章六個階段,其中從第二章開始分五個階段介紹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歷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下面又設八節,實際上是從制度、政治、社會經濟、疆域、民族關係和文化等方面論述了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發展狀況,其中“大一統”的特徵非常鮮明;而第五章“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的介紹,則是從“繁榮”的角度切入,以八節的篇幅分別介紹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變革、民族關係、對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時代特徵可謂是一目瞭然。

  順便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學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湧現,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當大,高中文科生在閱讀時應當予以適當的關注,因為高考將會體現這些成果。關注的最佳捷徑就是鑽研《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說明》俗稱“考綱”中的“考試內容”,看看它的框架結構及重要的知識點的表述與教材有什麼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錄,看看其框架結構、基本線索和重要觀點有什麼變化,新舊版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就極為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情況。第三是關心教師及各類媒體的介紹,如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佈,公元前841年就已經不再“是我國曆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其次是在對每個章節的閱讀時要重視尋找“靈魂”或者說是“中心思想”。社會學科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編者為什麼要把這一內容放進教材?他想借此說明什麼問題?他又是通過什麼材料來說明問題的?重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有助於養成從教材中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靈魂”常常表現為是隱性知識,它並沒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來,而是隱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絡,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國gcd才能就中國”就是蘊藏在中國近代八十年抗爭與探索史中的歷史結論,但教材並沒有直截了當地這麼說;又如“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是中共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正確決策的結果,但教材也沒有這麼說。顯然,這些都是在瞭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而且,還完全可以從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結論。

  第三是確定並用各種標記劃出學習目標,以便於日後複習時一目瞭然,更可以明確基本的知識點。

  從閱讀的技巧看,要特別注意四點。

  一是要重視關鍵詞又稱段落主題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後一句。要想一想,支撐它的依據是什麼?

  二是要善於把標題變成問題對自己提問。如“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就可變為:中共為什麼要組織戰略決戰背景?戰略決戰是怎樣進行的過程?戰略決戰產生了什麼影響意義?

  三是如需對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可按“瀏覽—自我提問—閱讀—複述”的程式進行閱讀。

  四是如需較長久地記住的知識,可使用“考試通過器”又稱三R體系:閱讀READ—逐段閱讀,弄明白作者在這一段中講了什麼,重點是什麼。這是關鍵一步,必須弄懂。記錄RECOND—對所閱讀的教材有選擇進行劃線,或歸類製表。背誦RECITE—對所劃的東西掩卷回憶並背誦,最好是出聲地背誦,背對為止。在時間分配上,背誦時間佔50%較為適宜。

  2、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

  課前預習是高效地學習新課的基礎,但不少文科生對教材的預習向來是忽視的,其後果是聽課時心中無數甚至於是不得要領,只得忙於生吞活剝教師講授的東西。不搞課前預習,除了認識上的原因,時間過於緊張也是客觀原因。其實,如想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習進入良性迴圈,並保持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視課預習。

  那麼,怎樣預習?建議按下列三個步驟去嘗試:首先是縱覽章節、引言和子目。縱覽猶如給機器上潤滑油,化時不多,便可瞭解基本內容,明確學習方向,還易於整體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據高考《考試說明》中的“考試內容”俗稱考綱瞭解教材的要點、難點,並把重要的知識目標如時間、地域、人物、事件、術語劃下來。最後是把不懂的地方確定下來,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確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這一切,上課時就可以集中精力關注老師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了。

  在高中年級,複習恐怕是學習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環,這裡的複習主要是指課後的複習。遺忘是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複習則是戰勝遺忘的利器,它當然也應當連續不斷地進行。不過,課後複習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鞏固已學過的知識,而且還要掌握新的知識。

  高中文科的課後複習應該怎樣進行?

  從複習內容的角度看,當然是要抓住“學科主體知識範圍內”的主要學習目標也稱學習重點或主幹知識。以歷史學科為例,所謂主要的學習目標,一是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術語,如鴉片戰爭、林則徐和《南京條約》;二是與基本線索有關的,如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李鴻章的“師夷長技以自強”、康有為的維新變法、孫中山的民主革命、陳獨秀的“民主”與“科學”;三是一些歷史的基本結論,如“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等等。對非主要的學習目標要敢於忽略,千萬不要試圖“把書本上的東西都記住”。當然,由於是高考,所以具體的考試內容每年都有所調整,這就需要重視考綱。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進行高中的歷史複習,就務必要重視考綱並在考綱的指導下進行,在新《考試說明》頒發之前,可以先參考2003年的《考試說明》。至於考試的“超綱”肯定不是命題的方向而只能視為是命題的失誤。

  複習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種。

  對平時的課後複習,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識點為中心進行。

  隨著學習的推進,歸類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的複習方法。

  巨集觀的歸類可以形成基本線索。如《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大體可歸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工運與共運”“殖民與反殖民”四個專題,進而形成一條主線索和三條副線索。

  微觀的歸類則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識集中起來,便於識記。如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文獻、關鍵性戰役等等。

  歸類還可以表現為抓住一些小專題進行復習。在文綜考試的背景下,這種歸類方法似乎變得更為重要了。小專題複習當然意味著要把有關知識系統化、專題化。以中國古代文化為例,它可以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社會科學可再分為思想、教育、文學、史學、藝術等小專題,自然科學也可再分為農、醫、天、算、工程等小專題。應該強調指出,小專題複習的注意重心不應放在知識點的歸類、梳理和識記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識點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上,放在對這些歷史現象的探究上。要學會以小見大,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和理解這些歷史現象。以中國古代的教育為例,如果對私學、書院的興衰拉線索並不能算錯,但終究只是一些細小知識的堆積,意義並不大;而如果能夠揭示蘊藏其後的經濟、政治根源,進而理解“教育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它的興衰受制於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影響社會的發展”,那麼才實現了對這一歷史現象進行探討的價值。

  第三種方法是編制各類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識排列有序,一目瞭然。

  第四種方法難度最大,但對發展思維能力、對於一年後的應試卻是極其有效的,這就是比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視比較,這是因為比較能力是一種層次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理解和應用能力。

  那麼,怎樣進行比較?

  首先當然要掌握與理解基本概念。

  其次是要掌握比較的方法,這就要依靠平時的訓練。比較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人物、事件、歷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進行比較。比較時需注意三點:首先是明確思維方向,求同還是求異,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本質性的異同點找出來。其次是確定比較點,也就是劃分一些領域進行比較,如可以是兩個不同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的原因、過程、結果等,當然還可以是兩個歷史事件的性質、特點、影響等。

  從加深記憶的角度看,成功的複習至少應當抓住兩個步驟:

  第一步是把新學的知識放入已學的知識中去考察並要努力將它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因此整理筆記和做一些卡片是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步是適當的練習。

  3、聽課

  聽課,是指傾聽,是指在聽的過程中用腦吸收詞或句的含義,在此基礎上理解事實和概念,並儘量將它轉化為記憶。

  聽課,是現階段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能否實現高效地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

  要聽好高中的課,應當做好下列幾件事

  一是要端正聽課態度,這是有效聽課的最重要條件。你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幸運:每堂課都是老師化了幾個小時甚至於是一生的心血才準備好的,你就這麼容易地得到了;你應當想到,課後的自學很難在相同的單位時間裡獲得相應的資訊。

  二是要認真傾聽。它包括:集中思想——要專注地聽課,尤其是專注於①學習目標;②預習中未解決的的部分;③老師強調的知識和重點分析的知識

  三是要多種器官並用,做好筆記並積極地提問和回答。在課堂上,要堅持耳聽、眼看、手記、嘴巴問答,這樣才能為大腦印下清晰的記憶痕跡。

  四是要及時歸納,可在下課再花費一、二分鐘追憶一下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

  在聽課問題上,要注意消除以下兩種常見的壞習慣:認為課乏味或是挑剔講課老師而不認真聽,這會導致有用資訊的遺漏;分心,在上課的時候“兼顧”其它學科的學習,這當然會“擔驚受怕”,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4、筆記

  為什麼要記筆記?有研究表明,課後馬上測試,一般學生能夠記住老師講課內容的50%,48小時後只能記住其中的25%,隔兩週後再回憶,記住的大約只有8.4%了。

  毫無疑問,記筆記有助於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多種器官刺激大腦,有助於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強化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然而,筆記的功能還不止於此,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與教材相比,有時會更有層次性、邏輯性,或是更顯淺易懂。

  一般說來,高中課的容量是比較大的。從技術角度看,宜準備專用的16K本筆記,這樣就易於較為舒適而快捷地書寫;每一頁應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於日後的整理和補充;字的書寫以自己能看懂為條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潔;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簡略詞或縮寫詞;一些教材上有的內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標記以節省時間。

  怎樣做筆記?

  當然要學會預習與聽課,這是記好筆記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師的授課提綱要點記下來,但作為高中的課,這已不是重點。需記的重點有:重要的概念、結論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識歸類或知識框架含線索、結構;精典的例子或練習題;教師對某些問題的新見解和思考方法。

  記筆記是為了應用。筆記應多次複習,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應在對其內容記憶猶新的時候即是在當天結合筆記的整理進行一次較為仔細的複習。當筆記“冷卻”時起初一般是1—2周,以後可逐步延長,再複習一遍,一是強化識記,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問,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筆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互相關聯。

  5、練習

  高中的特徵之一就是練習多,“題海”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真實寫照。作為高中學生,恐怕無法迴避“題海”,對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高明的水手當然不會迴避大海,也不會淹沒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中文科生也不會只是無奈地在題海中隨波逐流,而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斬浪,從而順利地抵達預定的目的地。

  面對浩淼“題海”,應該怎樣應戰?

  第一是“任它長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換言之,我們應走“精練”之路。因此,進入高中後,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較好的複習資料以備用。所謂“較好”,當然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科學性正確無誤;編寫體例適合於高中的複習至少應有同步輔導與專題輔導兩個部份;內容與高考改革方向、與考綱相一致。從練習的角度看,還應該有同步練習與專題練習兩個部分。有了這些資料後,就應有計劃地、踏踏實實地去逐步完成。在練習問題上,切忌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做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頭來就很難做到“系統”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視老師佈置的自行設計的練習題。複習資料一般都是面對一個較大的使用群體,對個體的你未必適合。一個優秀的老師一定會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高考的形勢,設計一些更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供學生們選用。對此,你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堅持“細水長流”。許多同學對文科作業有認識誤區,以為數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業,文科主要就是看書,要麼就是做試卷。其實不然,作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業恐怕同樣需要天天做,只不過不需要大量做罷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少做“抄抄書”就可以完成的作業;即使老師佈置了這樣的作業,也應努力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概括與組織。這樣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穫,不至於感到是“無效勞動”。

  第四,對典型題目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一般有兩類,一是較好的高考題,特別是列入了高考《考試說明》“題型示例”中的例證題;二是教師們設計的對某一類專題有“範例”意義的練習題。之所以要認真研究典型題目,是因為練習題是永無窮盡的,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像學習數理化一樣,把那些例題研究透,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實行文科綜合考試、不再追求知識覆蓋面的今天,這種練習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學習的四條基本途徑

  高中的學習只有三年,時間緊,任務重,除了抓住上述五個環節,如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成績,筆者建議要從以下四條途徑作出努力。

  1、時間的安排

  為什麼要安排好時間?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高中都是極其緊張的一年,只有科學的安排,才會有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時間安排表則可以成為推動你正常學習與生活的外部動力;時間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開不喜歡做的事,確保你有計劃地、有序地學習與生活;當然,它也有助於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複習。

  怎樣安排科學地學習時間?

  一般而言,週一至週六白天的時間學校已作了安排,學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與晚上以及週日。安排的原則與具體方法是首先是確定就寢與起床的時間,要保證每天睡眠在8小時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體生物鐘與學習要求的時間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與娛樂的時間,要保證能從容地就餐。此外,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學習效率極低,宜安排娛樂或積極的休息,如散步談天、聽新聞音樂、做家務勞動、整理學習資料與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時段。一個時段一般以一小時為宜,50分鐘學習,10分鐘休息。要確立一小時學習不如50分鐘學習、10分鐘休息的意識,求量時間量不如求質學習效率。早晨可安排一個時段,晚上則以安排三個時段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別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為高中文科生,背誦的時間要確保:首先是早晨,再緊張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鐘。其次是晚上,最後半個時段宜用於背誦。二是在休息的時候要為學習作好必要的準備,如喝茶、整理學習用品,一旦開始學習,就不能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這就尤如在學校裡上課。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學習內容,安排時要注意各學科的交替,特別是文理科的交替;要尊重“約斯特法則”,每一科目的學習不要超過一小時,這樣可使你的學習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閱讀、練習與背誦相結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學習;一般應先易後難,先文後理,先預複習後做練習,以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至於週日,建議上午用於休息與調整可以睡個夠,也可以進行體育活動,當然也儘可以幹一些自己樂意乾的事,下午可以用於整理一週的課堂筆記,晚上則可用於重點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複習。

  2、記憶能力的提高

  進入文科班,記憶的問題就擺到了每一個文科生面前。通常,在進入文科班以前,記憶力好是不少同學自以為擁有的一張王牌,然而在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後,面對大量需要識記的內容,這張王牌似乎就難以招架了,於是不少同學就對自己的記憶力喪失了信心。這當然是不利於這至關重要的一年的學習的。

  毫無疑問,在人生的學習與生活經歷中,有大量的東西是需要記憶的,高中階段的學習尤其如此。這是因為記憶是最基本的認知能力層次,其它高層次的能力及其運用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可以說是“哪裡沒有記憶,哪是就沒有學習”。也正因為如此,文科綜合能力的考試,把記憶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綜的“能力要求”就是隻分為記憶、理解、應用三個層次,並在實際的考試中以再認與再現兩種方式進行考查,試題量還不少。

  對記憶力要有正確的認識。記憶力與能力是相輔相成的,記憶力強,大大有助於能力的發展。遺憾的是,在強調素質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師與同學以“發展能力”為託辭,把記憶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記憶力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是對立的,這當然會制約記憶力的發展與發揮,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記憶力不完全是天賦的,凡是有心人,採用正確的方法,經過適當的訓練,都可以擁有較強的記憶力。關鍵在於行動。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你的記憶能力?

  第一,要確立自信心,要相信科學,相信自己能記住。奇蹟常常產生於自信,產生於堅持。實際上,同學們對自己的記憶能力充滿自信是有根據的。據說,拿破崙能記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與姓名。驚人記憶力當然並不是拿破崙所獨有的。據專家們研究,一個人的腦子能夠記住的資訊量大體相當於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圖書館的藏書量七億七千萬冊,一般人只發揮了約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擁有能力的10%,你就將成為超人。

  第二,要對所學知識進行選擇與歸類,在此基礎上再分層次識記。首先是要敢於並善於對知識進行取捨,儘量把握重點。對非重點的知識要敢於忽略。這是因為“天才的實質就是知道該忽略些什麼”。在高中一年的學習中你必須決定什麼知識需要掌握,什麼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學會按考綱要求進行判斷與選擇。其次是分層次,可將經過選擇而確定的知識劃分適當層次,確定相應的學習程式和識記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複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或是飯後半小時後,其中關鍵是早晨,“記憶之道就在於早晨十分鐘”,早晨的十分鐘,可相當於深夜的一小時。

  第四,對所背知識要力求理解。沒有理解的知識是很難記住的,沒有理解的知識更是無法應用的。目前的文科高考,要求再認再現的文科知識,已經不會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經過了語言或形式的轉換,沒有理解是很難再認再現的。即使是選擇題,也常常要經過分析、歸納、比較與綜合才能得出結論。

  第五,要經常複習。經常複習不是簡單地反覆背誦,而應按以下方式進行:

  各種器官齊上陣。對新知識可按“熟悉—默讀—書寫”的順序進行識記。這種方式能讓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參預複習,從不同的途徑刺激大腦,取得較好的識記效果。

  重新組織材料,使之產生新的意義。製圖、製表、分類、比較均是重新組織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組織好的材料,才更有意義,更易於識記。這種方法更適合用於某一單元或專題的複習與識記。

  及時地迴圈複習。記憶的實質是與遺忘作鬥爭,因而對需要識記的東西要有計劃地迴圈複習。一般而言,新學習的內容應在當天結合筆記的整理進行識記,一週以內應結合單元或專題的整理對本週學習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瀏覽,一個月以內可結合卡片的製作進行背誦。如果再結合重要考試如期中、期末考試、模擬考進行全面複習,就不太會出現知識的遺忘了。當然,在每次背誦時,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將試圖回憶與閱讀交替進行。

  不管哪一類知識,要想準確識記,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為有效的。所謂“卡片法”,是指在複習與整理的基礎上,將需要識記的知識按一定的選題製成分類卡片,再按類別存放於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輪流藏於身邊,隨時記憶。與看書相比,製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較多的時間,但這實際上是理解、整理和運用的過程,是多種器官同時上陣的過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學習的過程。通常的情況是,製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複習,就會熟記於心了。不信,可以試試。

  3、考後的總結

  無需諱言,進入高中後,文科生們將進入考海,幾乎每天都要與考試相伴。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學生只是以消極的心態無可奈何地面對,因而是隨波逐流,甚至於被吞沒。

  在蒼茫的大海上航行要靠指南針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橫渡,也需要不斷地辨清與校正航向,這就需要總結。考後總結,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針,其意義不言而喻。

  總結什麼?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矇住你的慧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祕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因此,不能不重視總結。三是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名人有言,雖跛足而不迷路能勝過快步如飛卻誤入歧途的人。所以,下決心應當是在瞭解情況之後。另一方面,瞭解了情況,卻沒有有的放矢的行動,總結也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要善於在總結的基礎上確定下一階段的努力方向。

  怎樣總結?

  首先是按一定的專案分類,然後進行數理統計,找出主要的失分領域。如可以設立“根本不懂”、“考時忘記了”、“掌握不準確”、“粗心大意”和“審題錯誤”等專案,對全部失分進行分類,得出失分率,這樣就可以大體瞭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設立“人物”、“事件”、“時間”、“地域”、“術語”與“評價”等專案進行分類統計,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男生常常在“時間”領域丟分,女生則常常在“地域”領域丟分。還可設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國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等專案進行分類統計。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點。

  其次是進行深層次分析,看看隱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如“審題錯誤”是眾多同學失分的重要原因,要進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還是時間不夠用造成的?是心理緊張造成的還是根本就沒有讀懂題目造成的?當然也可能是由於思維定勢造成的。又如“考時忘記了”也是常見的失分原因。那麼,是識記不牢固,還是過於緊張?是過於疲勞身體不好,還是思維不夠敏捷根本就沒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種具體原因大體都可歸入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心理與身體素質和考前準備五個方面。

  最後是制訂整改措施。沒有具體的措施,光說“今後要努力學習”等於不說。在找出找準失分原因的基礎上,就可以有針對性抓住主要問題,制定具體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導下一階段的學習。當然,同樣重要的是以後的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再好的學習方法,只有與每位學生自身的特點相結合,只有轉化為每位學生的日常行動,才會產生積極效果。在此,筆者真誠地寄語每一位高中文科生:“一個人所能給予另一個人的最大貢獻,便是幫助他學會自助”,我已盡力了,現在就看你的啦!

  三

  高三文科數學學習方法一:加深理解

  對數學課本里的概念要重新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認真看書,多練習,全面掌握,結合所有資料,提高解題的能力和更深知識的理解。

  高三文科數學學習方法二:認真做筆記

  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做筆記。聽課不只是要聽而已,還在積極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想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要用什麼方法,什麼公式等等。老師上課時講的,都會有一些的解題方法和思路,還有平時都會出錯的問題,如何去解決,判斷。所以上課做好筆記是必須的。

  高三文科數學學習方法三:反覆練習

  平時要多做題,數學的學習和做題是分不開的。到了高三,要複習的資料、題目都變多了。但平時做題時,不能一味的只做難題,只做自己平時都還沒了解的題,這樣會使自己的信心大副的降低,對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練習時,要根據自己的基礎出發,從基礎題,中檔題,慢慢的一步步的向前進行學習複習。

  錯漏的知識要及時補回來不要等到哪天有空再去補。

高三學習方法大全
如何做好高三數學一輪複習
相關知識
高三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文科的學習方法總結
高三文科班學習方法
初三各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
高一文科生學習方法
高三階段的學習方法
高中理科的學習方法都有哪些
高中理科的學習方法都有哪些
高中理科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高中理科的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