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導遊詞景點講解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都江堰坐落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都江堰導遊詞景點講解,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都江堰導遊詞景點講解範文篇1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於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后稱都江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 。兩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對桀驁不馴的岷江水,火攻玉壘化為離堆。魚嘴堤分水、飛沙堰溢洪、寶瓶口引水,將逢雨必澇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發揮著作用,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創始人張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綠清幽,決定在此修煉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來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觀宇與亭閣始終深藏於密林之間,與四周的山林巖泉融為一體。

  獨特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離堆鎖峽、金堤夕照、雄關古道、玉壘仙都、寒潭伏龍、笮橋飛虹、玉女仙姿、岷山曉雪、寶瓶春曉等自然景觀,與二王廟、伏龍觀、安瀾索橋、城隍廟等古代建築交相輝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光,成為自然與文化、人類與環境、水利工程與山水風光和諧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觀。具有極強的觀賞性、生態性、特色性。

  都江堰導遊詞景點講解範文篇2

  親愛的遊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都江堰遊覽觀光。今天,我有幸擔任你們的導遊。現在請隨我一同出發。請注意:請大家進去後不要亂丟垃圾、踐踏花草、隨地吐痰。謝謝!

  在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三國時期叫“都安堰”,有名“金堤”,唐代叫“楗尾堰”,到了宋代,才有“都江堰”這個名字。

  現在大家請下車,跟我走,前面就是伏龍觀。伏龍觀是傳說中李冰降服孽龍的地方,現在用於祭李冰,伏龍觀裡現有李冰石像和飛龍鼎。現在,請大家自己參觀伏龍觀,半個小時後在這裡集合。

  請大家跟我來,這邊是安瀾索橋,又被稱做夫妻橋,是中國古代五大橋樑之一,始建於宋代,17世紀毀於戰火,在清代重建,現在把竹索改成了鋼索,木樁改為混凝土樁。剛建橋時,它叫“珠浦橋”,宋代是改名為“評事橋”,直到清代重建時,才改名為“安瀾橋”。

  請大家跟我上橋,往下看,這河的河床裡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離堆公園裡有它們的複製品展覽。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可以去離堆公園、藥王廟、二王廟遊玩,5點正大家在景區門口集合。

  都江堰導遊詞景點講解範文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今天,就由小夢來陪大家一起暢遊都江堰,瞭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鎮,是中國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齊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於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巨集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兒子,由於李冰無子,傳說而來。為紀念父子倆,修建了我們旁邊的這座二王廟,也是觀看都江堰最好的觀景點。今天,我們來一個逆向思維——倒著走。都江堰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今天,我們先從魚嘴看起。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因其形狀像一張鱷魚的嘴巴而得名,昂頭於岷江江心,將岷江分為內外兩江,東邊的內江用於灌溉農田,西邊的外江則用於排洪。魚嘴主要起到兩個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澱在河床上的泥沙經過魚嘴上的一顆顆排列整齊的小石頭,而使其外江的沙佔八成,內江的沙佔二成。這樣,灌溉農田的水就會十分清澈,因為大多數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則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大家請看旁邊的幾個小島,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幾個小島而繞成“S”型,使其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漲,洶湧的水勢不再受小島所影響,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便會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就是這樣的“魚嘴”,保證了當地人民在枯水期的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範了洪水氾濫的發生,真是功不可沒。當然,沒有幾個小島和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的協助,“魚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這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朋友的互幫互助。

  現在我們奔向下一站——飛沙堰溢洪道。飛沙堰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將寶瓶口多餘的內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江水流入洩洪道,使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以保證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災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當江水疾馳而來,會由於離心力作用形成漩渦,將泥沙或衝上岸,或帶入洩洪道,把多餘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站——寶瓶口。寶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寶瓶口的水會被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以此來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戶去。換句話說,若是寶瓶口被堵上了,那麼60%的成都人就沒有水喝。所以寶瓶口和飛沙堰還真是一對“幫人排憂解難”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個主要的水利工程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條魚,那麼“魚嘴”處就是魚的頭,飛沙堰就是魚的身子,而寶瓶口,則是魚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壩。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來,希望大家記住這個“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開不開心呢。經過一番遊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現在我們就向食物大軍進發!

>>>下一頁更多“都江堰導遊詞”

四川羌寨導遊詞範文3篇
都江堰景點介紹導遊詞3篇
相關知識
都江堰導遊詞景點講解3篇
瀋陽導遊詞景點介紹3篇
最新的四川都江堰導遊詞範文
四川都江堰導遊詞文章3篇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3篇
都江堰導遊詞短篇3篇
四川都江堰導語詞
四年級導遊詞作文範文3篇
用導遊詞介紹三峽3篇
帶團導遊詞上饒婺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