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傳說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在安徽省宿松縣郊外有一座高達百米、風景秀美獨樹一幟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婦女頭上的髮髻,山體俊美,坐落在波浪濤濤的長江裡,三面環水,只有一面挨著陸地,方便世人的出入,因此也叫“長江第一關”,在古時地形險要,是兵家必爭的風水寶地。此山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如撞鐘,北觀嘯天龍,非常壯觀奇特,香火旺盛,不知多少善男信女來此一遊,抽得靈籤一支,以求得媽祖娘娘的保佑。

  此山叫小孤山,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說,而我最喜歡的是故鄉老人們津津樂道的一段傳奇故事。

  話說從前有一位富有的員外,員外夫人早逝,只留下一愛女小姑。小姑天性活潑美麗,又聰明靈巧,深得父親的寵愛。小姑十三歲那年,員外又娶了一位嬌妻柳氏,柳氏本是一風塵女,對員外百般嬌嗲,嫵媚風情,直哄得員外對她眉開眼笑,疼愛的程度,不亞於對小姑。

  柳氏久不生育,表面上對小姑也還不錯,但是小姑對她卻敬而遠之。每天除了吃飯,一家人在桌上相遇,小姑對她以禮相待,剩下時間,小姑總是躲在自己的閨中做女工,有時和丫環梅兒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街市。

  小姑閒時無事,好坐在窗戶前觀看外面的景色,特別是對面一條街市,街市上繁華昌盛,日夜都很熱鬧,讓她常常忘記對母親的痛苦思念,有時一呆,就是幾個時辰,也不覺得疲累。

  日子一久,她已養成了這個習慣,卻不知樓下時常有一個後生在看她。一個樓上,一個樓下,天天如此,小姑卻渾然不知。後生叫達古,住在小姑家的大宅子後面,只是家境一般,與老母相依為命。達古喜歡讀書,一邊種幾畝薄地,雖說不是富貴,但日子也過得算是平靜,自從發現小姑喜歡站在窗戶前,他也習慣了天天看上幾回,一日不瞧上一眼,心裡就難受,夜晚也難以入眠。他很想接近小姑,但是人家是員外小姐,自己怎麼可能有機會呢?

  小姑喜歡在街市上東轉轉西轉轉,看到喜愛的什物會買一些回家。小姑特別喜歡吃瓜子,所以常常光顧一些賣瓜子的小攤,差不多都嚐遍了,味道也差不多。這天,小姑正走著,看見有一家瓜子攤前擠得人滿為患,一時好奇,叫梅兒前去看看。梅兒趕緊上前一瞧,臉色高興起來,對小姑招了招手,那意思小姑自然懂得是瓜子好吃的意思,這是她們一貫的行為。

  小姑等在旁邊,好不容易才等得人散盡,方看見瓜子攤前貨已經不多了,原來小攤主很會做生意,第一天開張,買一送一,怪不得人都來搶呢。小姑有些失望,正準備走,攤主抬起頭,對她一笑,說:“小姐,別走,這裡還有上等的貨色,不知小姐願嘗否?”

  小姑回身一望,吃了一驚,賣瓜子的攤主年輕俊美,一臉英氣,全不像別的攤販風塵僕僕不修邊幅的樣子。特別是他一雙明亮的深眸正牢牢的的盯著自己,那一抹溫柔讓她心動,兩人四眸交錯,都紅了臉。

  小姑輕輕的問:“有什麼上等的貨色還要藏起來?”

  攤主微微一笑,渾厚的聲音很磁性:“小姐有所不知,這兩包是我挑上等的瓜子單獨製成,並且放在玫瑰花裡特別浸泡過,加上幾種調料味道香濃,清香怡人,吃起來也奇味無窮,這種瓜子我每日只炒兩包,留給有緣人,看來小姐就是我今日的有緣人了,對有緣人價格我也不會貴到哪裡去,賣的是一分快樂心情。”說著,他在筐下面掏出兩包瓜子,和別的包裝沒什麼區別,只不過不同的是用紅繩捆紮,紅繩綰成蝴蝶結的模樣,甚是好看。梅兒不等他遞過來,迫不及待的搶過來遞給小姑,小姑接過來看了看,也不開啟,酡紅著臉,轉身就走。梅兒趕緊付過錢,攆上心慌意亂的小姐。

  篇【2】

  古井集團的所在地亳州市***古稱譙***古井鎮,過去稱減店集,古名減王店。關於“古井貢酒”的傳說,在當地民間流傳著許多生動、有趣、美麗的故事。

  一說:道教始祖李耳,即今天國內外人們所稱讚的老子,兩千三百年前在減店以杖劃地成溝,因系太上老君仙杖所畫,地湧仙泉,故減店之水能釀名酒。如今這條“柱杖溝”距離古井集團二里多遠,溝內有水,清澈可見游魚。二說:東漢末年曹操在亳州為漢獻帝選妃,獻帝見一村姑騎在土牆上,不悅。那村姑原是真人不露相的″清風仙子″,未被獻帝選中。“清風仙子”知道獻帝昏庸,漢室將傾,遂盛妝而現出絕倫美色,微笑著投入古井之中,自此,井水甘美無比。

  再傳:減地一姓陶女子八歲父母雙亡,只得跟著哥嫂採桑喂蠶。一天忽聽殺聲四起,原來有一被人追趕,遂把用轆轤筲藏在井中。這被救的,後來把陶女接到宮中,封為減王后,齊心合力治理國家。再後來,減王死了,陶女的淚水把墳地衝成一口井,這口井裡的水,就像奶汁一樣芳香濃郁,後人便取水造酒……

  又傳:一千多年以前,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派大軍攻打譙郡,北魏獨孤奉命出城迎戰,兩軍對壘,廝殺甚烈,獨孤終因寡不敵眾而兵敗陣亡。死前,將金鐗長戟投入井中。這一帶為鹽鹼地,水味苦澀,只有投戟之井,水質清冽甘爽,礦物質豐富,用來釀酒,酒體飽滿,窖香濃郁。

  傳說與神話瀰漫著古井這塊神祕的土地。正是這塊風水寶地孕育了醇厚甘爽的古井貢酒。

  篇【3】

  甘羅:戰國末期下蔡***今安徽風臺縣***人,歷史上被稱為神童。秦左丞相甘茂之孫,12歲做秦相呂不韋家臣。

  戰國時期,秦國宰相甘茂,公正廉明,深受百姓的愛戴。可秦王聽了奸臣的壞話,故意找茬兒要殺甘茂。滿朝文武紛紛跪下求情,懇求赦免老宰相。秦王不好推託,就說:“看在眾卿的面子上,饒你不死。不過,死罪雖免,處罰難饒,限你三天以內,送上兩個公雞下的蛋和一盞晚上點起來最亮的燈。如不能照辦,罪加一等。”其實,秦王還是想治老宰相的罪,故意出了這樣的難題。

  老宰相說:“謝萬歲不斬之恩。”就起身退出宮廷,長吁短嘆地回家了。

  眨眼間,三天的期限已經過了兩天。老宰相飯不思,茶不飲,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兩天的工夫,頭髮全愁白了。

  他的小外孫甘羅,見老爺唉聲嘆氣,就纏著問為嘛愁成這個樣子?甘茂說:“小孩子家,懂得什麼,一邊玩去吧。”甘羅說:“您不是常說‘有志不在年高’嗎?老爺,您就說說嘛,俺準給您出個主意。”老宰相經不住甘羅的糾纏,就把秦王出的難題,從頭至尾講了一遍。末了,他又說:“你小小年紀,能辦得了這樣的事?”

  甘羅想了一會兒,就說:“老爺,這有什麼難處,趕明兒,我替你上朝回覆秦王。”老宰相說:“胡扯!你想去送死嗎?”甘羅不急不躁,附在老爺耳朵上嘰咕了一陣子。老宰相說:“好孩子,事已如此,那就這樣試試看吧。”

  第二天,甘羅代替老爺上朝,到了金鑾寶殿,秦王問:“你是何人?”

  甘羅答道:“甘茂的外孫甘羅叩見萬歲。”

  秦王問:“你老爺為何不來?”

  甘羅答道:“在家裡生孩子。”

  “一派胡言!男人怎麼能生孩子?”秦王生氣了。

  甘羅接過話,說:“男人不能生孩子,那麼公雞怎麼能下蛋呢?”

  秦王被甘羅說了個愣,一時無言以對。停了一霎,秦王又說:“那盞最亮的燈拿來了嗎?”

  甘羅說:“這燈要在晚上才好送過來。”

  秦王叫甘羅暫時回去,到晚上帶燈來見。到了晚上,甘羅空著手到王宮來了。秦王問:“最亮的燈在哪裡?”

  甘羅指指天上的一輪明月說:“萬歲,這就是俺給您送來的最亮的燈。”

  秦王生氣地說:“那是月亮,怎麼說它是燈?欺騙寡人,該當何罪!”

  “回萬歲,這是天燈,它照耀整個大地,六合之內無處不明。大王威鎮四海,德配天地,只有這盞燈,才能使秦國國土到處是明亮的。萬歲要最亮的燈,我看沒有比它再亮的了。”

  甘羅的這番回答,把秦王說笑了,就不經意地說:“這孩子真夠個相國的材料。”

  “謝萬歲封賞。”甘羅趕忙跪下磕頭。

  秦王后悔自己不該說這樣的話。君王口中無戲言,只得任甘羅為相。但是,小小年紀,怎麼能掌管國家大事?便派在宰相呂不韋手下,做了輔臣,很少上朝議事。

  有一天,秦王又提出了個問題: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要滿朝文武對答。回答得好,加官晉爵;回答得不好,就撤職查辦,貶為庶民。有個說甘茂壞話的奸臣,升官心切,就找到甘羅,問他該怎麼回答。甘羅想:想剷除這個國賊,正愁找不到機會哩,這回他自己找上門來了。於是就對那個奸臣說:“老大人,這很好答,‘茄子高,蘿蔔低,冬瓜東,西瓜西’嘛。”這個奸賊就是逢迎拍馬爬上去的,他一肚子青苔屎,狗屁不通。他認為甘羅說得對,就記在心裡。

  第二天,群臣來到金鑾寶殿,那個奸臣搶先把甘羅說的那套話向秦王說了,秦王一聽,就生了氣,說:“你身為國家大臣,卻說了幾句小孩語,真是地地道道的庸才!要你何用?”秦王要撤他的職,貶為庶民。這麼一來,那個奸臣沒招了,忙說:“萬歲,這是輔相甘羅說的。”秦王就把甘羅傳上金鑾寶殿,問:“茄子、蘿蔔、冬瓜、西瓜,這些話出自你口?”

  甘羅說:“萬歲,這是什麼話?臣從來沒說過這樣的話。”

  秦王說:“你能回答我提出的那個問題嗎?”

  甘羅隨口答道:“君王高,臣子低,文官東,武官西。”

  秦王聽了點頭稱讚,滿朝文武也都暗暗佩服。甘羅又說:“萬歲,這位老大人的回答,是恣意侮辱聖明,謾罵滿朝文武,還要嫁禍於人,其罪當斬!”

  “再說得明白些。”秦王命令道。

  “他把大王比作茄子,把文武百官比作人們常說的‘憨瓜’,還要加害為臣,難道不該斬首示眾嗎?請萬歲裁奪。”甘羅添油加醋,眾文武也趁熱打鐵,把這個奸臣所作所為全都抖摟出來。秦王聽了勃然大怒,就下令把這個奸臣斬了。
 

獨麗花的花語及養殖方法介紹
清真菜的好吃烹飪方法
相關知識
安徽的傳說故事
關於平安夜的傳說故事精選
安徽黃山的傳說故事
關於西安的傳說故事
有關西安的傳說故事
關於長城的傳說故事
關於青石龍的傳說故事
劉三姐的傳說故事
神話十二生肖鼠的傳說故事
有關年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