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手腳的配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初學拳者往往手忙腳亂,顧上顧不了下,顧左顧不了右。這也難怪,因為孫式太極拳的特點就是活步,一動無不動,一動全身都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初學拳者往往手忙腳亂,顧上顧不了下,顧左顧不了右。這也難怪,因為孫式太極拳的特點就是活步,一動無不動,一動全身都動。

  而不是先動手,後動腳,或腳不動只動手,從支撐腿發力開始,兩腳和兩手就一齊動。

  有幾個動作是屬於對稱性的,比如:“單鞭”,“如封似閉”,“抱虎推山”,“白鶴亮翅”等,兩手雖然同時動,但對稱,相對來說還好做些。

  而很多動作是非對稱的,難度就要大得多。

  這也是學習孫式拳的瓶頸之一,有些人怨自己的記憶力不好,其實不完全是記憶的事。死記硬背只可解決淺層的問題,要真正學到手,作到家,還需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一、

  把每個動作起始和終結時手腳的位置做準確,固定下來,然後再把執行之間手腳的路線找對,“抓兩頭,帶中間”,一般不太複雜的動作,就可以順過去了。

  如果兩頭定式的位置都含糊,那一動起來,就更心中無底了。

  二、所有的動作都是支撐腳發力蹬出來的。

  在前面的基礎上,把該動作的發力點找準,看看支撐腿是怎麼發力、把其餘的手腳蹬出去的。通常情況是,從蹬地發力開始,全身就一起動;直到擺動腿變成為支撐腿,而發力腿跟上來時,手腳同時到位。

  單從腳看,是一蹬、一邁、又一跟,這是個完整而連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手在不停地動;

  手動的速度要看腳運動的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所謂配合,無非就是指的位置的配合與速度的配合;都合了,就是周身一體了。

  即使是像“開合”這樣的原地動作,也是用腳把手蹬開、又蹬合的。說穿了,就是發力一定是用你的重心在發,利用重心砸地,借地面的反彈力,把自己的身體打出去,把力發出去。

  配合得好,發的力就整;配合不好,一部分力就被內耗掉了。

  三、

  再進一步,搞清每個動作的涵義:是在做什麼,是什麼用法,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手腳到位和之間配合的問題。這就是“知其所以然”的一步了。

  以“摟膝拗步”為例,如果你不知道手是摟膝,那麼拳打起來就肯定是隨便一摟。

  如果你認為是在樓自己的膝,那麼你的手摟出去可能就長些;再如果你知道是要摟對方的膝,那麼你的手就一定會更加放長;到最後如果你明白摟到對方的腳腕才是最佳,那麼你會盡可能地把手放出去,而且身形也會再伏下去。

  同理,對另一隻手的作用,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如果你認為是前手摟開對方當胸擊來的拳或掌、而後手打出,那麼你肯定也會當胸擊出。

  而如果你理解是摟對方時必須看住其手、方能進去,那你的手肯定放在頭、肩部位,而不會從胸前打出去了。

  四、單式反覆練。

  先不要忙著串套路,每個分式的每一個動作、都要求打得像背書一樣地滾瓜爛熟,串起來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能整趟打下來當然很好,只要時間花夠、功夫下夠,那是早晚的事。但就長功夫而言,單式的多次反覆,對於掌握孫式太極拳,長進可能會更快些。

  孫祿堂老先生有句名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百次、千次的“單打一”練習之後,行拳何患之有?
 

孫式太極拳的身法要領練習
孫式太極拳入門坐站走
相關知識
孫式太極拳手腳的配合
孫式太極拳盤架的要求及八大特徵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原則
孫式太極拳盤架的基本意義
孫式太極拳站樁的要領
孫式太極拳訓練的體系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四大步驟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五項原則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理論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