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家風的文章_關於家風傳承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一個家的家風關係到了一個家庭的未來發展,一個好的家風將使這個家庭的人受益匪淺。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傳承家風的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傳承家風的文章1:我的家風

  作者:羅林江

  今年春節期間,看到央視記者在做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調查,他們在大江南北,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會問“您的家風是什麼?”不同的人回答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看著每一期調查,雖然沒有記者採訪我家,但是我也開始自問自己,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去問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訴了我,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奶奶給我講了個她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你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爺爺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麵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裡,白麵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爺爺,你怎麼不吃白麵呀?爺爺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麵,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爺爺的意思的!最後爺爺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奶奶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溼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裡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裡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隨著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裡,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為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裡。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爺爺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她他們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

  關於傳承家風的文章2:滄桑“家風”幾度時

  作者:李德安

  中國曆來特別重視家族傳承與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許多家訓,甚至是今天個別有名望的大家族依舊延續著祖上的諄諄教導,一經提起這些家風、家訓來聊聊時,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和特別自豪的情感。

  記得小時候每每外出時,父母會百般叮嚀:緊睜眼、慢張口、謙虛謹慎、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如此云云。父母的這些教育使我領悟到的無怪乎是:謹言慎行、為人低調。這些教導的話語雖不大氣,但也相當的適用中肯,在普通民眾間為人處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處的。

  每當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處時,不經意間就會看到“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匾額。儘管房屋已是老舊簡陋,但有了這些穿越歷史的家訓,才更能顯示出房屋主人曾經滄桑的經歷以及世代延續家風所帶來的家業平安的傳承。細細品味這十個字,不免讓人陷入沉思,回味深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風”傳承的重要性,不亞於血緣的傳承。“忠厚”與“詩書”,就是中國古人所強烈追求的理想精神與文化特質。古人渴望這種精神與生活方式能夠世代相傳,也就把它作為家族興旺與驕傲一種圖騰符號。

  中國古代重農桑,“耕讀傳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耕田既事稼穡,又豐五穀,既養家餬口,又安身立命。讀書則是既知詩書,又達禮義,既能自強不息又能厚德載物。然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老百姓雖與名門望族無緣,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家風傳承。透過歷史來看,每個家族好的“家風”都稱得上是中國人千百年來薪火相傳的信仰,所以“耕讀傳家”就是在以農耕文明著稱的中華民族中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家風了。“耕讀傳家”不但讓國人學會做人,而且還讓國人學會謀生,從古至今已經深深印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了。

  歷史上能夠傳承數十代、輝煌不滅的家族是不多見的。大多是顯赫一時,後因家風不繼,子孫不能夠維繫家風,或是世事變遷大難臨頭,使得家族分崩離析,瞬間灰飛煙滅,給後人留下“俱往矣”的無限慨嘆。正如《紅樓夢》裡的“好了歌”唱得一樣蒼涼,“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曲殘香,就會又給我們漂浮出了歷史上曾經的那份感傷和蒼涼。然而在今天千千萬萬個家庭中,還能有多少“蛙鳴稻浪,詩書吟唱”可言呢?漸行漸遠的“耕讀傳家”也許就只能成為當今世人的無限鄉愁吧。

  有幸讀到《曾國藩家書》,全書以“重德修身”為宗旨,真實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著子孫後代。曾國藩對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不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也讓崇尚禮儀的儒士大家稱譽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勤理家事,嚴明家規;盡孝悌,除驕逸;習勞苦為要義;不可有餘財;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家事忌奢尚儉;治家注重:考、寶、早、掃、書、疏、魚、豬八字;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不可厭倦家常瑣事;擇良師以求教。《曾國藩家書》可謂概括了中國古代持家立業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傳的傳統。無論是從修身持家、交友教子、還是處事理財、為政治學等都十分的詳實細緻,對於我們現世也不愧為一部生動的生活寶鑑。這些教導對現代人仍有教育指導意義,也令現代的“紈絝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過的“爹”們感想頗深吧!

  生活中我們要懂敬畏,做人要有底線,這是我們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所總結出的教誨,即使在不懂敬畏、缺乏底線的今天仍有無數中國人在堅持。我們必須堅持好的家風,好的家風能夠培育出家之驕子、國之棟樑;樹立好的家規就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品行良好的國之公民。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傳承家風的文章相關內容

  

關於家風的散文_描寫家風的散文***2***
關於色彩的散文
相關知識
傳承家風的文章_關於家風傳承的文章
兒女孝敬父母的文章_關於孝敬父母的文章
心靈雞湯勵志文章_關於心靈雞湯的文章
展望未來的勵志文章_關於展望未來的文章
認真工作感悟文章_關於工作感悟的文章
班組管理的文章_關於班組管理的文章
成長勵志的文章_關於成長勵志的文章
大學畢業感想文章_關於大學畢業的感想文章
服務行業的感想文章_關於服務行業的文章
兩學一做心得文章_關於兩學一做的文章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