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雜的文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雜的文》是韓寒第九本作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近日在看韓寒的書,名曰《雜的文—期待我們往日的靈魂附體》,全書十一萬五千字,六十七篇雜文,平均每篇一千七百字,用了兩百頁的紙張,平均每篇約三頁紙,韓寒的這部雜文不耐看,我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已經瀏覽了一遍。看完之後,感覺挺費紙的,每篇的標題都是另起一頁,從紙的中間部分開始。

  從韓寒的這部雜文來看,他寫作的時間確乎是不足了,專職的賽車耗掉了他不少的時間吧,不過,這一篇篇短的文章和書的不長的篇幅同樣適合像我這樣空閒很少的上班一族觀看。很有成就感,兩個晚上就看完一本書。

  書的價格是二十五元***原價***,我是從路邊的報亭購到的,後來在噹噹網上發現,可以以一個很低的折扣拿到,於是有點後悔,不過好在只買了一本,於是又在噹噹上訂購了韓寒的幾本書,被韓寒稱作迄今為止最滿意的長篇小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既然是韓寒的得意之作,那麼一定要買來看看的。《三重門》似乎是韓寒的成名之作,這部書對於瞭解韓寒是重要的,是要買的。《長安亂》這個名字耳朵聽起來很熱乎,不過不知寫了個啥,看了下噹噹的推介,感覺視乎是本武俠小說,主角似乎有出世的思想。

  作為一個和韓寒的一樣的八〇後,過往對韓寒的瞭解只是一些從媒體硬塞入耳朵的支離破碎,應該是“同齡人相輕”的緣故,我對韓寒、郭敬明們並不感冒,在作家一行,我喜歡的多是老一輩,高中那年喜歡餘秋雨,看過他的《晨雨初聽》,再就是零零散散的一些文章,多是語文課本里的。到了最近一段時期,對文學的興趣漸長,也僅是看的林行止的文章。我總感覺像我這樣的八〇後,年紀尚青,而作家一行是需要深厚的生活閱歷積澱的,涉世未深的八〇後似乎並不能寫出多精彩與深刻的文章,此其一;其二,年輕的我們對年紀相仿的同齡人多有不服氣,只有上了四五十的長輩才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年資的原因也影響到了我對演藝圈明星的看法,我們的偶像多是周潤發、劉德華等老一輩藝人,而對於現在的周杰倫,我一直不感冒,與同學交流過,他們也多對周杰倫不感冒。

  以上此二點是我對八〇後的“成見”,這些成見自然而然在我與韓寒們之間建立了一道屏障,阻礙了我對他們作品的關注,即使沒有看韓寒們的作品,可骨子裡卻有一股牴觸。不過,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這種牴觸的情緒似乎已經慢慢散去,我現在試著購買他們的作品,去了解他們。

  比於郭敬明,我更喜歡先接觸韓寒的作品,郭敬明似乎是一個純粹的作家,而韓寒的閱歷更為多樣,輟學、賽車手、作家、歌手,這些身份集於一身,使我感到韓寒似乎更爺兒們,當然我沒有說郭敬明不爺兒們,只是比於參加賽車這種危險運動的韓寒有所不足而已。

  這部雜文真夠“雜”的,從對時事的評論到韓寒的賽車見聞,再到韓寒生活中遇見的一些瑣事、奇特的想法,對人物的描寫,平時看過的一些電影,應有盡有。對韓寒的作品我不敢妄加評論,韓寒寫的字比我多***這是硬實力***,成名比我早***當然,我只是籍籍無名之輩***,閱歷比我豐富***賽車、歌手、成名後的所經所歷都是我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是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還是作為一個不知好歹的小字輩,評論一下我們這位八〇後的領軍人物***百度百科語***的一部書。

  粗略讀完了韓寒的書,感覺韓寒慣用一些比喻,這些比喻是葷的素的一起來,所謂的矯枉過正,亂世需用重典,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似乎已經誤入歧途已久,不下猛藥難以將之扭正。韓寒的評論雖然唾沫星子橫飛,可是不仔細品味,還是不容易知道韓寒的意思的。

  作為一個高中只上了一年就退學的韓寒來講,未受過更多的教育,既是好的,也有壞的,好的在於未被進一步地洗腦,是一個正常的國民,腦子中沒有多年“教育”所留下的條條框框,以及上多學後的唯唯諾諾,再就是校園生活的“與世隔絕”,二十七八的年齡才剛從大學校門裡走出來,還不知道社會是個什麼東西,而韓寒早入社會,瞭解市井、民風,說的觀點多是符合社會實際的,而剛邁出校門的大學生說的話多是飄在天空的。

  不好的也有,在於韓寒可能並不真正瞭解高中以後校園裡的事情,而僅僅是空喊口號,如果韓寒真的能有大學的經歷,那麼說的一些關於大學裡的話可能更有說服力。

  我喜歡看雜文,尤其像韓寒這樣的隨性而發的雜文,讀來津津有味,似乎作者就在面前,伸手可及。讓我們這些平凡人可以近距離的接近社會名人。韓寒作為八〇後的領軍人物,讀其作品,我感覺了與以往大家截然不同的風格,比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透過這些隨筆、思想片段,我們更容易瞭解到這些作家的生活。八〇後的作家讓人感覺更像是身邊的凡人,只不過他們將身邊的故事寫下來,呈現給了我們。

  八〇後的作家應該是走下神壇的一代,不刻意塑造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不把自己搞的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一切無礙,把一個最真的我展示給大眾。

  篇2

  當魯迅與世長辭時,人們悲痛又少了一把批判社會黑暗,醜陋一面的利劍;人們可惜又少了一些震撼國人精神靈魂的文章。

  戰爭年代,魯迅以筆作武器,以改變國人精神為己任,寫出許多震撼世人的文章,為中國文學留下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最後“民族魂”走了,留下一個民族在獨自戰鬥。

  ……

  有人說最鋒利的武器不是利劍,而是文字。利劍只能除去一個人,卻除不掉他的思想。而文字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能讓一個人對社會有更深的認識,它能從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改變一個人。

  於是,思想家遠遠敵於一支部隊。

  於是,思想家們都不為執政者所容。

  例如魯迅,例如李敖……

  然而最悲哀的不是發出聲音的東西沒了,而是沒人敢出聲了。

  和平時代的文章,已逐漸失去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慢慢與商業利益掛鉤。人們對一篇文章一本書的關心也不再是它的價值所在,取而代之的是銷售量與利益。面對現在湧現出來的一大批“有名”作家,老一輩的作家們鬱悶了,那我們算什麼?

  如今作家有兩種定義,商業作家和文化作家。前一種的代表是郭敬明,後一種的代表是韓寒。

  在唯美文字上,郭敬明無疑是最成功的,他總能把一個故事用最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然而他那是為商業利益而作;韓寒則是用文章記錄內心所想的。

  韓寒,一個飽受非議的人。有人說他叛逆,有人說他狂妄,有人說他是現代教育體制的犧牲者,有人說他是80後“魯迅”,而更多人更願意稱呼他為“80後的領軍人物”。

  他是作家,是職業賽車手,也是中國稿費最高的雜誌《獨唱團》的主編,還是2010年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之一,票數僅次於美國總統奧巴馬。

  他是80後,他寫部落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後來,他把他部落格裡一些文章集結成書,於是《雜的文》誕生了。

  《雜的文》裡收錄的,多是韓寒部落格裡的文章,時事,人文,電影,藝術,賽車,無所不包,文章率性而為,嬉笑怒罵,諷刺影射,痛快淋漓,犀利有趣。他說中國的作文,說吉尼斯,說中國教授,說中國電影,說中國的戶籍歧視,說一切別人不敢說的。

讀雜的文有感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作文
相關知識
讀雜的文有感
讀雜的文有感
讀他的國有感
讀魯迅雜文有感
閱讀金波的散文有感
讀畢淑敏寫給女兒們的散文有感
讀朱自清的散文有感
讀成功的花有感範文
讀最美的散文有感
讀有的人有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