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聽課評議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語文教師的聽課評議是初中教學活動中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前段時間參加了縣教育局舉行的大型公開課的聽課活動,其中韓峻玲、黃群芳等老師的課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現在聯絡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r/n 第一、韓峻玲、黃群芳等老師的教姿、教態和教風自然大方,成熟幹練,他們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韓峻玲老師在上《考場作文——人物素材積累與運用》一課時,以東方衛視第一季《中國達人秀》總冠軍劉偉的人生重大事件匯入,並且以此貫穿整堂課,來引導學生總結作文方法,通俗易懂,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二 、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製作。比如韓峻玲老師插入“劉偉的人生”的視訊,以“從——,我看到了——”的模式,鼓勵學生談談感受,可見其備課和設計花了很多心思。他們的做法使我認識到了——教無定法,一切可用的資料都可以隨機而靈活地運用於教學中。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讓學生自由暢談, 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 積極性很高! 這一點,是所有聽過這次課的老師都有的最深的體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備課和設計上多花點心思了。

  第四、注重反覆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 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 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 藉助朗讀反覆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黃群芳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一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可以說是非常的詳細。比如說,讀出複雜的情愫——欣喜,悠閒,惆悵,自得,曠達。

  第五、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兩位老師的課堂語言,清晰流利,柔美悅耳。“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像這樣的評價經常說。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這次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並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於樂”。

  篇二

  3月30日,我們初中部語文組一行八人,觀摩了在石島實驗中學組織的“初中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觀摩的七節語文課採用同一課題《最後一課》,但各有特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這次觀摩使我產生很大的思想震動,當然收穫也很多。 每一堂課都是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於我都如醍醐灌頂。我謹將自己的所得所獲所悟從以下幾個主要層面作彙報:

  第一、浮華退去,盡顯本色。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執教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讀書練習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第二、高效成為衡量標準。

  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著“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預習的落實。上課直接解決字詞,沒有拖沓;導學目標明確,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讀文字時有同學就能夠談得深刻、全面甚至語出驚人。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切切實實把課前預習落實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抓住導學目標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恰當點評學生的發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石島實驗老師執教《最後一課》時,詢問學生讀第25、29段的感覺,體味“語言哽咽”“欲言又止”,讓同學示範,其他同學提意見,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更好的領會韓麥爾先生的感情,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教你一招”“閱讀小錦囊”等,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十四中的劉彩虹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注重解題即對題目的闡釋分析推敲

  幾乎每個老師都會提到“為什麼課題是《最後一課》”這個問題。題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從這些老師的課上,我發現他們對題目的高度重視,在開掘題目的含義上,在建立題目與文章內容的聯絡上下足了功夫,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到底是教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語文應該是品語言,習得優秀語言的寫法,學會運用,語文應該是修養性情,體悟人生,所以語文應是教學生動情去讀去感受。語文應是培養一種語文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感動,善於反省和領悟人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每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都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聽了這些精彩紛呈的課堂,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

  篇三

  我聽了三堂語文課,每一堂課都是具有學習意義,但都各有特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這次學習使我產生很大的思想震動,當然收穫也很多。我謹將自己的所得所獲所悟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恰當點評學生的發言。

  在語文課堂中應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入境界,並且還要生髮聯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讀,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這次語文課堂上,許老師在執教《羚羊木雕》一課中將閱讀貫穿始終,對學生的讀書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觀其大意,謂之粗讀,只要求將課文讀通,瞭解其大意,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3、點評朗讀。通過這三步既發揮了學生的客觀主動性,又在學生自己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溫馨提示”,如汪萍老師在執教《夏感》品讀課文環節是這樣設計的: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夏天?括號中是這樣提示的:***提示:如找關鍵詞,相對應的句子等***。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三、設定簡單有效的課堂情境,創設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捷徑。因此,很多老師在新課的匯入中會有意地設疑,激疑或精心設計,或課前播放歌曲,或課前進行語言互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新課意境。

  我對王小兵老師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課堂上,我發現他非常擅長並注重語言的運用,極其幽默。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活潑的授課方式,整個課堂歡樂愉悅,讓我們聽課老師也深深陶醉其中、樂在其中,很輕鬆。

  四、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課堂評價,進行適時鼓勵和評價。

  課堂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不僅是某個環節的終結,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次活動中,老師幾乎運用了及時評價,並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微笑等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五、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遊刃有餘。

  教學基本功是所有教師都必須掌握的。這次語文教學學習中,每一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都比較的深厚,例如許老師那堂《羚羊木雕》。雖短短几個字的板書,卻能簡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內容,使人一目瞭然就知其主要內容,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此我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還應需加強,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方法應須改進,儘可能的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安全檢查反思總結報告
初中語文示範課評議
相關知識
初中語文聽課評議
初中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聽課學習心得體會
最新初中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初中語文聽課反思
初中語文聽課反思怎麼寫
關於初中語文聽課心得3篇
初中數學聽課評議
初中語文聽評課反思
初中語文聽評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