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點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對於高三的學生來說,高考政治的複習,其實就是考點的複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考政治考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政治考點一

  考點 1:商品的基本屬性

  ⑴商品的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內涵。

  從外延上看:

  物 品 商品是一個歷史範疇;

  勞動產品 勞動產品是人類社會永恆的範疇;

  商 品 物品是一個永恆範疇。

  判斷:下列屬於商品的是:①大自然中的水、空氣;②農民自產自銷的糧食;③賣腎案中的腎臟;④人們腳上穿的皮鞋;⑤封建地租;⑥廢品收購站收購的廢品;⑦假酒;⑧送給同桌的禮品;⑨顧客乘坐的計程車;⑩中國租給美國的大熊貓。答6/9/10

  在一定條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轉化。

  某些非勞動產品也可當作商品來買賣,這是特殊現象。如姓名權、資源開發權等

  ⑵商品的基本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商品的二因素兩個基本屬性。

  含義: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可能同時佔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生產者為了獲得實現商品的價值,必須讓渡使用價值;消費者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必須付出價值。商品具備良好的使用價值,是順利實現商品價值的前提,因此,企業應當生產適銷對路的、質量上乘的商品和服務,創造自己的品牌。

  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關係;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的是人和人的關係交換勞動的關係商品交換實質上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勞動交換。

  判斷:①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 Y ;②價值是使用價值的表現形式 F 。

  判斷:①商品、價值是生產社會化的產物 Y ;②商品、價值體現人們交換勞動的社會關係 Y 。

  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使用價值; 只有商品才有價值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一切勞動產品都凝結著無差別人類勞動; 只有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人類勞動才是價值。

  區分: ①商品的使用價值;物品的使用價值; ②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

  日常生活中,優質優價、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等說明了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

  優質優價的商品,其價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質量使用價值好,而是其包含的價值量大,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比較多。

  不同商品的使用價值不能比較大小。

  優質優價:從生產者角度提出的要求; 質優價廉:從消費者角度提出的要求.

  價廉:是消費者從價值角度提出的問題消費者看的是價格; 物美:是消費者從使用價值角度提出的問題消費者看的是使用價值。

  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

  判斷:①超市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違背價值規律;②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意味著消費者要獲得使用權須讓渡使用價值;③滿足消費者需求是商品生產者生產的根本目的。

  考點 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⑴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⑵產生: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貨幣產生】。

  ⑶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在本質上體現了人們交換勞動的社會關係。

  判斷:①貨幣和商品同時產生;②貨幣是人類的發明之一;③金銀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④金銀不是唯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⑤金銀具有充當貨幣的社會屬性;⑥“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⑦貨幣廣義與商品不是同時產生,但將同時消失;⑧金銀紀念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本質是商品。

  貨幣:①廣義;②狹義。

  直接的物物交換:商品——商品W---W買和賣同時進行; 商品流通:商品——貨幣——商品W---G---W買和賣在時空上分離。

  “商品交換”產生在前; “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產生在後.

  考點 3.貨幣的基本職能

  ⑴含義及與貨幣本質的關係:貨幣的職能是指貨幣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⑵價值尺度

  A.含義:貨幣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貨幣單位:元、鎊、馬克等。

  B.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C.特點要求:執行這個職能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想象中的貨幣。

  商品的價格:①和商品價值成正比;②和貨幣價值成反比。

  判斷:①貨幣產生以後,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②一切商品的價值都表現為價格。

  ⑶流通手段

  A.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

  B.表現形式:商品—貨幣—商品。貨幣出現以後,商品交換包括了買和賣兩個先後銜接的階段。

  商品流通的含義: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先有商品交換;後有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強調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商品如何交換。

  C.特點要求:貨幣執行這個職能必須用現實的貨幣實實在在的貨幣。

  D.“商品—貨幣”階段的重要性

  商品生產者只有把商品賣出去,並賣出好價錢,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如果商品賣不出去,就意味著他白白付出了勞動,他所需要的商品也買不回來。“是商品驚險的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夠賣出去,並賣出好價錢,商品生產者就要為購買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

  判斷:①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必須是觀念上的貨幣;②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在物物交換中起決定作用;③網上購物使用的是虛擬貨幣。

  E. 貨幣流通規律及其公式

  內容: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量與價格水平的乘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⑷其他職能: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

  流通手段:“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支付手段:“延期支付”或“預支”。

  支付≠支付手段;收藏≠貯藏手段。

  比較:①貨幣具有支付手段職能;②信用卡日益成為現代社會流行的一種支付手段支付工具。③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高考政治考點二

  考點1.金屬貨幣與紙幣

  ⑴金屬貨幣

  A.金銀為什麼最適合充當貨幣?

  貴金屬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於分割、不易磨損、便於儲存和攜帶等特點。

  B.貨幣的發展:金屬貨幣【金銀條塊→鑄幣足值→不足值】→紙幣→電子貨幣

  ⑵紙幣

  A.產生: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紙幣是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過程中產生的講解:因為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候,人們只關心它的實際購買力,並不關心它本身的價值,從而產生了沒有價值的紙幣。

  金銀條塊→鑄幣足值→不足值→紙幣

  B.優點: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的製作成本低、更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總結:金銀為什麼最適合充當貨幣?貴金屬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於分割、不易磨損、便於儲存和攜帶等特點。紙幣的優點: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的製作成本低、更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信用卡的優點: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節省交易費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我國:人民銀行總行;現在強制使用。

  我國50年代的:①存摺→可以支取;②人民幣→不能使用購物。

  紙幣本身沒有其票面代表的價值紙幣沒有價值。

  D.發行:

  ①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

  ②紙幣發行規律: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小於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貨幣流通規律: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紙幣發行規律: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

  國家可以規定紙幣的面值,但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

  紙幣不能充當一般等價物。

  判斷: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發生變化,紙幣的購買力必然發生變化×。

  判斷:發行多少紙幣由國家決定√;應發行多少紙幣由國家決定×。

  判斷:紙幣面值的大小由國家決定√;紙幣購買力的大小由國家決定×。

  判斷:紙幣無論發行多少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判斷:人民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金銀紀念幣:a.面額價值:是由國家規定的;b.本身價值:是由其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③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含義

  通貨膨脹是指經濟執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

  通貨緊縮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

  表現

  通貨膨脹需求旺盛,物價上漲,紙幣貶值,經濟過熱。

  通貨緊縮需求不足,物價下跌,紙幣升值,經濟衰退。

  本質

  通貨膨脹社會總供給小於社會總需求,流通中的紙幣量過多。

  通貨緊縮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流通中的紙幣量過少。

  成因

  通貨膨脹①紙幣發行過多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②社會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通貨緊縮①紙幣發行過少;②社會需求不足等。

  影響

  通貨膨脹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但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沒有提高,就會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影響經濟發展。

  通貨緊縮適度的通貨緊縮可以擠去經濟泡沫,抑制投資過熱;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對策

  一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二是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可以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等。

  可以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和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主要靠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

  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跌,但物價下跌不一定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是巨集觀上的賣方市場;但賣方市場不一定就是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是巨集觀上的買方市場;但買方市場不一定就是通貨緊縮。

  判斷:只要紙幣的發行量不等於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必然發生通貨膨脹。

  判斷:a.通貨膨脹: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b.通貨緊縮:社會總供給〉社會總需求。

  ④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通貨膨脹: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通貨緊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有關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以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投資公共工程等;貨幣政策:和銀行有關的政策如:調整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匯率;調整信貸規模、信貸結構等。

  .財政政策:全國人大或會批准;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制定。

  .通貨膨脹時貨幣政策更明顯;通貨緊縮時財政政策更明顯。總的說貨幣政策更靈活。

  E.愛護人民幣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考點 2:貨幣與財富:貨幣總是代表著一定的財富,代表著人們過去的勞動。它本身沒有是非善惡的區別。

  考點 3:結算與信用工具

  ⑴結算:在核算一定時期的各項經濟收支往來時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

  ⑵信用工具

  A.信用卡:

  含義: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作用【特點功能和優點】: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節省交易費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

高三政治總複習知識點
高三政治必修一必考知識點
相關知識
高二政治教學個人總結_高中政治教學總結範文
高一政治工作總結報告
高中政治教學總結
高一政治期中總結
高中政治學習總結心得_學習高中政治體會範文
高二政治教學總結3篇
高二政治工作總結
高三政治教師總結
高一政治工作總結
高中政治工作總結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