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三生教育能更好的指導大學生的人生規劃及目標的實現,有利於大學生積極學習並逐步培養三生意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議三生教育的意識強化》

  摘 要:三生教育,就是要通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三生教育能更好的指導大學生的人生規劃及目標的實現,有利於大學生積極學習並逐步培養三生意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本文從三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入手,分析瞭如何強化大學生的三生意識,對於強化大學生三生意識教育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三生教育 意識 強化

  “三生”包含生命、生存、生活,三者是緊密相連的,生命是開端,生存是方法,生活是過程。所以“三生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其目的是通過認知以及實踐讓學生包括教師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健康的提高生存價值,明確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關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推而廣之關心朋友、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生存技能,強化生存意識,把握生存規律;瞭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獲得生活體驗、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生活觀念。我們要強化三生教育的意識,讓大學生開好頭,掌握正確的方法,操作好過程,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目標。

  1生命教育意識強化

  馬克思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個人的存在。”①生命對每個人來講,只有一次,而生命的真正涵義卻不僅因為它使每個活動個人具備了現實存在的自然屬性,更重要的是,它還賦予每個生命個體在人類特有歷史領域內展現自我魅力和價值的社會屬性。所以,人應該是一個集生命、生理,從事直接生命活動、存在、超越,從事創造活動、生活、內涵,被賦予價值的意義三種生命形式共同存在的統一體。②

  如今,許多大學生的生命意識淡漠,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與珍惜。生命是一個過程,一個悲喜交加的過程,它讓我們嚐到了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有的人經受不了打擊,承受不了它的負重,從而放棄了珍貴的生命。面對生命,我們要不屈服、不放棄;面對災害,要堅強勇敢,團結互助;在困難和挫折中,要磨礪生命的意志,展現生命的堅韌,展現生命的光輝。有生命就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更好的生存,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2生存教育意識強化

  生存是人的本能,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侵害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素質教育應該培養的是會學習、會生存、會生活的下一代。生存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強生存本領,確立正確生存意識,掌握生存規律的教育。生存教育能幫助我們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提高我們的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正確生存觀,幫助我們樹立適合個體的生存追求,學會判斷和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較好地去解決安身立命的問題。

  生存教育就是要使學生了解生存的必備知識、掌握生存的技能、把握生存的規律、提升生存的適應能力,讓學生學會應對生存困境和擺脫生存危機的本領,正確面對生存挫折,為終身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健全人格、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開拓進取的人。

  一是培養學生生存的基本技能。根據學生在大學的生長階段的不同,確立不同的目標和要求,家長一定要克服包辦代替的習慣。據統計,大學新生入學,有70%的家長是陪同報名的,到大二、大三、大四,分別為50%、35%、25%。不少學生入學後不懂得基本的生活。

  二是要強化大學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的品行。當代大學生,大都出生在獨子家庭,從小就被驕縱和溺愛,養成了一種十分自我的性格特徵。要告知學生與人相處的基本技能,珍視融洽的人際關係,學會欣賞他人,喜歡與人交往,樂於與人溝通、交流,進而能夠與人合作,著力養成孩子陽光的心態、開朗的性格。

  三是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據筆者所在的學校統計,一般學生的出勤率在80%-85%,專業課和學位課能夠達到95%,但選修課的出勤率就只有75%。多數學生故意逃課、缺課、曠課,讓學生學會學習,關注學習興趣的培養,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滿足,認知學習對於自己發展、奉獻社會的重要意義。

  四是要敢為人先、善於放手,在儘可能多的經驗教育和情景體驗的引導下,讓學生懂得自己的問題就該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就該自己完成,不應該依賴家長和老師,培養學生走向社會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五是要教學生自我調節的方法和自我放鬆的技巧,讓學生時常保持良好的心態,健康的心理,敢於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敢於面對挫折,不言失敗,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可以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團結和群體的重要性,明白協助完成一個事情的程式。例如:

  活動內容:樹立集體觀――捉迷藏

  場地:夜晚沒有光線的空地。以場地中間為家***以任何實物為標誌,如樹、汽車等***,家兩邊各設有一個路標***垃圾箱、凳子等***。

  道具:一個比較亮且光束較窄的手電筒、眼罩

  目的:在遊戲中釋放壓力,樹立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

  步驟:在黑暗的室外講述活動規則,使大家首先適應黑暗。其中一個同學負責捉人,手拿電筒***但只能在允許的時刻開啟***,蒙上眼睛,從1數到50,其他人要快速藏起來。數完之後,捉人者開啟手電筒開始找人。發現其他人需要用手電筒照一下被發現者的臉,並大喊出他的名字。被發現者要出來到一個事先指定好的地點,等待其他隊員。同時,其他未被發現的要儘可能地安全返回家中。但要先到達兩個路標,然後再返回家中。整個過程都不能被發現。等所有藏起來的隊員或是安全回家或是被捉住之後。本輪結束,第一個安全回家的人將成為下一輪負責捉人的隊員。

  思考:引導學生在遊戲中釋放學習、生活、就業等帶來的壓力,注意活動中與其他成員間的競爭及對集體的歸屬感、集體榮譽感。

  2生活教育意識強化

  人不僅要活著,還要追求有質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當然不同的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同,也就是對美好、對幸福、對快樂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認為吃好、穿好、玩好就是美好、幸福和快樂,也有人認為簡單、樸實、平淡就是美好、幸福和快樂等,生活教育就是幫助學生獲得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確立生活目標、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生活觀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學會與他人合作,有利於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同時我們不僅要適應生活,更要努力創造幸福生活,選擇綠色的生活方式、學會學習、樹立理想都是我們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生活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生活常識,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確立為個人、家庭、國家以及為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理想,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通過以下方法提高學生的生活教育意識:

  ***1***要教育學生客觀的認識生活,用老師自己多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告知學生: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識,如家庭的經濟來源、日常生活的安排,簡單家政理財等,讓學生掌握一般的生活技能,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實現幸福生活的信心。

  ***2***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正義感。要增強學生的家庭觀念,讓學生懂得珍惜親情、關愛家人;要教育學生不以家庭的富貴而奢侈浪費、盛氣凌人,不以家庭的貧困而悲觀喪氣和自卑;並在此基礎之上推及個人與社會僅只是滄海一粟的思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關心同學,珍惜友情,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前途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3***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素質養成。讓學生明辨罪與罰,善、惡與美、醜,正直做人;努力勤奮、勤儉節約,不比吃穿、不搞特殊,禮貌待人、真誠待人、熱情待人,行為舉止合乎社會規範、人倫理念,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來辦事。

  ***4***常與家長聯絡,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修身養性,提高素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家長要善於發現學生在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特長,並及時告知老師,在學校活動中展現學生個人魅力和天賦,促使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3結語

  三生教育是一種人生教育,這是三生教育的根本,三生教育也是完善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存、生活與發展的活動。三生教育不僅高度關注人的價值,還對生命、人性等人之根本問題給予高度詮釋。在一定程度上,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傳統教育觀雖有差異,但與其基本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都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新的思想觀念與傳統觀念的結合、互補,是把握三生教育豐富內涵的必然要求,三生教育必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人生教育的風向標!

  註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② 孫志文.現代人的焦慮和希望[M],北京三聯書店,1994:82-83.

  參考文獻

  [1] 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43-67.

  [2] 羅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昆明:昆明雲南出版集團,2008:2-3.

  [3] 羅明東.“三生教育”本質論[ J ].昆明學院學報,2009***3***:6-9.

  [4] 雲南省教育廳羅崇敏廳長接受媒體採訪摘要.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談美術教育論文
有關學前教育方面的論文
相關知識
幼兒園三生教育論文
淺析高校三生教育論文
三生教育論文
有關大學生教育論文
大學生教育論文
問題學生教育論文
大學生教育論文心理健康論文
中學生教育論文
有關三生教育的探討論文
三生教育淺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