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傳播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中國茶文化是各國茶文化的搖籃。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要加強對茶文化網站的開拓和管理,實現不同人群的互動交流。為此,要建立專業的茶文化資訊資源中心,蒐集、加工、處理、管理各種茶文化資訊資源,將原始資料錄入資料庫,建立資訊服務系統,向公眾提供免費或有償的資訊檢索服務、電子文獻傳遞和查詢相關資訊等服務。

  第二,加強茶文化的學術交流。利用現有的一些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協會作為平臺,在網上釋出茶文化學術研討的通知、新聞或徵稿啟示,並開設網上論壇,網上講壇,擴大學術宣傳的範圍,增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對中國茶文化的認識和交流,同時普及茶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三,可以通過與其他大型的入口網站合作,以服務外包的方式,下大力氣培養一支強有力的網上傳播隊伍,製作設計、文字、圖片、內容俱佳,可讀性強,時效性強的宣傳材料,並針對不同受眾的特點,採用聲音、影象、漫畫、卡通、影視等綜合手法,全面細緻地開展茶文化的傳播活動。

  第四,加強與我國茶葉主產地的茶商合作,依託當地的中國名茶的品牌優勢、自然景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和旅遊要素優勢,通過網路宣傳、開發品茗休閒活動,比如茶園探幽、峽谷探險、品茗文化休閒之旅等,這些活動還可以通過網路直播的方式進行報道,擴大影響。

  中國茶文化傳播方法

  1,加強旅遊茶園觀光建設。旅遊茶園是一種供旅遊者參觀瀏覽、休閒度假的茶園。茶園應該做到有景可觀,有茶可飲,有茶可購,以生態學、經濟學為指導,實現茶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從而進一步對茶葉資源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開發,擺脫傳統單一的茶葉生產模式。

  2 ,全力打造茶文化紀念品,吸引遊客。相比一般的紀念品,要更能突顯出其使用價值、收藏價值及其欣賞價值。要讓遊客深深感受到企業的文化氛圍。

  3,興辦茶文化休閒村。茶文化村可以選擇在清淨、優雅的環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內設茶史館、茶樓、品茗室、茶具室、詩書畫欣賞室及各類茶葉、茶具專賣店等,有條件的還可開設茶葉批發集散地。

  4,加大青少年茶葉知識教育。建立茶葉科教基地讓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學習茶葉技術,認識我國的茶文化等。

  5,公共關係活動。公共關係傳播與其他傳播在目的與技巧方面不同是“傳播溝通,宜傳造勢,塑造形象,創造無形資產”。巧妙的將其特有的職能運用在茶葉策劃上。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

  1.說起茶的發現,人們會自然地想到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然而把茶作為飲料、作為一種精神享受,真正有歷史記載的還應該從西漢算起,王褒《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和記載,充分證明了當時飲茶風俗的形成和茶葉市場的存在。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為貢品。魏晉南北朝時一些有識之士“以茶養謙”巳成風氣,如晉吳興太守陸納已養成只招待茶水的習慣,客來敬茶這也許是最好的例證。

  2.唐代是歷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陸羽《茶徑》系統總結了唐代及其發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也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及其同時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視飲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而且非常講究飲茶用具和煮茶的藝術,可以說中國的茶道、茶藝從此產生。當時比屋皆飲的民間茶俗,乃至豪華隆重的皇室宮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詩詞與茶書畫,都是茶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集中表現。

  3.到了宋代,茶葉生產進一步發展,飲茶更加普及,作為貢品的建州龍團鳳餅更是花樣翻新。宋徽宗皇帝趙佶著《大觀茶論》,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親自寫茶書的皇帝。跟隨其後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紛紛寫詩作茶畫。同時飲茶藝術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點茶”技藝進一步規範,“鬥茶”之風盛行,佛門茶事興旺,飲茶技藝也隨著佛教的傳播而迅速走也國門傳至海內外。

  4.明清時代散葉茶迅速發展,多茶類的結構逐步形成,飲茶方法也從點茶發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來越講究,工藝精巧的紫砂壺、蓋碗瓷器茶具等也應運而生。客來敬茶、以茶待客風氣更為普及,都市茶館林立,利用茶館休閒、談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館文化教育得到發展。

 

茶席中的插花藝術與技巧
大學生教育實習報告自我鑑定模板
相關知識
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傳播方法
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宣傳語
推動茶文化走向世界廣告詞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作文
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珠寶設計師羅啟妍
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的介紹
中國茶文化叢書說泉的簡介
中國茶文化叢書談藝的簡介
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的內容簡介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