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旗袍人像攝影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1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2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3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4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5

  現代旗袍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複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覆。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襬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襬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襬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裝不開衩,出現旗袍後,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建國之初,人們對衣著美的追求已完全轉化成了對革命工作的狂熱。旗袍所代表的悠閒、舒適的淑女形象在這種氛圍裡失去了其生存空間……

情侶人像攝影圖片
旗袍人像攝影圖
相關知識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合集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
旗袍人像攝影作品
復古油畫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精緻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美女與貓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帥氣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室外唯美人像攝影作品欣賞
治癒系人像攝影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