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的選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紀實攝影是由一個技藝高超,富有獻身精神的攝影家以任何畫幅的照相機拍攝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類狀況的現實本質,展現生活條件,無論是好是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以方面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之案例

  1.我的拍攝方向是:真正的乞討者

  2.我暫時還沒有確定固定的拍攝物件,他需要我走出校門去到城市的各個角落裡尋找。真正的乞討者他們應該是個體。

  3.要拍攝這組照片,首先我需要找到一個目標,這需要我花很長一段時間“跟蹤”,因為我要確定他是一個真正的乞丐。然後留下他的***或者知道他的住處,方便以後拍攝。而我尋找到當代21世紀,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一個時代的真正的乞丐,我要去記錄他的生活,向人們展現出,為什麼我們當今文明社會還會出現這種狀況。

  4.在城市的角落拍攝,在他乞討的途中,在他的住所。

  5.拍攝週期約三個月,15年12月中旬到16年2月中旬

  6.完成是重點:對方一定要有值得發掘和披露人性的點/難點:很難遇到真乞丐,而且也不一定願意被拍。

  7.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年頭太多假乞丐,換了衣服變一個人,容易遇到很多假乞丐,花費很多無用功。假乞丐也可能是一個集團,捲入犯罪窩點可能會有生命危險。還有就是從來沒有和真正的乞丐相處過,不瞭解對方的心理,有可能會遇到變態。如果對方不願意被拍,那麼拍攝就很難繼續。

  8.照片我會盡量多拍,質量也會盡量體現一個大三學生的水平,體現出一種社會的悲哀氣息。

  9.該選題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一個點,而且是一般女生不敢拍的一個題材,在國內其實也越來越少。

  10.該選題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技法,只需要體現出真實就好,多拍攝,多跟著被攝者,融入對方生活中,拍出來的作品越真實越好。

  11.總結一下我的選題,我自己覺得危險度還是比較高的,所需要的精力和時間也是很多的,就是不知道老師會不會認同我想拍攝的主題,希望老師給指導。

  之紀實攝影的概念範疇

  1935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依·斯特萊克***Roy stryher***就提出要為紀實攝影下一個定義,但迄今為止,都沒有一個公眾認可的定義。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就攝影而言,最先使用“紀實"一詞的是20世紀初法國攝影家歐仁·阿特熱。“紀實”這個詞源於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導",紀實照片的功能不止於傳達資訊,他還教導觀眾從他所透露的真相認知社會的某個層面。[1] 1940年,美國紀實攝影家多蘿西婭,蘭格***Dor other lange,1895-1965年***為英文“紀實攝影”概念確定了理論意涵。觀點:紀實攝影反映當下,為將來作影像實證。

  紀實攝影反映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主要記錄人的活動;描繪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制度、習俗等;揭示影響人類行為的生活方式;不僅需要專業工作者參加,而且還需要廣泛的業餘攝影愛好者參與。 1985年,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碩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萊恩***stphani e Am Rlein***在《紀實攝影的新定義》中說:1、紀實攝影是由一個技藝高超,富有獻身精神的攝影家以任何畫幅的照相機拍攝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類狀況的現實本質,展現生活條件,無論是好是壞。2、紀實攝影是對被研究社會狀況的視覺描寫。其中流露出拍攝者的關心,並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變化。3、紀實攝影是解釋人與環境,人與社會活動之間相互關係的解說性照片。

  《紀實攝影》封面中文“紀實攝影”概念的創始人是王惠敏。1984年,該詞初見於《國際攝影》,是當時的編輯王惠敏臨時想出來為國外某一種攝影樣式起名的。在流行拿來主義的20世紀80年代,這個被對應為英文“Document Photography”的概念,很快就在國內作為一個有特指而沒有確切定義的孤立存在概念,普遍使用開來。紀實攝影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攝影家們,秉承人道主義精神和善良準則,以無比的毅力甚至是獻身精神,深入人類的生存實際,真正的瞭解並尊重被攝物件,不虛構、不粉飾、不誇張,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現的真實的情景。紀實攝影作品無論美好或是醜陋,目的都在於表現一個真實的世界,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社會良知,同時記錄特有的文化,為後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

紀實攝影的本質特徵和社會價值方面
人像攝影生活照
相關知識
紀實攝影的選題
紀實攝影的三個技巧
如何提升紀實攝影的實力
紀實攝影的方法
紀實攝影的書籍推薦
中國紀實攝影精選作品賞析
紀實攝影的美學意義
紀實攝影的作用
對紀實攝影的定義
紀實攝影的小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