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養生祕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初冬養生可不能馬虎,在這換季之時,衣食住行都要有所調整。具體初冬怎麼養生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一、飲食:飲食清淡、多吃生津養陰食物

  秋冬換季時節,首先要保持飲食清淡,不吃重油膩味的食物,減輕腸胃負擔,另外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和薯類,促使體內疲勞時所存積的代謝物得以排除,多吃含鉀食物,如干果、豆類、海產品等,維持細胞水分,增強其活性,另外,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能增強呼吸深度。

  初冬飲食養生適合的是“平補”。適宜的食物有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等。這些食物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固腎補肺的功效。此時應少吃寒涼的食物,如海魚、蝦、各種冷飲等,以免傷肺引發疾病。少吃冷硬食物,忌強刺激、暴飲暴食,還要注意胃的保暖。此外,還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棗、芝麻、核桃等食物,也很有保健效果。

  天氣越乾燥,就越偏愛進食牛羊肉來禦寒,但牛羊肉屬於溫補食材,加上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薑、枸杞、當歸等滋補品,食用過多隻會“燥上加燥”,更易造成體內“上火”。因此,在進補後的第二天通常會出現口乾舌燥、乾咳,甚至面板瘙癢等“火警訊號”,建議易上火人群多選用滋陰潤燥的滋補品。

  二、穿衣:遵循“外厚、內薄、多層”原則

  眼下季節,有人穿T恤衫,也有人穿棉衣,讓人有種“不知道怎樣穿衣”的感覺,但穿衣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生病。秋冬時節穿衣服應該遵循“外厚、內薄、多層”的原則。

  “外厚”是指最外面的外套最好穿保暖較好、防風性強的衣服,禦寒效果好。“內薄”,是指穿在外套裡面的衣服最好薄厚適中,能不熱不冷,這樣進入一些有空調、暖氣的室內,可以把外套脫下。避免熱得出汗後,出到戶外被冷風一吹,引發傷風感冒。“多層”是指可以在外套裡面多穿幾層,比如毛衣、襯衫、短袖等多層重疊,冷的時候多穿一件,熱的時候脫掉一件,避免冷熱兩種傷風。

  腳部保暖要有合適的鞋子和襪子。鞋子的尺碼應稍大些,最好墊一雙棉鞋墊,腳放在裡面要有點空間。其次,鞋底應稍高些,這樣可以起到與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冬季最好每天用溫熱水泡腳,步行半小時以上,並堅持早晚搓揉腳心。

  三、起居:早睡晚起,注意保溼

  冬天是草木凋零,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也應隨著自然界的變化適當地減少活動量,以免擾動陽氣,損傷陰精。尤其是對老人來說,體內陽氣本來就不充沛,更應該早睡晚起,以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睡覺的時間不足或過長,都會導致精神萎靡和人體睏倦,影響正常的代謝功能。老人在冬天只需比其他季節早睡1~2小時,再晚起1~2小時即可。

  溼度管理對於寢室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空氣乾燥容易導致鼻粘膜、喉粘膜乾燥,導致嗓子疼和感冒等。最適合的溼度是50%-60%。如果空氣溼度不夠,可以通過使用加溼器、將溼潤的衣服放在房裡烘乾、放置觀賞植物等辦法來增加房間溼度。有時候還可以將口罩溼潤以後戴著入睡,可以有效保證口鼻粘膜不幹燥。

  另外,在睡覺時穿的衣服也很重要,並不是穿得越厚越好,只要注意將容易著涼的部位保溫好即可。如果是手腳冰涼的人,可以考慮穿著襪子抱著熱水袋入睡,如果是容易肚子發涼的人最好不要裸睡,或者可以通過包裹腹帶的方式來保證肚子的溫暖。

  四、鍛鍊: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的運動,晨練別太早

  初冬是運動的好時節,建議一週做1—2次戶外運動。專家說冬季運動,應該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冬季戶外運動時間以30分鐘至40分鐘比較合適。入冬以後,走路是中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較推薦的運動,也可以打打太極拳和柔力球,天氣過冷時則應避免戶外運動,可以在室內快走或者原地慢跑。

  冬日運動是對付寒冷的積極措施,但應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閉藏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相對緩慢,陰精陽氣也都處於藏伏之中,所以運動鍛鍊中要注意精神內守,避免陰精陽氣外洩。具體方法是:一、準備活動要充分,待熱後脫去一些衣服,然後加大運動量;二、不要過於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三、鍛鍊後,要及時擦乾汗液,若內衣已潮溼,應儘快回到室內換上乾燥衣服。

  冬季晨練並非越早越好,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冬季晨練的時間都應該推遲到太陽升起以後,此時溫度升高,風也小了,寒冷對人體的刺激減少。同時,老年人在冬季早晨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衣褲要保證柔軟寬鬆以利於血液迴圈。

  初冬養生食譜

  1、胡椒豬肚湯

  材料:新鮮豬肚一個,白胡椒15克。

  做法:將胡椒打碎,放入洗淨的豬肚內,用線紮緊豬肚切口,放入沙鍋內慢火煮至爛軟,湯中放入少許芫荽調味,將豬肚撈起,棄肚內胡椒,食肚肉飲湯。

  功效: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此湯可以調理胃寒的病症,具有健脾開胃、祛風散寒、溫中止痛的作用。

  2、烏骨雞燉板栗

  材料:鮮板栗10枚,烏骨雞1只,生薑1塊,精鹽適量。

  做法:鮮板栗去殼取慄仁備用;烏骨雞褪毛,去除內臟,洗淨晾乾;將烏雞、板栗仁同入砂罐中,加清水沒過雞與慄,放生薑入水中,加蓋文火燜2小時。起鍋加少量精鹽食用。

  功效:烏雞甘平,入肺腎,滋陰益氣,能雙補肺腎。板栗補腎強筋。兩種食物同用,可按秋時補肺,亦為冬季補腎做好準備。

  3、蘿蔔燉牛肉

  材料:白蘿蔔450克,牛肉100克,大蔥15克、姜,料酒10克、醬油,鹽4克,味精2克,八角3克,花生油40克。

  做法:將蘿蔔牛肉清洗乾淨,切塊,分別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將鍋中油燒熱,加入大蔥姜、八角、鮮湯、料酒、牛肉塊,等到牛肉煮爛再加入白蘿蔔,燒開,將浮沫撇掉,等到蘿蔔煮爛之後加入剩下那些調味料就可以了。

  功效:白蘿蔔有豐富的維生素,牛肉有豐富蛋白質及氨基酸,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4、臘八粥

  材料:芡實、薏仁米、白扁豆、蓮肉、山藥、紅棗、桂圓、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

  做法:先取上述除粳米以外的八種原料煎煮40分鐘,再加入粳米繼續煮爛成粥。分頓調糖食用。

  功效:可健脾胃,補氣益腎,養血安神。適用於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洩瀉、口渴、咳嗽少痰等。

  5、冬筍老鴨湯

  材料:老鴨半隻***約400克***、冬筍400克、薑片、蔥末適量、鹽1小匙、雞精1小匙、胡椒粉1小匙、清水。

  做法:老鴨洗淨剁成小塊,冬筍去皮切成塊;鍋內倒入熱水,水開後把鴨塊放入焯10分鐘左右撈出待用;同時再起一鍋沸水,把冬筍焯過後再放到冷水裡,撈出來瀝乾即可,這一工序為的是給冬筍去澀;將鴨塊、冬筍塊、薑片放入煲鍋中,倒入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煲2小時左右;最後加鹽、雞精、胡椒粉調味,撒上蔥末即可。

  功效:俗語說“嫩鴨溼毒,老鴨滋陰”,多選用老鴨煲湯。中醫認為,吃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的作用。冬筍老鴨湯清香鮮美,且有滋陰補血之效。

初冬養生原則
初冬養生三早三晚
相關知識
初冬養生祕訣
中醫冬季養生祕訣介紹
冬季女性養生祕訣
五形人冬至養生祕訣
冬季禦寒養生祕訣有哪些
老年人冬季養生祕訣
冬季水果養生祕訣
白領冬季如何養生白領冬季養生祕訣
冬季起居養生祕訣分享
秋冬老年人養生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