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技巧訓練及審題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導讀: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一起學習吧!下面網的小編給你們帶來了高三數學學習方法文章《》供考生們參考。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技巧訓練

  物理篇

  高考物理一般要經過三輪複習,每一輪複習目的各有側重。現階段高三就要進行第一輪複習,這一輪複習是以章、節為單元進行單元複習。在這一階段裡,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解題技巧與能力,要全面閱讀教材,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要重視對物理狀態、物理情景、物理過程的分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夯實基礎知識、注意主幹知識

  儘管近幾年來教材在變,大綱在變,高考也在變,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思路不會變,它們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而主幹知識又是物理知識體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識,學好主幹知識是學好物理的關鍵,是提升能力的基礎。在備考複習中,不僅要求記住這些知識的內容,而且還要加強理解,熟練運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於本學科知識,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系統的知識網路。新課程知識應用性較強,與素質教育的教改目標更加接近,容易成為命題點。

  注重學科思想技巧的掌握

  學習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領悟其中的科學技巧,訓練獨立思考和仔細審題的習慣和能力。為什麼感到物理課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題就在於沒有掌握物理學科科學的研究技巧,而是死套公式。為此,在物理複習過程中要適時地、有機地將科學技巧如:理想化、模型法、整體法、隔離法、圖象法、逆向思維法、演繹法、歸納法、假設法、排除法、對稱法、極端思維法、等效法、類比和遷移法等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有利於消化吸收,領悟其精髓,從而提升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

  研究題型,分類歸檔,注意解題技巧和技巧的訓練和歸納

  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須對知識點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斷翻新變化。很多試題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查,有時是考查理解能力,有時卻考查推理能力或分析綜合能力,或以新穎的情景或新的設問角度考查同一知識點的,這就要求我們應站在科學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試,分析題型,精選例題,組合習題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提升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用翻新題進行訓練,以求真懂,克服思維定勢。學會解傳統的基本題,以基礎題訓練或提煉技巧,訓練正確的解題習慣一般程式:文字→情景→模型→過程特徵→規律→方程→數學解→物理判斷。要養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從原始題目中採集資訊、處理資訊,建立起與題目相對立的物理模型的能力。充分利用好高中物理課本中不少聯絡實際的好題,例如流體的阻力與物體速度的關係、示波器中的電偏轉、磁懸浮列車等。07上海物理卷最後一題最後一問磁場運動問題就是從磁懸浮列車中演化來的這些都是聯絡實際的典範,加強理解、鞏固知識、訓練能力。

  切實加強實驗複習,提升實驗變通能力

  隨著高考的改革,命題已由知識立意逐步轉向能力立意,聯絡實際、實驗的題目越來越多。同時近幾年高考物理有力地衝擊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它給我們的啟發是:

  首先,要更加重視課本中的實驗,高考的實驗題都是以規定實驗中的原理、技巧和器材為基礎編寫出來的。

  其次,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課本中的實驗僅僅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實驗設計方案和操作規程,但它決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實驗方案。我們應該著重從中領悟物理實驗的設計思想、所運用的科學技巧、規範的操作程式及合理的實驗步驟。應從實際出發作合理的變通和大膽的改進,通過改變實驗目的和要求、實驗控制的條件、實驗儀器等技巧,要動手去做,以訓練運用實驗思想技巧、設計新的物理實驗的能力。例如07上海物理試卷中第18題,對“氣體溫度計的讀數和修正”。試題不難,但拿全6分很不容易。由此可見,在高三物理實驗複習中,要求在熟練掌握基本器材使用的基礎上,透徹地理解實驗設計思想和實驗原理、實驗步驟、資料處理,以及誤差分析,進而訓練其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加強應試能力的訓練

  1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也包括嚴肅認真耐心細緻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升審題能力不僅是考試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審題能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對關鍵詞句的理解;②對隱含條件的挖掘;③對干擾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題的規範化訓練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而解題的落點是書寫的規範性,表達的完整性,這是提升高考成績的一種有效途徑。高考主觀題分值的增加,說明對思維的科學性,解題的規範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要為了節省時間,在解題時只剩下光禿禿的幾個公式和結果,題目的分析、解題的中間過程全無,這樣的狀況在高考中無疑是要吃大虧的。

  3注意合理分配解題時間

  試卷難、中、易分數分配約為2:5:3,平時做一份完整的試卷應先易後難,要敢於放棄,拿到該拿的分數,注意合理分配解題時間,要留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復查。

  注意現代資訊的收集和獲取

  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尤其是與現代高考科技的聯絡,是高考的必然趨勢和熱點。這也是物理學科的特點。一方面,要博覽群書,尤其是科技類書籍,不斷地獲取新的資訊,關心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多留意從各種媒體吸收資訊,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用時不恨少”。同時要關心實際問題,關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和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如有關“嫦娥一號”的資訊。但是,主要注意力還應該放在教材上,特別是教材上的那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閱讀材料,只要牢固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處理物理問題的基本技巧,提升了綜合運用能力,任何問題就不可怕了。

  總之,高考複習是一個為期9個多月的系統工程,各個階段乃至各個環節都需要慎密設計,要講究科學、合理,做到有序、有度、有方。

  高考支招:物理試題該如何審題做題?

  不管高三物理學了哪些內容,但是在做物理題時,審題是關鍵。每個物理題都是向我們展示一幅物理場景,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審題就是通過已知條件把這個場景構建合理完整,然後解答。掌握審題技巧不僅能更快速的解答題目,題目的正確率也會提升,學科網小編推薦給大家三部審題法,不妨嘗試一下。

  第一步:全面想象題目給定的物理過程

  每一道物理題目都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物理圖景,解題就是去探索這個物理過程的規律和結果。可是,不論在現實中,還是在題中給出的物理過程往往不是一目瞭然的,因而解題首先要根據題意,通過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過程,勾畫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圖景。

  例:汽車以 15 米 / 秒的速度運動,關閉油門後獲得 3 米 / 秒的加速度,問 8 秒內汽車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 5 釐米 / 秒 2 得出速度滾上一斜面 , 獲得 3 釐米 / 秒的加速度 , 問 8 秒鐘內小球的位移 是多少 ?

  對此二例 , 如能仔細分析 , 想象汽車是作勻減速運動 , 然後停下來 ; 而小球沿斜面勻 減速上滾到最高點後,又沿斜面下滾,這樣兩個不同的過程,一般學生在解題中的錯誤就會大大減少,對那些涉及知識較多的綜合題,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過程,解題時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出現掛東漏西的現象。有的題目對某些物理過程含而不露,這就更需要我們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長20cm橫截面積為 0.8cm 2 的均勻玻璃管,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將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銀柱封閉著一段 10cm 長空氣柱,讓玻璃管繞通過封閉端的豎直軸從靜止開始轉動 , 速度逐漸增大,當轉速增大到多大時,玻璃口只剩下2 cm 的水銀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過程是:氣柱的壓強與大氣壓相同,所以水銀柱受力平衡。隨著玻璃管的轉動,水銀柱發生離心運動,而逐漸遠離軸,以至使部分水銀從管中丟擲,與此同時,被封閉的氣柱隨之變長。對後一過程,在題目的文字中沒有提及,但化卻與我們解題有著極大的關係。所以在想象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遺漏了類似的過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過程中,要緊扣題意對關鍵字眼要仔細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輸出功率”、“最小距離”中的“ 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緩慢變化”、“迅速壓縮”的“緩慢”、“迅速”二字等等。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著一個複雜的、變化著的物理過程,如果輕易放過這些字眼,那麼你所想象的物理過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錯誤的。

  繪製草圖對我們正確分析、想象物理過程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那些複雜的物理過程,如能抓住其關鍵形象,並草圖表達如物體運動軌跡草圖、實驗裝置示意圖、電路圖等等,這對於進一步分析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準確地抓住研究物件

  在完成了鑰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題目給定的全部物理過程後,就要準確確定研究物件,研究物件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物理過程。

  怎樣才能準確地確定研究物件呢?一般要緊扣題目提出的問題。如:“這些剩餘氣體的壓強是多大?”我們就可直接把“剩餘氣體”作為研究物件,但也有不少題目的研究物件比較隱蔽,那麼我們間接地選定那些已知條件較多的、而且與題目所提的問題又有密切關係的物體或教程作為研究物件。例如:“A內氣體的體積是多大?”若直接選留在A內氣體的體積不太方便,如果選B內的氣體為研究物件,不但知道其溫度、壓強,而且還知道其體積為已知數,同時原來氧氣體除去B內的氣體就是留在A內氣體了,象這樣間接地選擇研究物件的方法在角電學習題中經常用到。

  以上所談的是解答一般物理習題的關鍵的頭兩步,應當引起學生重視。

  第三步:挖掘隱蔽條件。

  具有一定難度的物理題目,往往含有隱蔽條件,這些隱蔽條件可隱蔽在題目的已知條件中、要求中、物理過程中、物理圖象中和定律應用範圍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時挖掘這些隱蔽條件,應能夠越過“思維陷井”,突破解題障礙,提高解題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內涵中找出隱蔽條件

  物理概念是解題的依據之一,不少題目的部分條件隱含在相關的概念之中,於是可以從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隱含條件,尋求解題方法。

  2由物理現象的分析找出隱含條件。

  物理問題中,有些隱含條件存在於問題敘述的過程之中,只要認真分析題中的物理現象和臨界條件,應能找出隱含條件。

  3由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出隱含條件。

  物理過程的分析是解題中的重要一環,通過物理過程的分析,可找出問題中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絡和必備條件。

  4由物體運動物理規律的約束找出隱含條件。

  確定物理的運動狀態是解題的依據,而物體的運動狀態往往受一些物理規律的約束。因此,我們可以運用物理在運動過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規律來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這一隱含條件。例:一作斜拋運動的物體,在最高點炸裂為質量相等的兩塊,最高點距地面 19,6 米,爆炸後1 秒鐘,第一塊落到爆炸點的正下方的地面,此處距丟擲點 100 米,問條二塊落在距丟擲點多遠的地面上。空氣阻力不計。要求出第二塊落地點距丟擲點的水平距離,就必須知道爆炸後兩塊的運動狀態。本題中這是一個隱含條件,我們可以通過物體在爆炸前後所遵循的物理規律來找出這一隱含條件。爆炸後,如果第一塊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它落地的時間為t= = =2 秒,而題中的下落時間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塊作豎直下拋運動。考慮爆炸前後,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動量守恆,可以確定第二塊作斜上拋運動。確定物體爆炸前後的運動狀態後,就可以由運動規律和動量定律求解。

  5由題中的數學關係找出隱含條件。

  正確的示意圖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啟發思路,而且還能通過數學關係找出題中的隱含條件。這種方法不僅在幾何光學中有較多的應用,而且在其它物理問題中也經常應用。

  6由物理中尋找隱含條件。

  有些題目,所設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確的,不易直接處理,只有恰當地將複雜的模型向隱含的理想化模型轉化,才能使問題解決。

  7從關鍵語句中尋找隱含條件

  在物理題中,常見的關鍵用語有:表現為極值條件的用語,如“最大”、“最小”、“至少”、“剛好”等,它們均隱含著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現為理想化模型的用語,如“理想變壓器”、“輕質槓桿”、“光滑水平面”等,扣住關鍵用語,挖掘隱含條件,能使解題靈感頓生。

  8從題設圖形中尋找隱含條件

  有的物理題的部分條件隱含在題目的圖形中,結合題設條件分析圖形,從圖形中挖掘隱含條件,方可找出解題途徑。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準備及直線運動知識點
高考物理答題規範及複習建議
相關知識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技巧訓練及審題攻略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準備及直線運動知識點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資料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物體的平衡知識點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機械能守恆知識點
高考物理一輪複習解題方法指導
新高三怎樣做好高考物理一輪複習準備
高三第一輪物理複習策略_高考物理一輪複習建議
新課標高考數學一輪複習技巧
高三物理一輪複習策略及數學備考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