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脫肛怎麼治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兒童會發生脫肛,可以用飲食方法治療脫肛。這其中綠豆和黃芪擔當主角。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孩子脫肛的方法。

  治療孩子脫肛的方法

  肛管直腸脫垂,又稱脫肛,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僅鼓膜脫出者,稱“不完全脫垂”或“假性脫垂”;直腸全層脫出者,稱“完全脫垂”或“真性脫垂”。脫出部分在肛管直腸內者,稱“內脫垂”或“內套疊”;脫出肛門外者,稱“外脫垂”。多見於小兒和老年人。老年人在身體虛弱,中氣不足,或腹內壓升高等情況下,韌帶鬆弛,對臟器的固護能力下降,出現臟器脫垂,輕症脫垂患者在腹壓減輕或臥床即可回覆;重者終日脫垂在外不能回納而影響正常生活。

  綠豆糯米豬腸 : 綠豆50~60克、糯米20~30克放入豬大腸250~300克內,兩端用線紮緊,加水煮2小時取出,切段調味。佐餐食。主治脫肛。

  綠豆糯米煮大腸 : 綠豆、糯米各50克納入豬大腸250克內,兩端用線綁緊,入沙鍋,加適量水煮2小時,爛熟後食。 功能清利下焦,瀉火燥溼。主治老年性脫出的子宮或直腸部分紅腫,或兼有潰爛,流血水,伴小便短赤,口乾脘悶,發熱;女性白帶增多,黃白夾赤。

  黃芪白朮粥 : 黃芪30克,白朮、柴胡各15克,同加適量水煎40分鐘,去渣取汁,入粳米100克煮爛粥食。 功能補氣健脾,昇陽舉陷。主治老年性中氣不足,臟器用種無力所致內臟下垂;症見神疲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尤甚。

  黃芪萸肉湯 : 黃芪30克、山茱萸10克加適量水共煎30分鐘,去渣取汁,入瘦豬肉片100克煮爛熟,調味。飲湯食肉。 功能補氣升提,益腎固攝。主治中氣不足型內臟下垂;症見疲倦乏力,氣短懶言。

  黃芪芡實煲豬大腸 : 豬大腸150克用沸水略煮去味龍細,入黃芪、芡實各30克,加適量水以小火煲至腸爛熟,調味。飲湯食腸。功能補氣健脾,升提固攝。主治臟器脫垂;症見久瀉脫肛。

  黃芪黃鱔紅棗煲 : 鮮活黃鱔200克宰殺後去內臟、切段,與黃芪30克、紅棗10個同入沙鍋,加適量水和植物油少許,小火煲煮爛熟,調味。飲湯食肉。 功能補氣養血,升提。主治老年性臟器下垂;症見疲倦乏力,頭暈氣短,腰痠肢軟無力,面色蒼白。

  脫肛吃什麼藥好得快

  第一、 內服治標:枳殼10克,升麻8克,黃芪15克,白朮10剋日煎服,一日兩次。補氣固脫。

  第二、 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勻。用麻油調成50%濃度的膏藥。睡覺前將藥膏塗抹於肛門上,然後用手輕輕地將肛門脫回,再用消毒紗布固定。一般晚上用藥效果最好,如果較為嚴重,白天也可以敷用,治療期間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第三、 薰洗提肛散:柯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礬各50克,水煎,待溫坐盆,先薰後洗肛門,每次20-30分鐘,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專家強調:患有肛裂的患者不能使用以上兩種外用方,待脫肛回收後即停止用藥。

  引起脫肛的原因有哪些

  脫肛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下列各因素與發病有關。

  1、解剖因素

  小兒骶尾骨彎度小,直腸較垂直,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乏支援而易於脫垂,直腸前陷凹腹膜反折過低,腹內壓增高和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導致脫垂,老年人肌肉鬆弛,生育過多或分娩時會陰撕裂亦可使直腸發生脫垂。

  2、腹內壓增高

  長期便祕,腹瀉,慢性咳嗽和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內壓增高,可導致直腸脫垂,近年來國外研究發現,直腸脫垂常伴有精神或神經系統疾患,兩者間的關係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神經系統病變時,控制及調節排便的功能發生障礙,直腸慢性擴張,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減弱,從而產生便祕和控制排便能力下降,排便時異常用力,使肛提肌及盆底組織功能減弱,也是直腸脫垂的常見原因。

  3、其他外傷

  手術引起腰骶神經麻痺,致肛管括約肌鬆弛,引起直腸黏膜脫垂。

猜您感興趣:

小孩胃炎怎麼治療
女性宮外孕怎麼治療
相關知識
孩子脫肛怎麼治療
如果蛋雞脫肛怎麼治療
孩子弱視怎麼治療
孩子汗腳怎麼治療
小孩子口臭怎麼治療
嚴重脫肛怎麼治療
寶寶脫肛怎麼治療
小孩子便祕怎麼治療的方法
孩子便祕怎麼治療有什麼方法
小孩子蛀牙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