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背絲扣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背絲扣如同太極魚的陰陽分割線s,纏絲勁,順纏,逆纏。心意的裹外翻,這都是對左右,順逆一對陰陽在拳術運動中變化規律的描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陳鑫言:背絲扣榫,細心揣摩。理精法密,條理縷析。層累曲折,胥致其極。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榫為合, 背絲扣為一種用來表述陰陽二氣合一,變化運動軌跡的方式。背為向背的意思,可理解為正反,上下,前後,左右、順逆;絲就是曲線,現代人稱做螺旋;扣有相合為一的意思,如環環相扣等。

  那麼背絲扣實際就是左,右手***或身體***在練拳時,每一個動做中的一對順逆螺旋,由陰變陽,由陽變陰的軌,和太極圖陰陽魚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是說明陰陽變化規律的。從手到腳,從襠到腰,都是這種形式的表現。

  背絲扣如同太極魚的陰陽分割線S,纏絲勁,順纏,逆纏。心意的裹外翻,這都是對左右.順逆一對陰陽在.拳術運動中變化規律的描述。

  各派各種運動都暗含背絲扣,沒有高下之分,只有自己練的好不好。陳氏小架的纏絲勁,武氏,心意的裹外翻,楊氏的抽絲勁,趙堡太極拳的背絲扣。都是在表達太極陰陽圖。

  練習小架拳時腰要微微挺在命門處的腰上一點。這個點是實點,不是整個腰椎。漸漸意念所至就能帶動全身,大轉子往裡旋轉,胯落下。 領腰時如腰間被人握著帶動全身,所以腹背及全身是鬆的。並且在腰成為主宰之前是領腰是沒感覺的。 領腰就是先一點,等你命門下一段可做主宰時,襠勁有了,腰就是初步有成了。 要從基本功練起,升降樁,貓步是非常出功夫的。第三個才是站樁。因為當你下部無功夫時,所練出的氣只能助長你散亂的念頭。這也是單練靜功容易出問題的原因。下部吃力可對你此症作快速調整。一開始打坐,體很難調上。 練拳時實際上只要領起腰,鬆胯開襠,用中線領全身,呼吸配合,肩胯自然會慢慢鬆開,並且有一天會忽然感覺到手一下收斂到中線上,手臂受力自然不會再挺在肩胸,雙手自然帶動人或化解外力。雙腿也忽然接上了,四肢如章魚,此時可謂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有意去練鬆肩胯可能永遠也不會到此境界。有意去練襠勁,都很難做到,都是要放在整體的練,不是區域性。因為練時各肢有所為不肯交權的原因。你不夠強大,沒人會聽你的。 練拳時只注意筋骨和神意相合,沒有去注意其他。以腰襠為主宰漸漸練習有成,自然節節貫穿,再練領、運、鬆、合、發。先不要管收肛,泛臀等,領腰不是向後,腰沒有練出來之前的頂頭懸是假的,只有腰練好後,從腰漲出的頂頭懸才是真的。只要眼平視看前,不看地板,腰松下,腳底踩勁。自然小架的一些毛病,哈腰,摘頭,翹臀不會有。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

  情似火山洪水,一觸即發。

  意如小溪細流,纏綿不休。

  武功以勝負論;境界以理勝論。前人由武功而境界;今人由境界而武功。由武功而境界易入旁道;由境界而武功易入虛幻。武功高不等於境界高;境界高不等於武功高。練武功時應持境界;練境界時應持武功。莫以武功笑境界;亦莫以境界笑武功。 內家拳均以陰陽為本,世間之大莫過於陰陽,陰陽要有物所指才可明理!不然必入混沌。 以理證境,以體合理,以境修體,再以體證道。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身形

  古老的 陳氏小架分五層境界,一般能達到三層功夫。已經相當厲害,一層架為最基礎,也是築基的階段。如果全部做到位,打2遍就覺得很艱辛。有種打不下去的感覺。

  一層架是碾出來的,也是出勁的路徑。二層架帶腰勁多,有的人打起來就開始晃圈。習慣後,就從頭晃到尾。晃腰直接,襠勁就不用走。因為走襠勁不用晃腰,而陳氏小架的精華是襠勁,腰為鋪而已。所以小架拳要求規矩練,就是為了減少誤差,能碾出整勁。其實襠一鬆一合就完成,不需要晃腰,襠勁是看不見形的。所以才這麼神祕,令人嚮往。無數人競折腰。

  說來說去小架的身形還是襠,前為丹田,後為襠。丹田是聚氣的缸,是一個引信也就是炮捻子。小架泛尾閭就是通督脈,椎腦一體,練精還神性命之修。

  開襠也一樣,提肛不是真正去提那個地方,而是丹田內收,大椎穴一提就已經是提肛。小架拳很多意像的東西,不能去實像去做。而泛臀是為了開後襠,後面的點,上為伶,下為沉,中為空。人就順正,把S的曲線,調為C的功體。這樣丹田就騰出位置,氣才能行至腳底的湧泉穴,小架腳底踩著勁就落實了。也把散亂的八字腳給糾正,腿的大筋也就能挑起來,然後股骨頭雙雙往裡轉動,一個立體的背絲扣榫就完美形成,落胯埋襠,陳氏小架的身形就初具。行拳就可以一日千里也。

  最後就是如何走襠的問題, 襠走後弧移動到兩腳正中間時,也剛好走到了後弧線的圓點。此點之先襠所走的是平弧路,稱之為先半弧;然後往前合。此點之後襠所走的是為後半弧。襠走不同弧段時對身體各部位的牽拉是不一樣的,各部位也應隨之做不同配合。

  襠走前半弧時,地氣是自腳底湧泉穴向上,沿腿升到腰襠一段。襠走後半弧時,腰襠之氣沿另一側胯、腿沉到新的實腳之下地中。腿腳是人體與大地交換能量的通道,通過氣升氣降變換腿腳的虛實,是有意識將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引入體內並推動行拳的基本方法。陳氏小架把這叫纏絲勁。

  襠走先半弧時以向下鬆沉為主,肩似掛在頸椎上,臂似掛在肩上,肩臂隨同兩肋皮肉向下鬆垂,能感受到它們的重量。襠走後半弧時,兩肩鬆沉虛腋撐開,順肩送臂,伸臂送手,節節伸開。

  襠走先半弧時,會陰穴向下放鬆平展,一能帶動上體向下放鬆;二能迎接腳下升來之氣進入丹田;三能鬆開兩側恥骨下支,使兩側大腿根像鳥展翅似的撐開中微有上騰之意,以助地氣上升。襠走後半弧時,會陰穴向上,一是送別向下的兩腿意氣;二是推動襠勁後升,經體內直通頭頂,三是牽扯動兩側恥骨下支向內收合,是兩胯外側的股骨頂部位像鳥收翅似的內收下落,以助腰以下氣向下行。會陰穴的下鬆與上收,會陰後提,與脊柱的意氣走向是一致的。會陰穴的調整,具有輔助丹田運氣和腰脊伸縮的內涵深意。

  以命門穴為代表的腰與稱為丹田的整個小腹是陰陽對應關係,是圍繞之間的一個“中”反向互動、相輔相成的關係。襠走先半弧時,命門是不能凹踏,這樣防止腰疼和腰間盤毛病。襠走後半弧時,尾閭微泛,命門穴向上撐頂,小腹向下鬆沉。陳氏小架的整個走襠過程就完成,當然行拳過程中襠往哪裡合,在什麼地方合,這都有講究,也需要老師講解。走襠的細微之處太多,必須在長期修煉中輪流側重,慢慢地找感覺,不可能每個動作或每次練拳全都顧及得到。況且細微處變化豐富,不同動作、不同人,甚至同一個人不同的練拳階段,對同一個部位的體驗可能同中有異。這就要求不厭細膩,又不迷失於細微末節之處。應當把諸多的細膩微妙之處統一於一個大的方向、綱領之中,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小架拳如車站,進去了,出去了,只為一句話,等待下一次的精進。緣聚緣散緣如水,揹負者萬丈塵寰。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背絲扣榫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出勁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背絲扣榫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背絲扣榫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腰領與襠合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八大特點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特點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大小週天
如何打好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轉關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陰陽魚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招式戰法
陳氏太極拳小架的無極式和襠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