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呢?下面是有立秋氣候的由來,歡迎參閱。

  立秋氣候的由來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初候,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氣候特點

  “ 立秋 ” 時值公曆八月上半月,習慣上表示秋季的開始,但氣溫未降至秋 季標準,故有 “ 三伏不盡秋到來 ” 之說。溫度開始下降,平均氣溫 26-27 ℃,最高氣溫 仍在 35 ℃以上,一般早晚有些涼意,中午前後依然炎熱。降水量開始減少,一般 70-80 毫米,常有大風和暴雨出現,但也有些年份出現早秋旱。一般光照充足,有利於早秋 作物的生長髮育。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此外,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立秋習俗分析

  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摸秋,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

  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猜你喜歡:

立秋習俗有哪些
立秋吃什麼食物
相關知識
立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立夏的氣候特點是什麼樣的
大雪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寒露節氣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霜降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穀雨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白露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白露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雨水節氣的氣候特徵是什麼
2016年春分的氣候特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