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安全伴我行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於法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法制標語

  1、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2、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3、增強憲法觀念,推進依法治國。

  4、弘揚法治,崇尚文明,做誠信守法好市民。

  5、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設水平。

  6、學習宣傳憲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7、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8、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9、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法》,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0、加強質量安全教育,提高質量安全意識。

  圖一

  圖二

  2:范蠡的“撈人”哲學

  隨著反腐懲貪持續發力,一個個貪腐官員應聲落馬。人們在一些貪官的人生經歷中可以看到,許多喪心病狂、貪得無厭的腐敗官員出身於十分貧寒的家庭,甚至於在幼年時期飢寒交迫、逃荒要飯。於是,有人據此得出結論說:出身貧寒的人更加貪財。

  顯而易見,這個結論過於偏頗、武斷、絕對,與實際情況並不符合。然而,許多腐敗案例卻又不斷顯示,這個結論似乎包含幾分道理。而且,“出身貧寒的人更加貪財”的看法也並非始於今日,而是自古即有。近日,在讀《史記》時,司馬遷所記述的越王勾踐的謀臣范蠡的一段故事似乎就反映了古人對這個問題所持有的同樣觀點。

  范蠡協助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歷盡臥薪嚐膽的辛酸,最終擊敗吳國、報仇雪恥,成為春秋霸主。范蠡認為勾踐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安樂,便隱姓化名、棄官從商並最終大獲成功,成為遠近聞名、腰纏萬貫的富豪。

  然而,不幸的是,在他的三個兒子中,二兒子卻因為違法犯罪在楚國被拘押。全家人為此憂心如焚,但派誰去楚國“撈人”?曾經歷盡貧寒的大兒子認為自己責無旁貸,便自告奮勇。但范蠡認為應當派自幼錦衣玉食的小兒子去。但大兒子以死相爭,取得了去楚國“撈人”的資格。

  結果不言而喻,大兒子由於自幼歷經貧寒,過於看重錢財以至於背信棄義,使“撈人”的任務功敗垂成。當大兒子帶著弟弟的屍體回到家裡時,全家人痛苦萬分,抱屍大哭。然而,范蠡卻笑了並說了一番發人深省的話:“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為欲遣少子,固為其能棄財故也。而長者不能,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也就是說,范蠡之所以不主張派大兒子去“撈人”,就是因為大兒子從小與范蠡一起拼搏奮鬥,歷盡貧寒與辛酸,性格充滿貪慾,過於看重錢財,最終必然會害死其弟。而小兒子一出生便是“富二代”,口含金湯勺,花錢如流水。在託人辦事時,該花的錢花到了,人自然能夠撈出來。

  范蠡主張派小兒子去“撈人”的故事雖然與今天人們認為的“出身貧寒的人更加貪財”一樣偏頗、武斷、絕對,但的確可以給那些出身貧寒、歷盡艱辛、最終身居高位的人敲響警鐘,切莫把貧寒記憶在不知不覺中轉化凝聚成體內的負能量,最終讓貪慾之念毀了自己的理想和前程。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法律安全教育手抄報內容資料
關於法律安全紀律的手抄報
相關知識
法律安全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法律安全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法律安全伴我行手抄報
法制安全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法治安全伴我行手抄報
法制安全伴我行手抄報
法律在我心中安全伴我行手抄報
法律在我心安全伴我行手抄報
初中安全伴我行手抄報內容
一年級交通安全伴我行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