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釣魚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深秋初冬氣溫已慢慢降了下來,魚兒受此影響也大多藏與深水區且減少吃食,此時釣魚難度較大。但只要掌握小編所說以下幾點,就不愁釣不到魚。

  深秋釣魚技巧

  按氣溫變化可將秋季劃分為四個釣魚階段。第一階段:自立秋開始。由於未過“三伏”,暑氣依然逗人。可沿用夏季釣魚的方法,如釣蔭、釣深,一天之中避開中午釣早晚,甚至仍可進行夜釣。

  第二階段:一般從處暑開始。這是一年中又一個黃金釣季。“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這是晉張翰筆下的秋釣寫實。釣友們將這段時間獸為黃金釣季,絕非僅是佳景和魚肥,而是因為金風送爽溫度適宜,是魚兒攝食的旺季,當然也是釣友們大顯身手的時刻。此時釣魚,除可繼續使用夏釣的各種餌料外,還可更多地採用具有秋釣特色的蚱蜢、油葫嚴及各種青蟲和昆蟲,用它們釣草魚、鯰魚、黑魚和黃顙等,會獲得滿意的效果,有時鯉魚也會對這些活餌感興趣。在釣法上還是要以釣邊為主。如在深水處釣鰱鱅草魚,應離底釣浮。釣鯉鯽鯰黑魚,則應釣邊釣底。因為岸邊草木籽實及昆蟲,落入水中都是魚兒的美食,會吸引魚兒遊向岸邊,釣手追著魚兒靠邊下鉤,定獲豐收。

  第三階段:始自寒露前後開始。由於氣溫繼續下降,深水處太陽已晒不透,魚兒遊向溫度較高的淺水區和向陽的岸邊***這裡浮游生物多,也是吸引魚兒前來的原因***。這正是“秋釣邊”的時節,釣手最好使用手竿和短竿,不要顧忌近岸淺水處無魚。但因水淺釣點又近,所以要注意隱蔽和保持安靜,以免驚魚。

  在此階段的後期,如下幾場秋雨,隨著氣溫再度降低,水溫就會急劇下降,出現表層水溫低於深水水溫的情況,秋釣也就進入了後階段。

  第四階段:大致始自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已靠近立冬,氣溫大降,北京地區已初見冰霜,水面溫度已低到冰冷扎手的程度,魚兒遊向深水區。這時仍可釣魚,但釣點應選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區。一天之中應避開早晚釣中午,從上午10時至下午3時為最好。鰱鱅已不咬鉤,草魚亦不進食,只有鯽魚咬鉤,偶爾也能釣到鯉魚,所以這段時間應以釣鯽為主。魚兒吃食很輕,應採用細線小漂小鉤。這時小雜魚搶食減少,可用蚯蚓、紅蟲當釣餌,以提高上鉤率。

  初冬釣魚技巧

  首先,釣具選擇要巧,要用小鉤細線和中漂。冬季魚類活動能力較低,吸食力度也很小,所以用線一定要細,鉤子一定要小。通常,主線用0.8到1號線,腦線用0.3至0.4號線即可。這樣才能增加釣具的靈敏度,以便捕捉到魚兒咬鉤的輕微資訊。冬季的魚類不僅咬鉤動作輕,而且上鉤後即使是大魚,也無多大沖撞力,因此小鉤細線亦能降服大魚。此外,漂的選用也是一個關鍵。寒冷季節垂釣,常在深水釣點進行,不瞭解冬釣特點的人會像夏釣一樣傾向於使用大漂。其實在魚類越冬期使用大漂是不利的,這一時期魚類咬鉤輕,用大漂會不夠靈敏,所以還是選用中漂最為理想。

  其次,冬釣用餌也要講究技巧。冬季由於水溫低,魚兒毫無食慾,要讓它開口,魚餌一定要有誘惑力。冬釣宜選用活餌,有漁諺稱“冬釣唯獨用紅蟲”。紅蟲是一種皮薄肉嫩、色香味俱佳的釣餌,魚兒見了難免貪嘴上當。除紅蟲之外,還可以使用紅蚯蚓、線蟲等。

  再次,選址也有學問。“冬釣追陽光”,意思是說出釣時要選擇有陽光的好天氣,下釣時找一個向陽的好釣點。魚兒對水溫十分敏感,在水溫高的地方它們容易咬鉤吃食。在那些向陽背風的水域,其水溫明顯高於其它地方,這當然是冬釣的首選釣位。有人說冬釣就是跟著太陽走,此話不無道理。

  最後,要主動找魚,宜用“拖底釣”的方法。夏天垂釣是“魚找鉤”,冬天釣魚則應“鉤找魚”。夏天魚兒活躍,食慾旺盛,到處覓食,所以只要打個“窩子”就能把魚招過來,冬天則不然,因水溫低,魚兒不愛動,基本上停止覓食,有時對送到嘴邊的食物,才“勉強”咬一口,所以冬季垂釣時打窩子是沒多大用場的。那以冬季如何找魚呢?這就要採用“拖底釣”戰術了。“拖底釣”的具體方法是:將鉤附拋向最遠處,停一兩分鐘如無動靜,就可“逗魚”--將鉤墜在原地上下移動,連提兩三次,如無魚則將鉤附回拖30釐米左右,再次“逗魚”。如此不斷地拖、逗,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上魚率。

深秋釣魚技巧
蚯蚓釣魚調漂技巧
相關知識
南方深秋初冬釣魚技巧
深秋初冬釣魚技巧
北方初冬釣魚技巧
南方初冬釣魚技巧
深秋江河釣魚技巧
深秋夜晚釣魚技巧
深秋野塘釣魚技巧
深秋蚯蚓釣魚技巧
北方深秋水庫釣魚技巧
深秋黑坑釣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