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養生保健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但白天仍熱浪襲人。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1:早睡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2:做運動。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專案,慢跑、爬山、球類運動等,秋冬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運動時間可加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3:防暑。

  立秋之後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後清熱解暑要繼續,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鬆懈。

  4:防燥。

  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儘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

  5:養陰潤肺。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集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同時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6:防感冒。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初秋的夜晚,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會導致腹瀉、頭重等。因此,初秋之際,千萬注意不要貪涼!

  立秋氣候介紹:

  立秋後天氣還會炎熱,這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強勢,與民諺並無關聯。每個節氣都表明地球在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的一定位置,當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就是立秋。因此,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理解,立秋也只是一個特定的瞬間。

  其實所謂的早立秋和晚立秋,與此後天氣情況並無直接聯絡,以立秋早晚判斷未來氣候冷暖是不科學的,大氣環流、太陽輻射、人類活動等才是影響天氣的主要因素。

  俗話說“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天氣依然酷熱,暑氣難消。這段時間,地表熱量積累達到高峰,最熱的時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熱帶高壓加乾高壓內部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導致增溫。

  立秋後,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但白天仍熱浪襲人。氣象專家表示,這是因為“立秋”之後,三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

  立秋是不是就意味著到秋天了?專家解釋說,按照氣候學上對秋季的界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22℃才算進入了秋季的氣候。雖然立秋是秋季的開始,但此時的氣候依然炎熱多雨,繼續保持夏季的特點,而要想真正進入秋天,恐怕得等到9月份了。

立秋養生茶有什麼推薦
立秋時節該預防什麼病
相關知識
立秋時節養生保健知識
女人立冬時節養生保健的好方法
雨水時節養生保健有什麼注意事項
雨水時節養生保健有什麼招數
立秋時節養生水果有什麼推薦
立秋時節養生有哪些誤區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該注意什麼
立秋時節養生
立秋時節養生
老年人秋季養生保健知識_老年人秋季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