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吃什麼食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歡迎閱讀。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這一天有吃麵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氣以外的三個雜節氣,一個雜節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麵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麵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徵著巧,而且象徵你以後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才能夠成功。丈夫的夫本來就是天字出頭叫夫,丈夫為天,妻子為地,面抻出頭上,天就為夫,就可以闖出一番事業。另外闖蕩出來,還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長壽。

  七夕的民間飲食,以瓜類為主。因為這正是瓜類成熟的季節,特別是西瓜。瓜的形狀是圓形的,“圓”就象徵著圓滿。當然,在七夕這天最忌諱的就是吃梨了,“梨”、“離”同音,所以一般這天情侶都不吃梨。

  七夕節的來源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很多,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晒書晒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針者則“輸巧”,染指甲,婦女洗髮,結紮巧姑,還要拜“七孃媽”!
 

七夕吃什麼食品
七夕吃什麼好
相關知識
七夕吃什麼食品
七夕吃什麼食品
七夕吃什麼食物的習慣
七夕吃什麼食物
七夕吃什麼食物
我國古代七夕吃什麼食物
吃什麼食品能夠豐胸
記憶力差吃什麼食品好
運動員吃什麼食品減肥最有效
吃什麼食品可以提高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