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力學原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太極拳運勁與力學,絲絲入扣,發乎自然。從來太極拳原理,不易了悟,以至盡人發生疑義,今以力學釋之,太極拳雖導原於哲學,且可證之於科學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素以柔化見長,以小力勝大力著稱。太極拳打手歌中有“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之說。因此“四兩撥千斤”也就成了太極拳的代名詞。太極拳論更有“用意不用力”之論。以至人們一談太極拳就是鬆柔,諱力忌剛,似乎,太極拳成了一點都不能用力的運動,誰用力或講力就大錯特錯。其實“用意不用力”亦是一種用力方法,是用力的學問,否則就不會有“意到氣到力自到”之說了。正如拳論所說“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當然,“用力之久”並非長期用力,而是下工夫之意,也就是掌握用力的方法。實際上,太極拳本身就是用力的學問。傳統太極拳雖講勁,但並不排斥力。勁者,原字為會意字,乃是左斤右力之合,力大之謂。勁不過人為地在力之外加進了人文色彩而已,但並不能改變力的本質。太極拳所稱之勁,不過靈活的整合之力。稱勁的目的,就是不要用僵拙之力。

  任何運動,都是矛盾雙方的力的作用的結果。沒有力,就不可能產生運動,沒有力也不可能有勁!力就其本身來說就是一種能量,能量有動能和勢能。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運動反過來也能產生新的力量,即通過運動使能量得以轉換。有勢則用力,有力亦有勢,所以稱勢力。因此有人說,太極拳不過氣與勢而已,用勢即太極。太極拳亦不過一拳耳。“拳者,力也,力之平衡,力之協調,力之運用。”那些所謂的不動就能把人打出去的功夫,不過“痴人說夢”而已。拳不能離開運動,運動離不開力學。力學是研究力的學問,力是力量的簡稱,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運動力學還包括物質的質量和速度。在拳中無非有兩種力:靜力和動力。從效能上看,無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發力方法雖然有慢快,有剛有柔,亦無非鬆緊而已,鬆緊乃是人體運動的原動力,離開鬆緊人將停止一切運動,所謂的勁力將無從談起。太極拳通過自身的優美運動,對生物運動力學做了完美的詮釋。

  一、拳中所求力的形式。

  人的運動不同於機械,是有彈性的運動,肌肉筋腱骨節都是有彈性的,而且人的運動是有思維的運動,一切運動都是神經反應和傳導的結果,人體運動力學有其獨特性,關鍵是依其理而指導。

  ***一***站樁打拳所求的是自身平衡協調力。

  平衡力是橫向平衡,即槓桿力,前後左右都要爭合平衡;縱向力是重心穩固,上虛下實立身中正。橫向縱向力的有機結合,即為整體的協調力。平衡不偏,協調乃一,整體的協調平衡力,即所謂的橫豎勁,橫豎勁就是一種圓潤勁,也就是太極拳的捧勁。捧勁實際上是以重心點為軸的膨脹力。拳中只有做好了平衡協調,才能周身一家,上下相隨,左右逢源。重心找好了,周身也就協調了,力也就平衡了。所謂“尾閭中正神貫頂”是也。

  ***二***拳中所練之力乃是彈性力。

  彈性力不僅速度快,而且具有反彈性,力的彈性越大,反彈速度越快越好。只有彈性力,才能將對方的作用力快速地反作用於彼身,以達借力打力的目的。所以,拳者必須要練出本能的彈性力來。太極拳雖講以腰為軸,只是就其運轉靈活而言,另一方面,太極拳之腰抑或全身,又要求似彈簧一樣,通體貫穿。尾閭中正神貫頂而使身拔,身拔使骨節開張,筋腱伸長,腰象彈簧一樣向兩端牽拉。由於螺旋運動的旋轉和拔身而使身體具備勢能,無論擰壓拉抻,總會使腰間蓄力含勁,觸之即應,有感皆發,動之即出,可達不蓄而發,挨著何處何處擊的效果。因此,太極拳的彈簧力,是由腰間反彈,順骨節將力傳遞到四肢,而發於體表並作用於彼身的。若打個比喻的話,太極拳練功,猶如使自身的彈簧增粗和加密彈簧圈數,似乎表面的彈性力減小了,而內在的勢能卻增加了,反彈力加大了,極柔極剛極虛靈,也就是所謂的“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從運動力學的角度看,功效等於物體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就人體來說,相對而言,質量是固定的,速度卻是可以改變的。就拳而言,無論任何門派的拳術,要增加勁力除勢能外必須增加動能,即提高速度,其次就是增強耐力和韌力。速度本身就是力量,拳者別無它途,任何技巧沒有速度都將大失其色。

  二、拳中的用力技巧。

  太極拳雖然講“用意不用力”,那隻不過是特殊的用力方法,天下沒有不用力的拳!只是用力方法和技巧上有差別罷了。太極拳真正的功能是慢練快用,柔練剛用,所追求的乃是以最小的消耗獲得最的大效果,也即所謂的“以小力勝大力”,抑或“四兩撥千斤”。無論什麼拳,都以招為力的載體,摔打擒拿的攻防,實際上都是對力的運用。太極拳的用力有其自身的運動軌跡和技巧,聽勁、化勁、控勁、放勁、打勁,都是通過圓潤的運動對整體力的協調運用。用力的關鍵,在於肌肉筋腱鬆緊的轉換。

  1,粘黏連隨,實際是聽勁和控勁。這種用力技巧的成熟就是“懂勁”。所謂懂勁,即是肢體神經的感知能力,通過神經的敏感支配內在的鬆緊變化而改變自身力的變化,力的大小根據對方力的大小,由內在鬆緊而加減,使自身的力與對方接觸點的力,始終保持大致相等***微小變化除外***,隨對方運動而動,捨己從人,時刻感知對方力的變化,久之則知覺敏銳,如秤稱物分毫不差,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不丟不頂不抗,自能粘黏連隨。要想粘黏連隨必須做到圓潤順隨。故前人說:從人便是由己,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到了這個地步,反應極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對方力的微妙變化均在我方掌控之中,隨變而變,制人而不制於人。所謂的聽勁和控勁,實際上,就是用自己的面去摸對方的點,以面控點,也就是武禹襄所說的所謂“敷”。

  2,四兩撥千斤,關鍵在於化解對方的力,主要是對槓桿力和旋轉力的借用。槓桿力主要是通過支點位移和改變平衡力破壞對方平衡;旋轉力主要螺旋運動,不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還可產生離心力和向心力,在運動中心產生渦旋,象電流一樣加快力的傳遞速度。對方平衡不保方向改變,則大事已去,主動在我。

  3,運勁如抽絲,發勁似放箭,運勁如抽絲,實際是在蓄能,也用於控人;發勁似放箭就是在釋能,主要是放人和打人。放人是以整擊面,打勁和控勁相反,打人是以點打面。發力乃是瞬間加速和矛盾運動力的方向的驟變,這一驟變亦在於形體鬆緊的瞬變。太極拳主要是彈簧力旋拉擰壓的運用,由於形變使之產生反向力勢能,始終待勢而發。太極拳的發力,主要是通過形體的鬆緊運動實現能量轉換,鬆也能發力緊也能發力,所以,不蓄而發,化打合一。猶如:開弓是慢緊,放箭是瞬鬆,落點的衝擊是瞬緊,這一感覺和拉皮筋或拉彈簧的感覺是一樣的。通過速度變化洩力或助力,弧形走化直線進擊,發力大小關鍵在於鬆緊速度的快慢,慢鬆慢緊勁力渾厚沉實,快鬆快緊力量剛脆猛烈。總的原則是整體協調,區域性靈活,重心穩固,運圓落方,發力一瞬。
 

太極拳的練功方法
太極拳的胯功練習方法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力學原理
太極拳的健身原理和健身方法
太極拳的中醫原理及祛病機理與特點
太極拳的中醫原理及其練習方法
練習太極拳的養胃原理
太極拳的健身原理是什麼
太極拳的中醫原理
太極拳的健身原理及特點介紹
養生太極拳的健身原理是什麼
球的力學原理與太極功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