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白茯苓,原名菝葜,又名:金剛兜、金剛刺等。其根狀莖可以提取澱粉和栲膠,或用來釀酒。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跟你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

  利尿作用

  茯苓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溼,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溼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溼停滯的症候,不論偏於寒溼,或偏於溼熱,或屬於脾虛溼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於寒溼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溼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紮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對於高血糖人士來說,茯苓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對心臟的作用

  中醫認為,茯苓可用於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蔘、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實驗也表明,酊劑、浸劑能抑制蟾蜍離體心臟,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則能使心收縮加強。對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無鎮吐作用。

  抗腫瘤作用

  茯苓多糖體在動物試驗中呈現了強烈的抗腫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縮及抗脾臟增大和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

  抗癌

  茯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溼盛、痰飲內停、溼熱壅結者。

  補氣健脾

  中醫認為,茯苓可用於脾虛洩瀉。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溼,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又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治痰

  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溼入絡,肩背痠痛。茯苓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白茯苓來源故事及功效作用
白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相關知識
白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土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中藥茯苓的作用與功效
白蘿蔔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
白茅根的作用與功效及副作用
白茶花的作用與功效
白山藥的作用與功效
白鮮皮的作用與功效
白茅根的作用與功效
茯苓的作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