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肺癌的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日常生活中肺癌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供大家參考。

  

  1、胸腔積液

  胸腔積液簡而言之就是胸腔內積累了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有的液體。分兩種情況:1***在診斷時已出現惡性胸腔積液,其後胸水反覆。2***在靶向藥治療過程中出現胸水。

  經驗:不能隨便判斷為靶向藥耐藥。此時應儘快進行胸水區域性處理:胸水引流,然後注入胸膜粘連劑。複查胸部CT,觀察及測量主要病灶的大小變化。如肺內可測量病灶大小較前穩定,則應繼續靶向藥治療。事實證明,很多類似患者經區域性治療後,胸水得到控制,繼續服用靶向藥進行全身治療,病情穩定或者進一步好轉。

  2、間質性肺炎

  間質性肺炎的定義:是以瀰漫性肺實質、肺泡炎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改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胸部CT示瀰漫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癥為臨床表現的不同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繼發感染時可有黏液濃痰,伴明顯消瘦、乏力、厭食、四肢關節痛等全身症狀,急性期可伴有發熱。當靶向藥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氣急等症狀時,應儘快檢查胸部CT。

  經驗:如胸部CT提示大片彌散性斑片影,應警惕間質性肺炎的可能性。同時給予患者抗炎及靜脈滴注激素治療。待患者氣急症狀好轉,予激素減量維持治療,持續時間約2月左右。靶向藥不能輕易停用,可予以劑量減半治療,具體劑量以患者能耐受為準。

  所以,一定要提倡靶向藥的個體化治療:因為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患者療效各異,副反應及併發症各異,對藥物的耐受性弈各異。

  總之,在靶向藥的治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隨訪患者,並不斷總結相關經驗,才能發揮靶向藥的最大威力,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獲益。

  肺癌靶向治療的介紹

  “醫生,不是說現在治療腫瘤都用靶向藥物了嗎?你怎麼還給我化療?”“大夫,聽說現在有種藥吃了不掉頭髮又不會嘔吐,你趕緊給我用吧,多貴都不怕!”近年來,隨著靶向藥物在肺癌臨床治療上的應用,關於靶向藥物治療肺癌的種種“奇效”在患者中“越傳越神”。對此,專家指出,臨床存在大量盲目使用靶向藥物現象,其實靶向藥物並非適用於每一位肺癌患者,個體使用靶向藥物療效差異也很大,患者應理性對待,治療前需諮詢醫生、做基因突變檢測等以判斷是否適合。

  專家介紹,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肺癌患者約80%為包括鱗癌、腺癌等在內的非小細胞肺癌,這些患者確診時有85%左右是中晚期,約75%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失去了手術根治性治療機會、常規放化療的臨床效果也不甚理想。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是近年新興的一種治療手段,因其具有高度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殺傷或僅很少損傷正常細胞的特點,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毒副作用相對較小,不少患者都視其為治療肺癌的一線生機。然而,恰恰由於靶向治療是為攻擊特異性靶分子而設計,所以須找到合適靶點才能發揮其療效,而能否在個體患者身上找到合適的“靶”以及能否在採用後控制腫瘤的生長,都是因人而異、因靶而異的。

  “很多靶向藥物已被證明只對部分腫瘤患者較為有效,而剩下的則是微效和無效。”專家解釋說,肺癌從發病機制上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由吸菸所致,長期大量吸菸會引起K-ras基因突變,多為鱗癌、小細胞癌,目前尚無有效的靶向治療藥物;另一類是人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多為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對這類患者效果明顯,可採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通過阻斷致癌訊號的傳輸達到控制癌症的效果。因此有無K-ras基因和EGFR基因突變成為影響療效的最重要因素。

  “臨床條件不同的患者,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的療效不一樣。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確定,依賴於基因突變檢測的結果,這樣靶向藥物才能找到合適的靶點並充分發揮療效。”專家說,研究發現,女性、腺癌、不吸菸、亞洲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率很高,尤其亞裔患者EGFR基因突變發生率為30%至40%,高於歐洲患者的10%至15%。因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高度敏感,這些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在確診初期就選用特異靶向藥物治療,以最大限度提高治療效果。
 

靶向治療肺癌的簡介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相關知識
靶向治療肺癌的簡介
靶向治療肺癌的簡介
靶向治療肺癌的資料
靶向治療肺癌的藥物
靶向治療肺癌
靶向治療肺癌早期
靶向治療肺癌藥物
關於靶向治療肺癌
肺癌靶向治療常用的藥物
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