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列症自愈的方法***3***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③對情感症狀的療效:大約30%精神分裂症病例伴有抑鬱或消極意圖***甚至自殺行為***;有的與陽性症狀相伴發生,有的出現於陽性症狀緩解之後,後者往往稱為“精神病後抑鬱”。據統計,至少10%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殺意圖或行為,當然也可能是由於幻聽等陽性症狀,其原因不一定是抑鬱。

  對於精神分裂症所伴抑鬱,有必要進行仔細分析。如果它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症狀的一個部分,患者對於這種抑鬱症狀必然沒有自知力,也不要求予以治療糾正;對於這種抑鬱,抗精神病藥應該可以奏效。相反,如果患者對於自己的抑鬱情緒具有自知,而且迫切要求治療,那麼,這種抑鬱很可能是藥物或心理反應所引起;可以採用的措施應該是:更換藥物品種,並用抗抑鬱藥,或者乾脆予以電休克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醫生遇到沒有自知力的抑鬱患者,感到難以診斷。如果說是抑鬱症,患者沒有自知力,覺得不夠典型;如果說是精神分裂症,又缺乏標準典型的症狀。於是往往就給予所謂“不標準的抗抑鬱藥”舒必利來進行治療。結果情況有所好轉,就此流傳出“舒必利可以治療抑鬱症”的說法。實際上,舒必利所治療的是“伴有抑鬱的精神分裂症”。就這樣,有的病例在服用舒必利半年或1年後,按抑鬱症的治療常規予以停藥,結果病情便急劇惡化,出現典型的幻覺妄想;這一點懇請臨床醫生注意和重視。

  如今尚有傳說,某種新抗精神病藥可以治療抑鬱。實際上不少病例就在應用這些藥物以後、精神分裂症症狀得到明顯好轉的同時,出現了精神病後抑鬱。如果這些藥物真能治療抑鬱,那就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因此,對於這種說法必須慎重對待,必須分清此“抑鬱”是精神分裂症症狀表現的一個成分,還是真正的抑鬱症。對於後者,恐怕還是應用抗抑鬱藥治療為妥。

  ④對認知缺陷的療效:認知功能是指從環境、過去經歷和其他方面獲得感知資訊,並進行組織和加工利用的過程,一般是指記憶、思維、語言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以前總認為精神分裂症並不影響認知功能,因此不會殃及智慧。其實不然,據張明園等調查,正常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測驗CASI總分為92.0,老年性痴呆為31.8,而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為60.5,說明精神分裂症確實會影響認知,影響智慧。不少研究發現,即使是年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慧也較差。有人懷疑這是長期住院的單調生活所致,但是因其他疾病長期住院的患者卻沒有這種現象。由此看來,認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本身症狀的一部分,尤其是慢性病例更顯嚴重。從現有資料看來,經典抗精神病藥並不能改善認知缺陷,而卻有可能因為藥物阻斷了多種受體,反而使之加重。此外,另有文獻報道抗膽鹼能藥***如苯海索***也會加重認知缺陷。至於氯氮平等新抗精神病藥是否真正能夠使之改善,還有待設計良好、不帶偏見的研究予以驗證和澄清。不少學者指出,對於那些由藥廠資助的研究結論,應該慎之又慎,切勿輕信。

  根據前述那種“既阻滯D2又涉及5-HT2才能提高療效”的理論,應該說只有利培酮或奧氮平那樣的藥物,才具有可與氯氮平相媲美的療效。但是有些藥物,如五氟利多和氟哌啶醇,對於5-HT2並沒有顯著的阻斷作用,卻也有很好的效果,這又該如何解釋?看來,問題並非如此簡單,所謂的D2-5-HT平衡學說不見得就是真理。

  此外,究竟該不該應用“靶症狀”這個概念?“某種藥物對某種‘靶症狀’特別有效”,這種說法有無根據?從理論上看來,如果某種症狀有它自己的特殊病理機制,而且又有能夠針對這種病理機制的藥物,那麼才可以說這種症狀是該藥的“靶症狀”。精神分裂症有它自己的病理機制,或許就在D2,或許就在5-HT2,或許同時在於兩者,或許在於其他方面;但無論如何是一個統一的病理機制。正如大葉性肺炎是一種疾病,是一個整體;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止咳藥只是輔助藥物。醫師絕對不會、也不應該單用止咳藥來治療大葉性肺炎。也沒有哪一個內科醫師相信青黴素是針對高熱這個“靶症狀”的藥物,或者相信頭孢類抗生素是針對咳嗽這個“靶症狀”的藥物。在內科醫師眼裡,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都是針對病因——肺炎鏈球菌的治療藥物。同樣地,治療精神分裂症,也不應該單用“專門治療幻聽”的藥物***如果有的話***,正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樣。如果陽性或陰性症狀確實各自有其特殊的病理機制,那麼或許能找到可以分別治療陽性或陰性症狀的特殊藥物,把它們中間的一個作為“靶症狀”。遺憾的是,目前還未能闡明陽性或陰性症狀各有什麼樣的特殊病理機制。如果陰性症狀確實是額葉功能減退,是額葉的多巴胺通路不暢,那麼能夠選擇性地增加額葉多巴胺的藥物,就將是能夠針對陰性症狀這個“靶症狀”的特效藥物。很可惜,現有的抗精神病藥都具有同樣或類似的藥理機制。所以從理論上說,不可能存在各種不同的“靶症狀”。有的藥物如氯丙嗪或氯氮平,嗜睡副反應較大,所以在應用於興奮躁動病例時,似乎效果較為明顯;其實,沒有嗜睡副反應的氟哌啶醇,對興奮躁動病例同樣有效。所以,不應該把興奮躁動說成是氯氮平的“靶症狀”。按照同理,也沒有根據說某藥所針對的靶症狀是幻覺或妄想……也就因為如此,近年來已不提倡“靶症狀”的說法;這些新一代抗精神病藥,也不再強調各自能治療哪種靶症狀了。

  基於同樣理由,目前在國際上很流行的“治療譜”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概念。精神分裂症的陽性、陰性症狀,與細菌的陽性、陰性類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不應該混為一談,也不應該生搬硬套地借鑑過來隨便應用。現在很流行的說法是:“某某藥是廣譜藥,某某藥對陽性、陰性症狀都有效”,實際上與“靶症狀”是同樣的謬誤。其實,抗精神病藥與抗生素不一樣。抗生素有專治革蘭陽性菌的,有專治革蘭陰性菌的。如能兼治兩者的,稱為廣譜抗生素。抗精神病藥並非如此,從來沒有哪一種抗精神病藥是專治陰性症狀的,也沒有哪一個抗精神病藥是專治陽性症狀的;一般都是陽性症狀先奏效,然後陰性症狀才有所好轉。實際上,有經驗的精神科臨床醫師都知道:應用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症,第1個見效的症狀是興奮躁動,其次是幻覺,然後是妄想、思維形式障礙,再後是情感淡漠,最後才是自知力的恢復。所以說,這實際上是一個見效的“層次”問題。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在治療之初,各種藥的效果都不相上下。但是後來,有的藥***如氯丙嗪、奮乃靜或氟哌啶醇***見效的層次較淺,也就是說,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滯不前,再也沒有進展了。有的藥能使幻覺減少,但就是無法徹底消除,更談不上自知力的恢復。利培酮的效用與氟哌啶醇也相類似。相比之下,似乎奧氮平和氯氮平的療效層次比較深,治療比較徹底。

  ***5***抗精神病藥物的安全及不良反應問題:抗精神病藥往往與不少受體有親和力,因此除了藥物的治療作用以外,還具有不少不良反應。氯丙嗪就有很多副作用,其中有的並不一定有壞處,甚至還有一些治療意義。例如氯丙嗪的鎮靜催眠作用,對於急性興奮躁動患者還是有益的;但是對於已經緩解的病例,就成了不受歡迎的不良反應了。此外,氯丙嗪對心血管、血壓和肝功能,都有不良影響,也曾導致猝死。但是,氯丙嗪的療效還比較好,錐體外系反應也不算嚴重,於是這些缺點便被掩蓋了過去;實際上,長期服用氯丙嗪所產生的問題相當嚴重。與之相比,氟哌啶醇的不良反應並不太多,但是錐體外系不良反應太嚴重,就很難為醫師和患者所歡迎。

  ①藥物的心臟安全性:作為一種治療疾病的藥物,首要的當然是安全。有些藥物對心臟有毒性,會影響心室內傳導功能,就有可能顯示出心電圖QT間期延長。輕的會發生頭昏、心悸或昏厥,重的會導致室性心動過速,甚至猝死。QT間期的長短往往受到心率影響,心率快時QT短,心率慢時QT長,所以在判斷QT是否正常時,必須考慮心率這個因素,應該按心率予以校正,校正後的QT稱為QTc。校正QT的公式有兩個:Bazett公式[QTc=QT/***RR***1/2]比較常用,但心率較快時,QTc值過大,不夠準確。Fridericia公式[QTc=QT/***RR***1/3]比較可靠,受心率影響較小。正常QTc應在500ms以下,否則便會出現室性心律異常。此外,如果原來QTc正常,在用藥後QTc延長60ms以上,也有可能出現室性心律異常。

  以硫利噠嗪***甲硫達嗪***用藥後QTc的延長最多。口服氟哌啶醇影響較小,而靜脈注射氟哌啶醇卻有2%病例的QTc達500ms以上,也就是說2%病例有出現室性心律異常的可能。壽廷多的QTc延長也較多,而且有4.0%病例達500ms以上,所以被FDA禁用。齊拉西酮因有多達1.2%病例的QTc達500ms以上,因此FDA推遲了幾年才勉強批准在臨床應用,但規定必須在說明書上用黑體字表明有引起心臟不良反應的可能,請用藥者注意。FDA也曾規定硫利噠嗪必須用黑色藥盒以示危險性。在所有各種抗精神病藥中,只有奧氮平的QTc延長值最小,也沒有QTc達500ms以上的病例。從Pfizer公司為申報齊拉西酮所做的比較公正可靠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奧氮平是對QTc影響最小的藥物。在該研究中,用藥後出現QTc延長60ms以上的有齊拉西酮和硫利噠嗪;用藥後出現QTc延長75ms以上的只有硫利噠嗪。看來,目前不會引起心臟不良反應的抗精神病藥只有奧氮平。

  ②藥物的錐體外系副反應和遲發性運動障礙:照理說,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的錐體外系副反應應該比較少。但利培酮的錐體外系副反應與所用劑量大小有關,一般說,達到4mg/d這個最低治療劑量時,就有可能出現輕重不等的錐體外系副反應,當然程度比氟哌啶醇輕得多。與之相比,奧氮平和奎硫平的錐體外系副反應明顯較少。少數病例在服用奧氮平後會出現輕度靜坐不能,而少見明顯的帕金森綜合徵。

  經典抗精神病藥引起遲發性運動障礙***TD***的可能較大。據國內多所精神病院調查,住院患者的TD患病率在9%以上。北京有報道稱,停藥2周後出現TD的竟有30%~50%。如果增大抗精神病藥的劑量,就可以或多或少掩蓋TD的表現,所以各醫院調查的患病率可以相差很大。就臨床報道看來,氯氮平所引起的TD極為罕見,只是個別的1、2例而已。臨床上至今未見奧氮平引起TD的報道,但利培酮引起TD的報道已有不少。奎硫平和齊拉西酮的應用例數尚少,有待總結。

  為什麼有些新的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和氯氮平***的療效較好而錐體外系副反應較少?以前總以為是由於藥物既作用於D2受體,又作用於5-HT2受體,也就是所謂的雙受體平衡學說。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同樣是作用於這兩種受體的利培酮就有錐體外系副反應。Seeman等通過PET研究發現,藥物***如利培酮或奧氮平***對5-HT2受體的佔有率都在95%以上,而對D2受體的佔有率卻明顯有所差別。這說明不論療效也好,錐體外系副反應也好,與5-HT2並沒有什麼明顯關係。他們通過實驗,提出所謂“快解離”理論,認為奧氮平和氯氮平等第3代抗精神病藥,與D2受體的結合快,解離也快。在氟哌啶醇與D2受體結合解離1次的時間裡,奧氮平或氯氮平可以結合離解100次以上。這就使得內源性的多巴胺有機會發揮它的正常生理作用,因而藥物的錐體外系副反應就明顯較少。

  ③藥物與催乳素升高的關係:在抗精神病藥中,能使催乳素升高的,首推利培酮,其次是舒必利,第三是氟哌啶醇。有研究報道了用藥後的催乳素血濃度值:利培酮為45~80ng/ml,氟哌啶醇為17ng/ml,而奧氮平只有1~4ng/ml,相差甚遠[這裡沒有列入舒必利的資料***因美國未批准應用舒必利***,其實它的作用在利培酮與氟哌啶醇之間]。應用利培酮或舒必利的病例,往往會出現月經不調,甚至閉經。閉經日久的話,可致子宮內膜萎縮,以至絕育。此外,催乳素持久升高,還會引起性冷淡、陽痿、乳房肥大、泌乳和骨質疏鬆。因為催乳素持久升高,會導致雌激素降低,由此繼發情緒抑鬱和心血管疾病等可能。看來,這個問題值得重視,應該儘量避免這種不良反應。

  ④藥物與肥胖的關係:早在應用氯丙嗪的年代,就已經注意到抗精神病藥會導致體重增加,甚至肥胖。其實,不僅是抗精神病藥,其他精神藥物大多都會使體重增加。表16顯示這些藥物增加體重的可能,分為0~4共5個等級。Allison等作了一項研究,比較了應用各種抗精神病藥10周後的體重增加情況。

  研究發現,體質指數***BMI***較低***也就是說原先較瘦,體重不夠標準***的,在服藥後體重增加較多,原先較胖的,就增加較少。還有,到服藥第39周後,體重往往趨於穩定,不再增加。藥物劑量的大小與體重增加程度無關,與血糖水平也沒有直接關係。有研究發現,在服用奧氮平的同時,並用西咪替丁每天600mg,可以明顯減少體重增加,而又不增加額外的不良反應。或許這是兩者在H1受體處相互拮抗的結果。

  ⑤藥物與糖尿病的關係:在一般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5%~7.8%,而且正在日漸增多。很早以前就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常人高2~4倍。這究竟是疾病本身的關係,還是抗精神病藥使然,很難確定;看來以後者可能較大。在所有各種抗精神病藥中,以服用經典抗精神病藥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而新一代抗精神病藥則以氯氮平的影響較多,其他品種則不相上下。總之,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但也不該就此因噎廢食,完全可以在應用抗精神病藥的同時,適當地處理好糖尿病的問題。

  ⑥藥物引致強迫症狀:以前在臨床上也曾遇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強迫症狀,但是始終沒有搞清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近年開始澄清,有些抗精神病藥有時會誘發強迫症,可以稱之為藥源性強迫症狀。國內外的調查都發現,在服用氯氮平的病例中,多達5%~10%會出現輕重不等的強迫症狀,而在減量或停藥後便見減輕或消失。經典抗精神病藥也偶有這種情況,但畢竟比較少見。目前已有報道,在服用利培酮或奧氮平的患者中也有少數出現強迫症狀的情況。看來,凡是能阻斷5-HT2受體的抗精神病藥都有可能出現這個問題,只是例數多寡、程度輕重而已。

  ⑦其他不良反應:在經典抗精神病藥中,氯丙嗪的嗜睡副反應比氟哌啶醇或奮乃靜為重。在新一代抗精神病藥中,氯氮平的鎮靜、嗜睡副作用最為嚴重。對於興奮躁動的患者,氯氮平的這個作用固然有益;但在病情好轉之後,嗜睡或睏倦就成了影響生活和工作的麻煩問題。奧氮平的嗜睡副反應比利培酮重,但比氯氮平輕得多:服用治療量時有助於急性患者的睡眠;減至維持量***每天5mg***後,嗜睡比較少見。

  誘發癲癇的問題,以氯丙嗪和氯氮平較為多見,新一代抗精神病藥僅偶見報道。惡性症狀群***NMS***可見於經典抗精神病藥和氯氮平,最近也已見到利培酮發生此症的報道。

  氯氮平的粒細胞缺乏問題,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定期檢查血象是一個比較好的預防方法。我國臨床醫生總結多年經驗,發現絕大多數白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都發生在開始服藥的半年到1年之內。所以,如果能在半年內定期驗血,1年內適當地驗幾次血,一旦發現白細胞有減少趨勢,立即停藥,應該能夠有效地預防粒細胞缺乏的發生。在應用新藥利培酮和奧氮平的病例中,也有出現白細胞減少的,但尚無發生粒細胞缺乏的報道。

  流涎是氯氮平特有的不良反應,較難解決。它與劑量大小有關,可以用適當調整劑量的方法來使之改善。其他新藥都沒有這個缺點。

  一過性ALT升高,也是應用抗精神病藥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國內曾進行過不少研究,發現以氯丙嗪最為嚴重。在長期應用氯丙嗪的患者中,幾乎一半會有ALT升高,甚至出現其他肝功能變化的情況。其餘各種藥物都有2%~10%ALT升高的可能,在統計學沒有顯著差別。這個問題值得進一步作大樣本長時期的隨訪研究。

  總之,在避免不良反應方面,新一代抗精神病藥似乎比經典抗精神病藥進了一步,但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程度,尚需進一步研究探索。

  ***6***長期服藥預防復發的問題:臨床經驗說明,如能長期維持服藥,一般都能夠有效地預防疾病的復發。但是這些新藥都沒有長效作用;據說有些藥已有長效製劑,但國內尚未上市。

  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應用長效抗精神病藥五氟利多每週40~140mg,靜坐不能等不良反應很嚴重,所以很不成功。實際上五氟利多雖然是老藥,只要用量適當,每週不超過20mg,效果可以較好,而且沒有嗜睡、體重增加,或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可以預防復發,值得推廣。如果改變服法為隔天口服5mg,不良反應更少。

>>>下一頁更多精神分列症的治療方法

精神分列症自愈的方法***3***
吃哪種避孕藥副作用最小
相關知識
精神分列症自愈的方法***3***
精神分列症自愈的方法***3***
精神分列症自愈的方法
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症有什麼方法
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症有哪些方法
精神分列症的前兆
精神分列症什麼引起的能冶好嗎
精神分列症的恢復機率
精神分列症的恢復機率
精神分列症多久能治好有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