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三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少家長在孩子滿月後都願意帶寶寶到戶外享受“日光浴”,以促進孩子的生長髮育。然而,專家認為,新生兒晒太陽需要選擇正確的時間和方式。下面小編整理了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供你參考。

  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一

  晒太陽選好時段

  現在養孩子都講究個科學,所以不少家長在孩子滿月後都願意帶寶寶到戶外享受“日光浴”,以促進孩子的生長髮育。然而,專家認為,嬰兒晒太陽需要選擇正確的時間和方式,反之則會傷害到嬰兒的面板。

  晒太陽雖好要選對時段

  1歲前的寶寶生長髮育可以用一日一變來形容,所以當寶寶體格發育快時,骨骼生長也快,鈣、磷代謝明顯增加,如果在這時候沒有注意保證寶寶鈣元素的吸收,寶寶容易得佝僂病。據瞭解,晒太陽能夠起到幫助嬰兒獲得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和貧血、增強免疫功能、提高造血功能以及殺菌等多項作用,帶著孩子晒太陽,非常有益也非常必要,可是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和方式。

  秋冬季臭氧層出現季節性薄弱,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加強,因此要注意選擇晒太陽的時段。專家說,有三個時間段比較適合晒太陽:第一階段為上午6~9時,這時的陽光以溫暖柔和的紅外線占上峰,紫外線相對薄弱。紅外線溫度較高,對人體主要起溫熱作用,可使身體發熱,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第二、三階段分別是上午9~10時,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的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大好時間;同時還可以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有利於促進骨骼正常鈣化。

  此外,家長們要注意,秋季晒太陽要防止嬰兒受涼,並避免陽光直射身體,以免灼傷面板。晒太陽時要注意保護嬰兒眼睛,如發現嬰兒面板出現異常則應立即停止日晒。

  補維D一天一小時足夠了

  兒科醫生說,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一般人以為佝僂病是“缺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佝僂病的發生應該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嬰幼兒期生長髮育旺盛,骨骼的生長髮育迅速,需要足量的維生素D才能維持正常的骨骼發育,當維生素D缺乏時,即可引起本病。

  研究發現,將嬰兒每天晒太陽1小時,可產生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就已經能滿足嬰兒每天對維生素D的全部需要了。看來,陽光是最好的維生素D“活化劑”,專家建議,孩子滿月後,家長即可常抱孩子出戶外晒太陽。

  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二

  訓練寶寶行走的方法

  寶寶成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剛出生的時候還很嬌小,但是隻要幾個月過去之後,就會有明顯變化,專家說一般6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獨坐,到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訓練他行走了。

  寶寶在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大部分都會自己扶著東西,然後慢慢的站立起來,等到了九個月的時候,多數就可以扶著欄杆等久可以學會行走了。也有的寶寶扶著小床邁步了,這多與很多因素有關,如寶寶本身的發育情況、遺傳因素有些許的關係。

  訓練寶寶行走的方法

  扶走法

  1、首先媽媽可以在家裡設定一個小欄杆,每天固定一些時間,讓寶寶扶著欄杆站立。

  2、媽媽在不同的位置採用不同的手段來吸引孩子,讓他們懂得扶著欄杆慢慢的往目標物邁進。

  3、等寶寶走得比較穩了,家長就可以試著糖孩子學會一直手扶著床邊走路。

  4、媽媽可以在床的另外一頭喊寶寶,吸引他們走過去。

  紙箱法

  1、找一個比較堅固的紙箱,可以讓寶寶推著紙箱行走,這樣他們會不會因為走路不穩定出現跌倒的問題。

  2、隨著寶寶的進步,媽媽們可以適當的家中紙張的質量,能夠鍛鍊到寶寶的腿部的力量。

  3、訓練時,媽媽和爸爸要時刻跟著寶寶。紙箱不用時,要放在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他獨自爬上箱子發生危險。

  寶寶到了8個月左右就可以訓練他行走了,但是時間不能夠太長,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發育還是不完善的,如果時間太長也會給身體帶來影響。

  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三

  訓練寶寶的抓握動作

  小寶寶從一出生,我們就非常喜歡的去摸他們的小手,有時也會握著他的小手跟他打招呼,小寶寶也非常喜歡用手去抓握一些東西 ,手是我們應用最多的器官,而手的這些動作發展並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經過了一系列的過程與訓練才可以達到。

  小寶寶的手上動作的發展是一步步來的,三個時會有無意識的觸控動作,五個月會進行有意識的抓握,六個月以後手上的動作就相當的多了,會用雙手進行抓握東西,逐漸發展到熟練,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現,小寶寶的手上動作,是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動慢慢發展為成熟階段的指尖活動。而這一過程是要經過以下11個階段來完成的:

  1、握拳。對於剛出生的小孩來說,他們的手都是握拳的,當把頭轉對手時,並把手放到嘴裡,這除了是手眼的協調萌芽,也是精細動作的開始。

  2、看手。3個月時,嬰兒仰臥時能在胸前看手、吃手。

  3、伸手夠。約4個月大時,在嬰兒面前放塊紅色積木,他還有些夠不著。

  4、碰觸。在5個月初,嬰兒能碰觸到紅色積木,但不能抓握。

  5、手臂圈。被稱為“原始抓握”,發生在5個月末。嬰兒用手臂圈住立方體,然後再在另一隻手或者在胸部的支撐幫助下使立方體離開支援表面。這一動作,手指的動作並不佔主導,所以不能成為真正的抓握。

  6、仿抓握。約6個月大時,嬰兒會有手指彎曲的“包住”立方體的動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抓握。

  7、抓握。到7個月大時,動作形式雖然與第四階段相似。但此時嬰兒手指已經可以克服重力作用把立方體拿起,並且拇指與其他四指可以保持平行,抓握起立方體。

  8、對指。此時,寶寶拇指與其它四指可以相對的把物體抓握住,對指運動已經開始顯現。

  9、手指間的協調。到8個月大時。嬰兒的拇指與食指、中指已經可以達到一個水平面了,並用三指力量把立方體拿起。

  10、手指對捏。到8~9個月大時。拇指與食指已經可以相對起來抓握立方體了。

  11、手指更靈活。到了13個月左右時,嬰兒已經可以用指尖抓起立方體。

  所以手上動作,是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在不斷的訓練下,寶寶的手才會達到一個靈活運動起來。

猜你喜歡

秋季育兒寶典知識
秋季幼兒園育兒保健知識
相關知識
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大全
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
幼兒園育兒知識秋季有哪些
幼兒園小班秋季育兒知識三篇
幼兒園小班秋季新生入園育兒知識三篇
幼兒園小班秋季新生入園育兒知識三篇
幼兒園小班秋季保健育兒知識三篇
秋季幼兒園育兒知識三篇
秋季幼兒園育兒保健知識
秋季幼兒園育兒保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