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容止格言的演講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南開中學的“容止格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有什麼?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容止格言演講稿,希望你喜歡。

  容止格言演講稿篇一:

  我是來自13級電子資訊與光學工程學院的劉鳳武,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容止格言,志在先賢》。

  眾所周知,容止格言是我們的老校長張伯苓先生提出的,它秉承著“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的思想,對大學生的儀容儀表有了明確而又嚴謹的規範。以致實行容止格言幾個月後,即便南開學生們不佩戴校徽,人們也會一眼認出:奧,這、就是南開的學生。從而真正達到了樹南開之風,振南開之魂,鑄南開之神的目的。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的容止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可以說,總體是好的,然而卻有些不和諧的地方。穿些暴露的奇裝異服自以為性感有魅力;把頭髮弄得蓬鬆凌亂自以為別有一番風度;擺出殺馬特造型自以為賺足了眼球······結果呢?這些醜陋不僅沒有給你自己任何好處,而且讓你丟了自己的責任。你身為大學生維護大學這片純粹學術研究淨土的責任,你身為南開人發揚傳承容止格言的責任,你身為中國人為祖國營造良好形象的責任。

  其實容止格言不僅僅是一種儀容儀態的要求,它體現的也是一個人的處世態度,也是一種價值觀。美國哈佛大學校長伊里奧的讚不絕口、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崇尚有加,無不證明容止格言其實已經不只是南開的,它也是世界的,它更像是人類文明對美的普世價值觀的標準。比如我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衣裝樸素得體,儀態大方嚴謹,正是憑藉著良好的形象,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認可。

  或許有的同學會問:只要儀態大方,著裝整齊,是不是就不需要去理會容止格言了?當然不是,容止格言的真正精髓更是一種精神,一種頭容正的正義精神,一種肩容平的責任意識,一種胸容寬的寬容精神,一種背容直的自信精神。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有聞一多那樣為了正義甘願獻身的精神?還有多少人有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意識?還有多少人有彭德懷的寬容意識?還有多少人有毛澤東那樣氣吞萬里如虎的自信?容止格言,是先輩們堅持的準則,而我們,或許做得遠遠不夠。然而正是因為不夠,我們才需努力追隨先賢的足跡,去演繹我們這一代的容止格言。

  容止格言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這就是影響無數南開人一生的《容止格言》。接下來,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這個《容止格言》。

  首先說第一句: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面必淨,指一個人的儀容儀表,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面必淨不僅是說臉要洗乾淨,主要是說講究衛生的習慣,不講衛生的人給人留下的印象只能是骯髒、邋遢、不利索。有誰願意與這種人交往?

  發必理:指頭髮必須梳理整齊,長了要理,亂了要理,長頭髮、大包頭讓人沒有朝氣,年紀輕輕,暮氣沉沉,不應該是青年學生的形象和追求。

  衣必整:指一個人的著裝要整齊,著裝要得體。歷來就有衣冠楚楚之說,是鮮明、整潔的樣子,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所以衣必整總是與美相聯絡的,也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審美觀。當然,衣不整的現象很多,我們應該知道怎樣整齊的穿衣,因為這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追求,是價值觀問題。

  紐必結:指一個人著裝要係扣子,係扣子在禮儀中是有要求的,否則就有可能違了規矩,不禮貌了。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不懂禮儀是缺失、是遺憾、是慚愧。中學生是有文化的,自己不能降低自己,自己降低自己是丟人,別人降低你是看不起。在公共場所,著襯衣或春秋外衣一般可以鬆解最上邊一個釦子,拉鍊可拉下約八分之一,西裝釦子應繫好。如果在不規範的情境下,拉鍊衫和西裝可以自然解開,但必須保持內衣整齊。

  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是一個有機整體,必須協調才能造就一個人的良好精神面貌,是一個人所受教育、家庭教養和個人價值追求的綜合反映。

  接下來說第二句: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這是一個人的體態形象的綜合反映,常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說的就是坐、立、行、走各有姿態要求,有沒有自信、有沒有追求、充不充實、作風嚴不嚴謹、心情愉不愉快都在這裡得到反映,健康向上的、充實的、有追求的、嚴謹的體態形象是美的,否則,是不美的,甚至是醜陋的。

  提升自己美的形象靠規範要求畢竟是被動的、外在的,、是勉強的;只有發至內心的對美的追求,才是積極的、自然的的美。內心美和外在美的結合最美的。

  然後說第三句: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氣象就是人的氣色表象。我們常看到人生氣,氣色難看,表象也難看,如果人經常生氣,氣色表象就不好看,人也容易變得醜陋,輕者損傷身體,重者危及生命。最容易傷人的三種氣象狀態就是傲、暴、怠。傲慢是典型的自以為是。暴躁既傷人也傷己、容易釀成大禍。怠是怠慢、懈怠之義,淡漠,不恭敬。

  第四句: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顏色是指和顏悅色,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宜是適宜、應該。和是和氣,和善;靜是安靜、平靜、文靜;莊是莊重、端莊。

  最後我想給大家說幾句話,也是我的感想:“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開國周恩來,樸實勤儉、儀表風範、嚴謹作風堪稱一代楷模,無獨有偶,我們的前任溫家寶,有著與之相似的口碑,儀容儀表,精神抖擻;作風嚴謹,一絲不苟;勤儉樸素,風度宜人。兩任共和國都就讀於南開中學,在南開容止格言的訓導中成長,折射出了平凡中鑄就偉大的奇蹟!

  謝謝大家!

  南開中學的“容止格言”

  南開中學的“容止格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張伯苓特意在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一說校門處一側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範孫書寫的四十字,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後得名“鏡箴”,流傳至今。

  張伯苓要求學生必須面淨髮理,衣整履潔。事實上,對儀表的嚴格要求看似生活的小事,其實在當時則被看成是一件關乎社會文明的大事。眾所周知,晚清以降,精神萎靡、衣冠不整已成為整個中國社會的普遍現象,一個人儀態懶散,一個國家的國民蓬頭垢面,精神渙散。這樣的精神面貌,又怎麼能談得上救國強種呢?張伯苓本人非常注重儀表,同時也要求南開學子注重自己的儀容儀表,希冀青年一代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起居做起,煥發精神,進而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大業貢獻力量。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南開校規明確規定:“體態鬆懈,言語蠻橫,奇裝異服,光彩華麗,凡一切惹人注目之行為裝飾,皆行禁絕。”《南開週刊》,第1卷

  有一段時間,天津社會上盛行一種叫“名士派”的不良風氣,一些南開學生不免受到影響,也整天不修邊幅、邋邋遢遢地在學校裡面晃來晃去。張伯苓發現之後,立即在修身課上對這種現象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你要是名士,你須有名士的學識。假若你沒有名士的條件,而你要骯髒惡臭硬要學名士,學校絕對不允許”樑吉生.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遼寧教育出版社。此番話,雖然讓追求名士風流的學生們聽起來非常刺耳,但是語重心長,飽含著這位教育家對學生的一片良苦用心。不久,這種懶散現象在南開學校得到了徹底的根絕。民國初年,張伯苓對學生的服裝還做了具體的規定,一般春夏秋三季都是布大褂,冬天為顏色較深的棉布袍,或穿絲綢呢絨,褲子一般是西式的,鞋是皁鞋或皮鞋。後來雖有一定的變化,但學生的服裝基本上都遵循著樸素、整齊、潔淨的原則,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不同,出現攀比,追逐浮華等現象的發生。張伯苓對個人儀表嚴格要求的做法,使南開的學生受益匪淺。


  

簡單的英文演講稿三分鐘英語演講稿
小學生我有一個夢想演講
相關知識
關於容止格言的演講稿
關於人生格言的演講稿3篇
關於人生格言的演講稿3篇
關於團隊精神的演講稿格式範文3篇
中小學生關於安全教育的演講稿
關於激勵員工的演講稿範文
關於自我介紹的演講稿
電力企業關於愛崗敬業的演講稿
關於我愛讀書的演講稿範文
關於文明禮儀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