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祛溼的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春季溼氣很重,該如何祛溼呢?祛溼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春季養生祛溼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7個春季養生祛溼配方

  1、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宜在春季養生飲用。

  2、茯苓薏米薑茶

  做法:茯苓15-20g,薏米20g,生薑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鐘。加入生薑,點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30分鐘,水差不多隻有一碗時,關火,趁熱喝。第二次喝的時候,繼續加一碗水,煮開後煎20分鐘。還可以再喝一次,繼續加水,煎20分鐘。

  功效:茯苓不但去溼還健脾胃,再加上暖胃的姜,很適合胃不好、胃寒的人飲用。

  3、陳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溼,化痰減肥,健脾燥溼,化痰祛脂。

  4、二花蜜茶

  做法: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適量。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鍋,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鐘,去渣留汁,調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祛溼,涼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有痔瘡大便不暢或大便帶血的人群飲用。

  5、五花茶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將上述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溼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溼、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溼效果更強。

  6、辛涼飲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效: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溼的上品,暑溼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溼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溼的能力,避免溼氣再次侵犯。

  7、木棉砂仁飲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衝入沸水,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適用於春夏季感受暑溼後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飲用。

  春季養生祛溼湯做法

  1、白菜乾茶樹菇扁豆薏米湯

  材料:白菜乾、茶樹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雞骨架200克,蜜棗2個,姜3片。

  做法:白菜乾洗淨後浸泡20分鐘,茶樹菇洗淨稍浸泡,雞骨架用開水焯兩分鐘,扁豆和薏米洗淨,之後將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燉盅或者瓦煲內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乾是白菜晒乾而成,具有消燥除熱、通利腸胃、下氣消食的作用;茶樹菇具有補腎滋陰、健脾胃、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此湯能清肝潤肺,健脾祛溼,湯味清香鮮美。

  2、淮山薏仁瘦肉湯

  材料: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棗10克,豬瘦肉100克。

  做法:豬瘦肉切塊,其他材料洗淨一起放入煲內,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滾後,小火煲9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白茯苓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的功效。淮山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的作用。此湯具有較好的健脾祛溼作用,尤其適合過敏性體質、溼氣較重的人飲用。

  3、苡仁冬瓜鴨肉湯

  材料:苡仁30克,芡實20克,陳皮6克,鴨肉、連皮冬瓜各250克,生薑、精鹽、胡椒粉、植物油適量。

  做法:將苡仁、芡實、陳皮加適量清水浸半小時備用。將鴨肉去皮去脂肪洗淨,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塊狀,與生薑一起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略炒,然後加入苡仁、芡實、陳皮、精鹽、胡椒粉,加適量水煮湯,煮約45分鐘後加入連皮冬瓜再煮15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去溼,利水消腫,理氣化痰。

  4、祛溼豆煲扇骨湯

  材料:祛溼豆、扇骨、花生、陳皮。

  做法:祛溼豆和花生洗淨,用清水浸泡一小時;豬扇骨洗淨,斬大塊,汆水撈起;陳皮用清水泡軟,颳去白瓤;將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溼、利腎去水。

  5、金針滾鯇魚片湯

  材料:金針120克、鯇魚肉片150克、鯇魚脊骨80克、薑絲6克。

  做法:金針切根部、稍浸泡;鯇魚片用生油拌醃片刻。在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金針和魚骨滾約20分鐘,棄魚骨,下魚片片刻,下鹽便可。

  功效:有滋陰、健脾、開胃、利溼熱之功。

  6、山藥茨實薏米湯

  材料:懷山藥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汙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溼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7、薏苡仁冬瓜豬肉湯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陳皮5克,冬瓜***連皮***500克,豬肉400克,生薑適量。

  做法:豬肉洗淨切塊、焯去血水備用。薏苡仁、扁豆、陳皮洗淨,冬瓜***連皮***洗淨切塊,生薑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

  8、祛溼豆淮山豬骨湯

  材料:祛溼豆50克、幹淮山30克、眉豆30克、豬脊骨250克、雞爪6只、生薑3片、水適量。

  做法:各物洗淨,雞爪除淨黃色硬皮,豬骨斬大件,汆水撈起,將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品嚐。

  功效:健脾祛溼、解困利水。

  9、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蓮子、薏米、扁豆、幹淮山、瘦肉、荷葉。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幹淮山洗淨,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裡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荷葉有升發陽氣之效,加上健脾祛溼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溼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春季按摩穴位能祛溼

  1、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

  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溼疹、面板瘙癢、貧血等狀況。

  2、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作用:中醫認為溼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溼、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裡溼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溼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祕、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3、陰陵泉穴

  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作用:體內有溼就容易感受外溼,別讓體內溼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溼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溼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洩瀉、水腫、膝痛等。

  4、中脘穴

  位於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可仰臥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線中點即為此穴。

  作用:這個穴位對於緩解伏天暑溼造成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洩瀉、便祕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對於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5、地機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作用: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不調、痛經等狀況。

  6、天樞穴

  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兩側兩寸處。

  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時要給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溼邪、毒邪從糞便排出,起到緩解便祕、腹脹、腹瀉、臍周圍痛、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猜你感興趣:

春天去溼喝什麼湯好
春季養生食譜調理脾胃
相關知識
春季養生祛溼的方法有哪些
春季如何養生泡澡_春季養生泡澡的方法有哪些
春季如何養生泡澡_春季養生泡澡的方法有哪些
春季快速祛痘的方法有哪些
秋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春季養生食譜和方法有哪些
秋季養生長壽的方法有哪些
夏季養生排毒的方法有哪些_夏季養生排毒的方法
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老人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