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麥播種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七分種,三分管,提高播種質量,是糧食豐收的關鍵。在春天種植小麥有什麼好的技術方法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選用良種

  奪取小麥豐產,土是基礎,肥是營養,水是命脈,種是根本。因此,必須選用優良品種及相應的優質種子,才能更好地發揮土、肥、水的作用。只有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選用良種,才能為實現豐產打下基礎。根據相關試驗和生產調查,中部乾旱地區春小麥應選用隴春27號、西旱2號、定西40號等優良新品種,河西及沿黃灌區應選用隴春26號、隴輻2號、寧春39號、武春3號、寧春4號等優良新品種。

  二、施足底肥

  施足底肥是奪取春小麥豐收的重要措施。根據春小麥生育期短,早春地溫低等特點,一定要施足底肥。為了適時早播種,底肥應於冬前結合秋耕時施入。如果秋耕時尚未施入底肥,就必須進行春季補施。施肥時,應選用後熟的有機肥和氮磷化肥混合撒施,用圓盤耙切入,或用旋耕犁犁入土壤。如無上述農具,則可以開溝集中深施。

  三、頂凌早播

  我省各地氣候差別大,各地適宜的播種期不同,隴中地區一般在3月上中旬,河西灌區在3月中下旬。具體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當年氣溫、墒情等因地制宜確定。一般當晝夜平均氣溫在2℃~4℃,表土白天化凍4釐米~6釐米,夜間仍然凍結時即可搶時播種。其好處是:***1***早播可以早萌發,早紮根,早發苗,延長苗期生長,根多,苗壯。***2***早播穗分化開始早,穗分化時間長,有利於形成大穗。***3***早播的小麥拔節期處於較低的溫度條件下,根部節間短,株矮,抗倒。***4***早播能提早成熟,可以減輕後期乾熱風等不良因素的危害。

  四、精選種子

  由於春小麥分櫱期短,分櫱較少,地下莖節少,次生根層數少,種子根在一生中起重要作用,故精選粒大飽滿的種子可以增加種子根數和第一葉片綠色面積,對培育壯苗十分有利。

  五、增施種肥

  春小麥需肥早而且集中。由於有機肥分解遲緩,養分釋放慢,不能及時有效的提供前期需求。因此,增施種肥對分櫱早發,根系發育,幼穗分化,增加有效穗數都有良好的作用。一般在播種前畝撒施尿素5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反覆耙耱後再種。也可用4公斤尿素或5公斤硫酸銨與種子同時播種。

  五、合理密植

  春小麥分櫱期短,分櫱成穗率低,以主莖成穗為主。為了保證單位面積上有足夠的穗數,應適當加大播種量。但不能盲目加大,單純加大播種量雖然苗多穗多,但穗小粒少,甚至發生倒伏,仍難獲得高產。具體播種量要依肥力、墒情、品種等因素而定,要堅持“以籽保苗、以苗保穗、以肥保密,以密保產”的原則。據試驗,河西灌區隴春26號要達到畝產550公斤,畝播種量以50斤~55斤為宜。沿黃灌區畝產要達到450公斤,畝播種量以45斤為宜。

  六、適當淺播

  在一定條件下播種深度對出苗速度影響很大,春季地溫淺層高於深層,適當淺播地溫高***有效溫度***,發芽快,出苗早,根系發達,苗壯。在底墒充足的情況下,以播深3釐米~4釐米為宜。墒情差的麥田可以稍深。沙性大及多風地區可深播至6釐米。過淺易受旱,降低出苗率。過深出苗遲,苗弱***尤其在重鹽鹼地切忌深播***。播後應鎮壓,使種子與溼土緊密接觸。乾旱多風墒情較差的麥田應多次鎮壓提墒。

  旱地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

  一是鎮壓劃鋤,頂凌耙耱。鎮壓與劃鋤結合,可壓碎土塊,彌封裂縫,沉實土壤,提墒保墒,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小麥本身的抗旱能力。頂凌耙耱也有同樣的效果,可破除麥田板結,彌合裂縫,形成細碎的表土層,防風抽,凍傷、死苗,減少麥田水分蒸發。西北麥區無論水地、旱地麥田,都要進行早春耙耱。旺苗田春季土壤解凍後應深中耕斷根,控制狂長;弱苗田宜淺劃鋤,提高土壤溫度,促進弱苗轉壯。

  二是早春趁墒追肥。趁早春土壤返漿或下小雨後用化肥耬或開溝施入氮肥,對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提高粒重、增加產量有突出的效果。對底肥沒施磷肥的要在氮肥配施磷酸二銨。
 

  

春小麥播種技術
如何種植橡膠樹***2***
相關知識
春小麥播種技術
春小麥播種技術
陽臺種植小麥苗的技術
玉米播種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玉米有什麼播種技術呢
山楂的整地播種技術有哪些
黔西南小麥的種植技術
無公害小麥的種植技術
小麥的種植技術
陽臺種植小葫蘆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