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領導講話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政務公開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既是優化經濟社會發展軟環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措施。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網際網路走進千家萬戶,人民群眾對政務資訊關注度正在逐年提高。這些年來,區直各部門各街道不斷提高認識,把政務公開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陽光政府”、推進依法行政、構建和諧X區的重要手段,認真貫徹《政府資訊公開條例》,豐富公開載體,創新公開形式,電子政務、網路問政穩步推進,有效地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有力地推動了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設。剛才,會議對2010年度政府資訊公開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政府資訊查詢示範點優秀單位作了經驗介紹,會議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各單位政務公開情況以及政務公開網頁涉及各責任單位維護工作,我都表示贊同,在此對獲表彰的單位表示祝賀。下面根據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要求和我區具體情況,再講四點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政務公開工作責任感和自覺性

  政務公開作為政府機關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在推進體制改革、擴大人民民主、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科學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兩年一些地方處理群體性事件的經驗教訓表明,資訊是否公開透明,將直接影響到事件能否成功化解,影響和諧穩定的因素能否及時消除。政府工作公開透明,就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問題的妥善解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當前,我區正致力於X區轉型,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各部門各街道要充分認識做好政務公開工作的重要性,特別是那些政務公開制度建設相對滯後,工作不夠規範,隨意性較大的單位和部門,要走出把政務公開看作“負擔”或“緊箍咒”的誤區,牢固樹立起公開是監督、是誠信、是效率的新觀念,切實增強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工作的自覺性和責任感;要全面掌握政務公開的基本要求,花大力氣在政務公開的制度建設、程式設計、流程處理、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不斷完善和補充,做到工作有組織、有落實、有監督、有整改、有促進,實現由被動公開到主動公開的轉變;政務公開是政府各部門、各街道、各單位的共同責任,堅決防止和克服政務公開是政府辦、政務公開辦個別部門事的錯誤認識,要強化“一把手”負總責、辦公室具體抓、工作部門通力合作的工作機制,以區政府入口網站為主渠道,及時釋出政務資訊。區政府辦要會同政務公開辦、監察局加強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監督,將本次會議明確的目標任務,將列入年度考核。各責任單位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自覺性,加大力度,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不斷把政務公開工作推向深入。

  二、進一步明確任務和重點,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工作

  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正確理解政務公開內涵和範疇,將對內公開和對外公開有機結合起來;凡是行政管理權執行的關鍵部位、關鍵環節以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點事項,只要不涉及祕密,都應公開。對外公開內容要改變過去僅停留在公佈聯絡方式、公佈便民服務措施、公開一般化的管理事務等低層次公開情況,要把政務公開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為群眾辦實事、優質服務結合起來,不斷增加和充實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內容以及社會公眾密切關注的情況等。

  1、切實抓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公開。一要進一步健全政府投資專案公示制度,加強工程專案規劃、立項的公開,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加強工程專案建設情況的公開,嚴格實行工程建設專案招標投標制度。二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公開力度。各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及時公佈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崗位需求、技能培訓、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資訊,公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及城鄉社會救助等資訊。要繼續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服務及收費專案的內容、依據和標準等,切實提高服務水平。三要加大維護穩定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公開力度。進一步完善政府與人民群眾的互動機制,及時迴應社會關注的問題和事件,引導群眾合理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認真做好化解社會矛盾和處理重大事故事件的政務公開工作,提高處理問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切實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執行。大力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將網上辦公向縱深推進,把行政職權執行過程固化為系統程式,逐步開通和完善網上查詢、受理、投訴、審批等功能,把政府資訊公開、網上辦事、政民互動作為電子政務、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的重點。

  3、切實加強政府資訊公開配套制度建設。《政府資訊公開條例》是政務公開的基本行政法規。《條例》實施以來,區政府辦和政務公開辦在各部門和單位的支援配合下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全區政府資訊工作組織體系、工作機制基本建立,規章制度逐步完善。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堅持主動公開制度。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要求,及時更新政府資訊公開目錄和指南,嚴格遵循政府資訊公開時限,增強公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要深化依申請公開制度。按照最有利於申請人的原則,科學合理地設定政府資訊公開申請處理流程和政府資訊更正處理流程,簡化提出申請的方式,細化受理、答覆、等環節,遵守辦理時限,落實辦理人員的責任。三要進一步完善監督保障機制。區政府辦要會同政務公開辦對政府資訊公開情況定期進行考核、評議,建立季通報制。四要進一步加強公開場所和載體建設。充分利用公開欄、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釋出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形式進行政務資訊公開

  4、切實鞏固和深化基層政務公開。本著“便於群眾知情、便於群眾參與、便於群眾監督、便於服務群眾”的原則創新公開方式。充分運用和融合現有資源,切實發揮網路系統資訊量大、更新快捷、查詢便捷、互動性強、傳播廣泛的優勢,將其作為政務公開的主渠道,加大力度公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完善、充實網站政務公開欄目和行政管理系統政務公開版塊,定期登載各類政策法規、辦事程式、資訊動態等,進一步推進基層公共企業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擴大基層辦事公開的範圍,規範辦事公開目錄和指南,推進辦事公開進荊方地區、進城市社群,做到經常性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分期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發揮資訊系統在對外公開和對內公開中的核心作用,努力為基層群眾提供便利高效服務。

  三、統籌推進,注重發揮政務公開的綜合效能

  1、發揮政務公開對轉變政府職能的推動作用。要圍繞政府職能轉變,抓好政府發展經濟、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履職情況的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評判,傾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改進工作。要加強保民生政策措施的公開,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對政府服務承諾的公開,規範行政權力執行,方便群眾辦事。

  2、發揮政務公開對發展環境的優化作用。推行服務承諾制,嚴格遵守辦事標準、辦事時限、辦事紀律,提高服務質量。繼續加強政風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監察和行政績效評估制度,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督促政府機關及工作人員改進作風、提高效率。

  3、發揮政務公開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保障作用。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政務公開工作之中,著力公開人民群眾普遍關心、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引導和保護好群眾參與政務公開的積極性。要通過政務公開,促進各項民生工程的落實,以公開促公平、以公開促公正,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4、發揮政務公開對消極腐敗現象的預防作用。要把政務公開與幹部人事制度、行政審批制度、財政管理制度、投資體制等方面改革結合起來,把對外公開與對內公開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內部公開力度,圍繞幹部選拔使用、學習培訓、政府採購、基建工程等幹部職工關注的問題進行公開,維護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

  四、加強組織領導,不斷提高政務公開工作質量和水平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各街道、區直各單位要認真落實“政府主抓、政府辦公室組織協調、各級各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把政務公開擺在重要位置。各部門、各單位主要領導作為第一責任人,要主動安排,經常過問,分管領導要抓好督促和協調。有直屬事業單位的區直部門要處理好抓機關與帶系統的關係,加強對本系統政務公開工作的督促指導,上下聯動、整體推進。

  2、切實加強制度建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資訊釋出協調機制、保密審查機制,既做到應該公開的全部公開,又嚴格公開前的保密審查,嚴防洩密事件發生。進一步完善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制度,堅持把主動公開作為一項常態工作,通過擴大主動公開範圍,有效減少依申請公開的數量,節省行政成本,提高服務水平。

  3、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督促指導各部門、各街道、各單位加大工作落實力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把政務公開的要求融入權力執行的全過程,強化對決策和執行等環節的公開和監督,做到權力執行到哪裡,公開和監督就延伸到哪裡。要切實加強責任追究,將政務公開工作情況納入行政問責範疇,完善投訴舉報處理機制,加大問責力度,確保政務公開工作順利推進。

  同志們,政務公開是陽光施政的必然選擇,也是新形勢下更好的服務百姓的執政需要,在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的領導和市政府辦公室的有效指導以及各部門各單位的積極努力下,我們完全有理由、有足夠的信心將此項工作做的富有特色、卓有成效,將開放、高效、親民、和諧X區展示給世人,讓社會監督,讓人民滿意。謝謝。

政務服務中心領導總結講話
政務公開領導講話
相關知識
政務公開領導講話稿
政務公開領導講話
政務公開領導講話材料
政務資訊領導講話
房地產開盤公司領導講話稿
新年開工公司領導講話稿
公司領導講話稿範文
慶元旦公司領導講話稿
政府春節領導講話稿大全
物業公司領導講話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