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複習方法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年級數學怎麼學?很多家長苦惱於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方法有如下幾種:

  1.系統歸類法。將某一個類別的數學知識,按一定標準,以圖表形式整理歸類。這樣不但能弄清數學知識的縱橫內在聯絡,而且能更系統、更牢固地掌握這一部分數學知識的主要內容。

  2、提問法。可以幾個同學,也可以家長與孩子一起,根據某一部分複習內容,互相提問題。讓孩子回答,發現問題及時補救。這樣既能增強記憶,又能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 專項練習法。如果家長給自己的孩子購買了一些練習冊或者測試卷,可以在複習時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做一些專項的練習或測試。比如對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專門練習判斷題;計算出錯率較高,可以每天堅持5分鐘口算題等等。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基礎知識整理

  一、20以內的數

  1.正確地看圖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0~20各數。

  2.會一個一個、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地數20以內的數,

  單數: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雙數: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五個五個地數:0、 5 、10 、15 、20

  3.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_會認讀“左右”兩個

  18的前面是***17***,18的後面是***19***

  _ 會填寫組成格

  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20以內各數的組成,知道數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十十位。

  例如:一個十和6個一合起來是16.

  2個十是20;20裡面有2個十。

  _ 十位是1,個位上的數字比十位上的數字大6,這個數是***17***。

  二、20以內的加法

  1.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內的加減法

  例如:9 + 8 = 17 10 - 4 = 6

  加數 加數 和 被減數 減數 差

  2. 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能看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算式。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和算式的大小。

  5.20以內進位加法,湊十法。

  三、認識圖形

  直觀認識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四種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用做記號的方法數圖形的個數。

  四、分類

  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五、認識鐘面

  1. 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會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

  2.會看接近整時的鐘面能說出大約是幾時。

  3.知道鐘面的時刻過一小時是幾時。

  六、比一比

  1.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_會書寫“多少”兩個字;

  2.通過觀察、操作,會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並學會藉助線段圖等其它標準來比較。

  一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資訊的第一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資訊多寡的首要因素。老師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們會適時的表揚。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我們會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

  此外,一年級學生由於其特殊的年齡特徵,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們特別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利用多媒體、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採取多種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二、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育家加裡寧曾經說過:“數學是鍛鍊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複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一邊分計算棒一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多問幾個“為什麼”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一年級學生都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由於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們注重演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養成大膽發言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資訊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班級裡,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當有的學生回答錯了,我就隨機應變:“你能大膽發言了,雖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已有進步了,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光榮,由此會增加說的勇氣和信心。

  四、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我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 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而這些經驗是無法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文具盒、粉筆盒、 電冰箱等實物後問: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徵,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後,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養成共同合作探究的習慣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對學習起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共同探究,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資訊在群體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嘗試到合作的樂趣。就十幾減9 教學為例,我為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學具***盒內10個球,盒外3個球***,讓學生先獨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樣從13個球中拿掉9個球,要求邊操作邊輕聲講述拿 球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盡顯各組。有的說:我是一個一個地減,1、2、3、……9,還剩4個;有的說:我是先從一盒 10個球中拿掉9個,再把盒內剩下的1個和盒外3個合起來得4個;有的說: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個,再拿去盒內的6個,還剩4個;有的說:我是從盒內拿出 1個和盒外3個合起來得4個;還有的說:我是想9加4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共同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演算法,面對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隨後,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題12-9=******,16-9=******,通過對學生所選演算法的統計,得出大多數小朋友用做減想加的演算法,達到了演算法多樣 化與演算法最優化的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條理性都得到了訓練,得到了提高。

  總之,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但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由於特殊的年齡特徵,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和您並肩作戰,您呢?


數學一年級的重點難點整理
一年級數學兒歌學習方法
相關知識
一年級數學複習方法總結
一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計劃人教版_一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總結
二年級數學複習方法及計劃指導建議
小學三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總結範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複習卷有哪些
小學一年級數學複習計劃怎麼寫
小學一年級數學複習計劃應該怎麼寫
一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範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最新一年級數學複習計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