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研修教師日誌教學週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初中的地理教學對於學生形成格局大的世界觀有很重要影響,對於初中的地理教學應該如何創新呢?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初中地理的研修日誌,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初中地理研修日誌1

  1、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七年級是學生初中學習的起始階段,獲得紮實的基礎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重要。八、九年級教學進度加快,知識容量大,難度提高,但強化規範仍非常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許多學生的課本學習完了,給剛發的新書一樣沒有任何痕跡,在課堂中經常是:老師叫認真聽他就低頭聽,老師說“這個地方很重要得記一下”他就記一下,老師叫自學他就看天。非常機械和被動。因此,我們在平時非常注重對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時刻要求學生“教材、《同步》、圖冊三對照。並時時告戒學生:“ 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姥”。要求學生在自學時要做到手腦並用,圈點批畫。當然也不是亂畫:有的學生整本書從頭至尾全畫上線,有的則在課本上抄歌詞,有的在書寫上罵人的話,這些都要規範學生。

  2、掌握地理學習策略----運用好地理學習工具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資訊的載體。許多地理現象,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點、成因、分佈及變化規律都能通過地圖及圖表反映出來。在學習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地圖,做到時時看、處處看,在讀書時要求學生“左書右圖”,圖文對照,把文字內容落實在圖上。讀書時要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並互相結合。一邊讀圖、一邊圈點繪圖、一邊分析思考、一邊設題自檢。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地理研修日誌2

  地理學是一門多學科、跨領域、門類複雜的綜合性學科,是非常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門課程。但由於初中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應本著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原則,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結合社會、生活、環境、時事,開展一些適宜的實踐性探究和學習。

  ?1.利用地理實驗,將課堂教學活化,培養觀察動手能力。讓學生實驗並觀察小魚在清水、汙水兩種不同環境中的生活狀況,作好觀察記錄,從而說明汙染環境對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為了說明森林對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過把有、無植被的兩種土壤放入等體積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實驗,從水輸出的時間、水量、水色等角度觀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狀況,讓學生接受直觀生動的環境教育。

  ?2.利用集體活動,開展實地考察,培養實踐探究能力。學校每年都組織學生春、秋遊,這其實是結合本地鄉土地理教學,培養讀圖能力的良機。在出發前,就讓學生在地圖上“預遊”,找路線、查景觀,並佈置一些考察任務。到達實地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去完成任務,回來後交一篇考察小報告。這樣讓學生在領略美好風光、感受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寓教於“遊樂”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開展地理小報的製作、評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從事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可以選擇一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專題,由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以地理小報的形式來學習。初中地理中有關宇宙的知識介紹很少,但學生們對神祕的宇宙非常感興趣,組織同學們收集有關宇宙的知識、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資料等,要求4人為一組,合作編一份主題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報,並評選出一些好的作品,張貼於校宣傳櫥窗內,讓同學們相互交流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4.聯絡生活實際,運用多種知識,選擇適宜的辯題,開展辯論賽。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擬定一些辯題,展開辯論賽。由他們自由組合成兩隊,抽籤決定正反方,各選出四個辯手,並分頭去確立論點、收集論據、組織辯詞等。同時也由學生自行商議,邀請一些老師作評委。例如:結合“中國人口分佈”教學,擬定“中國人口分佈現狀利大還是弊大”;結合“中國水資源”教學,擬定“喝純水是不是好事”等,組織學生展開辯論。通過賽前的準備、賽場上的脣槍舌劍,學生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思維更加嚴謹,也鍛鍊了學生的演說能力。 

  5.結合社群環境,配合社會活動,開展實踐調查、專題研究。在假期中,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鄉鎮、街道進行訪問,調查這一地區近幾年人口數量變化的狀況,瞭解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並完成調查報告;又組織學生們在市場上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結合各地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認識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係。針對學校要求同學們在暑假中收集廢電池,佈置假期研究性學習的任務:通過參觀、調查、資料學習等途徑研究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汙染。同時,通過調查學習,獲得了豐富的資料,得到了感性認識,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激發了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初中地理研修日誌3

  對於地理教學,我可以說是一門外漢,因為在此以前我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剛開始真是無所適從,毫無頭緒,正值無奈之時恰逢“國培教育”,心中欣喜萬分。通過近期的認真學習,刻苦鑽研,感覺收穫頗多,現就我之體會總結如下,以期共勉。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這就給我們為師者指明瞭教學方向,也要求了我們課前必須做好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建議等環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學情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最大程度上鞏固其所學知識,提高其地理成績。

  為達到以上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課前要吃透教材,仔細研讀課程標準,依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或者補充,因為無論是地理教學還是其他學科都不能僅靠書本,而是還要在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深化,但是書本知識也好、深化內容也好都不能脫離新課標,不能脫離學生實際,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從感性到理性,從抽象到具體有一個深層次的,多方位的瞭解和把握。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到最為全面、最為重要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二、搞好學情分析,要清楚地瞭解每一位同學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他們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鑽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由於學生的地理基礎參差不齊,學習地理的動機和熱情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針對教學物件的具體情況,立足於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和熱情,精心組織課堂教學,並實施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另外,由於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還比較強,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課堂上插入一些跟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講課的過程中要緊緊抓住一條主線。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力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這樣才會有利於同學們的認知、學習。

  四、要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主線,以育人為主旨”的地理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設計中,老師該幹什麼,怎麼幹;學生該學什麼,怎麼學,都清清楚楚,要有效的避免老師一言堂,學生光聽不動,重知識學習,輕情感培養的教學弊端。同時,我們也要改變滿堂灌的做法,以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的身份走進課堂,用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方法組織教學,開展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或是結合我們身邊的實際事例等,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通過學習這部分課程,使我明白了在分析教材時,應當重點解讀地理課程標準;領會地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設定合理的教學環節,對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今後我將充分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我的教學實踐,力爭佳績。

  

小學教學週記8篇
初三開學週記
相關知識
初中地理研修教師日誌教學週記
初中地理研修反思
初中歷史研修活動日誌範文
初中歷史研修活動日誌範文
初中物理研修心得感言
2017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初中地理課本插圖分類教學在課堂的應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應該怎麼學習
高中語文研修反思日誌
高中語文研修反思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