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中的四兩撥千斤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大家對太極拳中的四兩撥千斤還有懷疑嗎?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力的方向,和力的著重點,這樣才能將力發揮到最大,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力學原理,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太極拳發力的規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切實貫徹“捨己從人”這一太極推手的戰略思想

  這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前提。

  捨己從人就是不要主動的進行攻擊,而要依據對手的勁力大小、方向等等進行攻擊。在太極拳的技擊中, 並不是依靠強大的力量來獲得勝利的,而是通過靈活的運用太極拳要領使對手失去重心來獲得勝利的。

  二、切實採用“引進落空”這一太極推手的戰術思想

  這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必由之路。

  “引進落空”就是對方進攻哪裡,我哪裡就讓位出來,引其進入,毫不費力使其撲空;或者我稍加旋轉,而且是借對方之力被推而旋轉,使其力沿切線滑掉。

  “引進落空”是最省力又不捱打的戰術,是以柔克剛的打法,當然要具有既能閃讓旋化又不失中定的功夫。如果不是採用“引進落空”的戰術,而是頂著打,進行“陣地戰”、硬碰硬,必然是拼消耗、費大力,絕不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只有採取“引進落空”、“游擊戰”的戰術,才能儲存實力,以小勝大、以弱勝強,才能伺機尋找對方弱點,在對方落空之時集中兵力、合力反擊。只有樹立了先放進來的思想,才有取勝的餘地,“引進落空”就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必由之路。

  這條路或稱這種打法,就是“即化即打”或者叫“化就是打”,是弱者取勝之路。當然,對於具有絕對優勢的強者而言,他可以採取“一觸即發”、“彼微動,己先動”,或者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打就是化”的戰術。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術思想。但太極拳的精髓之一是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主動出擊的打法不是太極拳主張的做法。

  三、熟練運用“不頂不丟”這一太極推手的基本原則

  這是實現“四兩撥千斤”行之有效的具體做法。

  “不頂”,就是對方進攻時,我不在對方進攻的點上頂著阻擋其前進。只有做到“不頂”,才能做到以小力勝大力,才能沒有不必要的消耗、浪費。

  “不丟”,就是對方進攻時,我不能退得過快而超前離開對方,對方後退時,我也不能跟得太慢而落後離開對方,總之是進退均不離開對方,始終與其連隨,像蠅蟲落在人身上一樣黏貼在接點上隨人而動。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費大力,而又能借到對方之力,達到“四兩撥千斤”之神效。“不頂不丟”,既是初學太極推手的基本要求,也是推手進入上乘功夫的檢驗標準。

  真正做到時時處處不頂不丟,也就到了“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輕靈圓活,隨心所欲的神明階段。

  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

  “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一個著名的技術諺語。它體現出太極拳的運勁和思維特點,就是主張用巧力而不是拙力來取勝。

  當對方以大力擊來時,我不是與之硬抗,而是避其鋒芒,運用內勁功法,避實就虛,引進落空,巧妙地調整力學結構,使對方失重、失勢,再於關鍵點或線上施以小力,就可將其擊倒。這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其核心在於順勢得機、以靜制動。

  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是“化勁”

  在推手運動中,化勁是一種基本的技法。化勁就是化解對方的作用力,其實質和功能有兩點,其一是以小化大,以我方的小力取勝對方之大力;其二是改變對方力的方向,本來對方力的方向向我而來,改變為離我而去。

  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就是化勁實質的具體表現。武術界對化勁的實質和威力一致認同,但對化勁的原理,對形成化勁的條件,對四兩撥千斤的原因,在認識上還存在誤區。

  在有些武術專著中,經常看到有關化勁問題的論述,有的認為化勁的原理是使對方發出的作用力作用在一個圓活鬆柔的物體上而耗失掉,有的認為四兩撥千斤的原因是雙方的作用力相互合成的結果。

  我認為以這些論點為根據很難說明化勁的實質,因為前提和結論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絡,並且其“正確性”也無法通過科學實驗證實。

  化勁問題既是一個武術問題,又是一個力學問題,在化勁的實質中存在很多力學的內涵,只有從這些力學的內涵出發,才能說明化勁的實質,才能找到四兩撥千斤的原因。

 

養生茶的做法
太極推手中的圓圈理論
相關知識
太極推手中的四兩撥千斤
太極推手中的綿沉與輕靈
淺談太極推手中的發勁
太極推手中的藏與露
太極推手中的圓圈理論
太極推手中的勁與力
太極的剛柔與四兩撥千斤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太極推手中丟和頂
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真正力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