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2***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篇三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總的教學思路:

  通過情景創設匯入新課的學習,然後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資料,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採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重難點的突破: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關鍵。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將學生分成12個小組,而每個實驗小組只測出一種物質的體積、質量及比值,要求每個小組通過探究就課本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有的實驗小組只測出了一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及其比值,別的物質的質量、體積與比值必須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才能獲得,測量結束後,課堂中的交流活動比較活躍,同時,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改進和提高。實驗結束後,學生得出了以下結論並進行了交流: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資料是相近的,但是,由於測量中存在誤差,所以其比值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就不能說明是相同物質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通過科學思維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這是培養煅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好素材*** 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表示了這方面的物質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注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與速度概念對比,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通過對比密度與速度概念的異同點,既可加深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比值定義的方法,知道它們在定義、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為以後學習其它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打下堅實基礎。

  2、對於g/cm3 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係。

  三、不足之處:

  1、由於學生分組探究用時偏長,沒有反饋練習,不能知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

  2、通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3、在本節習題課中,還需要補充體積單位換算知識,讓學生熟練m3、dm3、 cm3的換算關係,還要明確l、ml的換算關係。

中考英語單詞拼寫練習題
科目二曲線行駛壓線的原因
相關知識
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2***
初中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初二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初三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九年級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九年級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運動的快慢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平面鏡成像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學反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