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時節怎麼補冬有什麼好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蟄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那麼這個時節我們應該如何補冬呢?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時令:霜降

  “九月中***指陰曆***,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蟲鹹俯。”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蟄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之養生注意事項

  注意保暖 保護腸胃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氣溫漸低,時有冷空氣來襲。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被擾亂;同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增多,胃液及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慾改善,食量增加,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胃腸功能。外出時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因為吸入冷空氣而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破壞腸胃黏膜的防禦屏障。

  心靜平和 遠離悲秋

  從藏象說來看,肺與秋氣相應,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常會讓人在心中引起悲秋、淒涼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的養生素質,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

  勞逸結合 耐寒力強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於緊張狀態,有助於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的氣候變化。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極拳等,適時有度地進行。此外,還需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霜降之飲食養生

  霜降之時乃深秋之季,此節氣在五行中屬金,在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中屬肺。根據養生學的觀點,在四季五補***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的相互關係上,則應以平補為原則。

  民間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進補要以“潤燥、固表、益氣”為主。如蜂王漿,比較適合身體虛弱的老人,早晚各服一次,對促進睡眠和通便有一定好處。如果是40歲以上的女性,適當吃一點蜂王漿,還能使面板光潔細滑。如西洋參,它是滋陰、生津的,對於腫瘤病人、術後病人、白細胞低的患者,西洋參可以幫助增強機體免疫力。其他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人也可適當吃點西洋參。高麗蔘性質較為溫熱,適合手足發涼、怕冷、臉色發白的人,但有痰多、面紅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乾燥等症的人就不適合。

  霜降時令飲食

  此時節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品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葡萄、枸杞、大棗、橄欖、甜杏仁、甘蔗、蜂蜜、鴨蛋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若想收斂陽氣可在飲食中適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涼寒,應儘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

  霜降養生二、三事

  天氣乾燥,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就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此時節被稱為“多事之秋”。因此,養生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咳嗽、哮喘易復發

  霜降過後由於空氣乾燥和氣溫下降,是易引發咳嗽、哮喘的季節,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

男人腎虛怎樣調理
春季飲食養生講究什麼
相關知識
霜降時節怎麼補冬有什麼好方法
霜降時節如何補陽
立冬時節預防感冒有什麼方法
霜降時節養生食譜有哪些
處暑時節怎樣養生吃什麼食物效果最好
處暑時節怎樣養生吃什麼食物效果最好
清明時節掃墓禁忌有什麼
雨水時節養生保健有什麼注意事項
健康度過雨水時節的養生粥有什麼
雨水時節養生保健有什麼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