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魯迅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魯迅先生,是我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那種深切真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我讀魯迅

  有人說他是異鄉人。

  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線條,如紹興那一塊塊青灰色的石板路,堅硬、冰冷。

  他脫下了白大褂,用鋒利的筆尖做武器,閃著凜冽的寒光,直刺敵人的咽喉,直指人心。

  然而一個古老的水鄉卻沉蘊著柔美的風景。粉牆黛瓦,流水人家,糅雜著草與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漿聲,勾畫出一個充滿詩意,純粹柔情的紹興。

  但水鄉軟玻璃似的明鏡裡,曲曲折折地倒映出稜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魯迅。那柔軟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殺傷力,“譁”地從水中掠起,撩開了眾人的羞恥心。

  曾經,也是這片柔情的水鄉,人民看見烈士的血從侵略者刀尖淌下,卻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會用血裹著的饅頭治病!

  一聲吶喊,劃破了寂寥的長空,激起滿城碧波,也激起了魯迅的憤恨。

  任人宰割的民族,沒有骨氣和靈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猙獰和醜惡的社會之中!魯迅暴怒了!他的筆鋒直刺向這個暗無天日的社會,以筆的力度宣示著一箇中國人的錚錚傲骨!!他最終登上了思想舞臺,向舊中國開火,他不畏懼死,也不可能在文壇中倒下,他揮舞著筆,敵人被魯迅打得滿身血痕,魂飛魄散,但魯迅還要用筆鬥爭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聾的話語,振興了中華民族!也振奮了每個國民的心!!!

  提起魯迅,往往會使人想起巍峨的華山,冷峻而穩重。他又似山巔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

  在他的故鄉里,他寫下了許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記憶裡也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隨江南的水波在心頭盪漾,隨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寧靜的水鄉。

  “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少年時套著銀項圈的閏土,在雪地捕鳥中遺留下小小的秕穀,還有桑葚,皂莢,覆盆子,童年的純真也不遜於筆鋒的尖銳。

  魯迅在瀰漫著硝煙,卻又無硝煙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著甘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魯迅的早逝可能與他的尖銳有關。然而魯迅的靈魂永遠在天邊微笑,他內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會與惡勢力相拼。

  我認為魯迅不是紹興人,因為他的豪邁粗獷與紹興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

  然而紹興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魯迅的銳勁不就釀造成一碗浸透著紹興悠久歷史和豪氣的酒了嗎?

  酒氣繞樑,千日不絕。

  魯迅的的確確在水鄉紹興,那紹興不就透著靈氣和遒勁嗎?

  遒勁與靈氣,就是魯迅,就是紹興。

  :悼念魯迅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個不幸的訊息從上海的一角傳出來,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傳遍了全中國,全世界:

  魯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電、輓詞、眼淚、哀哭從中國各個地方像洪流一樣地彙集到上海來。任何一個小城市的報紙上都發表了哀悼的文章,連最僻遠的村鎮裡也響起了悲痛的哭聲。全中國的良心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地悲痛。這一個老人,他的一支筆、一顆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業。甚至在他安靜地閉上眼睛的時候,他還把成千上萬的人牽引到他的身邊。不論是親密的朋友或者仇敵,都懷著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遺體前哀痛地埋下了頭。至少在這一刻全中國的良心是團結在一起的。

  我們沒有多的言辭來哀悼這麼一位偉大的人,因為一切的語言在這個老人的面前都變得十分渺小;我們不能單單用眼淚來埋葬死者,因為死者是一個至死不屈的英勇戰士。但是我們也無法制止悲痛來否認我們的巨大損失;這個老人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導師,青年失去了一個愛護他們的知己朋友,中國人民失去了一個代他們說話的人,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失去了一個英勇的戰士。這個缺額是無法填補的。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沒有人能夠否認這一點。然而我們並不想稱他作巨星,比他作太陽,因為這樣的比喻太抽象了。他並不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壯觀。他從不曾高高地坐在中國青年的頭上。一個不識者的簡單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懷的吐露;一個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籲也會得到他同情的幫助。在中國沒有一個作家像他那樣愛護青年的。

  然而把這樣的一個人單單看作中國文藝界的珍寶是不夠的。我們固然珍惜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我們也和別的許多人一樣以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們更重視:在民族解放運動中,他是一個偉大的戰士;在人類解放運動中,他是一個勇敢的先驅。

  魯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偉大。近二三十年來他的正義的呼聲響徹了中國的暗夜,在荊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舉著思想的火炬,領導無數的青年向著遠遠的一線亮光前進。

  現在,這樣的一個人從中國的地平線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中國人民的一個不可補償的損失。尤其是在國難加深、民族解放運動熾烈的時候,失去了這樣的一個偉大的導師,我們的哀痛不是沒有原因的。

  別了,魯迅先生!你說:“忘記我。”沒有一個人能夠忘記你的。我們不會讓你靜靜地死去。你會活起來,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全中國人民的心裡。你活著來看大家怎樣繼承你的遺志向中華民族解放的道路邁進!

  :走近魯迅

  魯迅先生,是我國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那種深切真實的感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裡,瀰漫著封建黑暗的氣息,那個汙濁的社會,不但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普通的“受眾”,反而成為一個擁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爾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樣。

  起初,面對日益衰微的舊中國,魯迅先生和孫中山一樣在學醫,就在快學成時,魯迅先生才真正意識到:想要救國,光憑身體上的健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思想上喚醒民眾,自由的束縛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縛。從那以後,魯迅先生便棄醫從文,真正開始從思想上讓民眾覺醒。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有無數的人因魯迅的文章而徹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圖讓魯迅先生“碰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依然拿起筆,堅定不移的寫著,即使前方有無數的暴風雨,他也會說“:我所走的路,為的是全中國的人民,,他們不瞭解我,我沒有怨言,我堅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對的。”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

  在為革命做出偉大貢獻的同時,魯迅先生還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狂人日記》,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在現我的眼中,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我欣賞他的作品,對他的作品,無論何時,我都是滿懷期望地去閱讀,在他的作品中,我時刻感受到那一種對於文學的熱愛。如果說文學創作是魯迅的生命,那麼他的對於文學的熱愛,就是控制它整個生命的靈魂,假如當初魯迅沒有放棄學醫,可能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覺醒!

  在若干年後的今天,在共產黨成立九十週年的今天,我們記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他們都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偉大貢獻。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人;還有一個以筆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革命家,魯迅。

  魯迅是一個普通的人。

  是一個站在我們中間的人。

  是一個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聽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寫魯迅先生的文章
高中學過的魯迅的文章有哪些
相關知識
寫魯迅的文章
別人寫魯迅的文章
別人寫有關魯迅的文章
魯迅的文章
高中學過的魯迅的文章有哪些
初中關於魯迅的文章
寫給陳奕迅的文章
寫魯迅的作文素材
寫魯迅的散文
描寫春天的文章充滿生機的季節